中国出口依赖症少了指望,多了根治希望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7月27日至28 日在华盛顿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致词中说,随着美国人更多地储蓄,中国人更多地消费,我们就能将增长建立在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基础上———因为正如中国从 大规模投资和利润可观的出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7月27日至28 日在华盛顿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致词中说,随着美国人更多地储蓄,中国人更多地消费,我们就能将增长建立在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基础上———因为正如中国从 大规模投资和利润可观的出口获益了一样,中国也能成为美国商品的一个巨大市场。
作为呼应,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27日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吹风会上表示,在今后经济复苏过程中,中美双方将致力于转变各自经济发展方式。
旧的中美模式业已不复存在,如果美国不能购买更多的中国产品,中国的去美国化进程就会加速,出口依赖症与产能过剩也会逐渐被旺盛的内需替代。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表示,他越来越相信,这场危机对一些国家来说实际上是件好事。中国显然就是这种情况:国内需求增长,实现基础更为广泛的增长从而减少了对出口的依赖。去年11月份的刺激措施带来了社会和保障体系的改革。
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拉动内需上半年基建投资推动最大
靠人不如靠己。在经济转型问题上,国务院副 总理王岐山指出,中国政府在保增长的同时,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发展速度 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在外需萎缩的冲击下,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但王岐山也强调,对中美双方来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希望中美双方加强在这方面的合作。
张晓强也表示,在经济转型方面,美方将提高国民储蓄占GDP的比例;中方则会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此外,中美将加强在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合作。
央行行长周小川周二则表示,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拉动内需,而全球范围内经济刺激措施的解除很可能要以美国经济复苏为前提。
事实上,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正是得益于拉 动内需(图1)。2009年第2季度GDP增长的复苏非常明显,同比增长7.9%,高于1季度的6.1%。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计,第2季度季节调 整后的季度环比年化增长率约为17%,大大高于2008年第4季度的2.5%。
汪涛认为,根据官方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清 楚地看到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为6.2%,消费不到4%,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约为-3%。从 固定资产投资的细分数据以及GDP按部门的构成中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2009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推动最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非常快,这在 GDP生产法的部门构成中表现为第三产业的强劲增长。
与此同时,工业增长并没有那么快,而建设活动则仍然疲弱,但在第2季度有所增长。就地区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内陆和西部省份的投资增长非常强劲,而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投资则相对疲软。
所有这些数据向我们传递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 信息,即经济增长复苏仍主要依赖于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增加和银行信贷的大规模增长)。经济复苏并非由于出口反弹或私人部门的“ 自发性”需求复苏。“自发性”需求仍相对疲软。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所回升,但实际的消费增长并没有那么强劲。2009年上半年实际零售额增长了 16%以上,但从官方数据推算出的实际消费增速不到10%。零售额的强劲增长得益于政府采购增加和对建材等投资品购买的增加。
去美国化与“消费为纲”出口依赖症的根治
如果美国太早复苏,说不定我们在出口依赖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出口依赖的老路已经走不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表明,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二战以来第一次全面收缩。一反40年来平均3 .7%的增长趋势,2009年世界GDP1.5%的负增长着实令人震惊。
随着出口的直线下降,2008年四季度中国 的GDP增长同比减缓到6.8%,与2007年的13%相比,这无疑是大幅减速。重要的是,如果与三季度的经济活动相比,则2008年四季度的增幅接近于 零。此外,随着2009年初出口急剧下滑为负增长——— 一、二月份同比下降21%,可以说外部需求的冲击已经使中国经济戛然停止。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表示,美国消费者刚 刚开始了一个为期数年的私人消费收缩期,中国最后可能会对挥之不去的外部需求疲软大失所望(图2、3)。正如1997-1998年和2000-2001年 那两次一样,中国目前的刺激战略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需求的快速复苏。虽然这一战略以前曾经行之有效,但是在当今这个被危机撕得四分五裂的后泡沫 世界里,很有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中国的宏观政策必须以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为重点。”罗奇表示,出口主导的增长模式向更平衡、更加以国内私人消费为导向模式转型的时候终于到了。
罗奇呼吁,中国政府制定明确的目标,在5年内将私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从36%提高到50%。只有到那时,中国才能有底气谈论再平衡的重要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也建 议,要明确提出以消费为主导,“消费为纲”这样一个主攻性的口号。美国现在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为70%,日本65%,我们35%,而我们最高年代的 1980年代是45%到50%左右。所以能不能每年提高一个点?夏斌还认为要像制定十大产业规划一样,制定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规划,这是更重要的。
当前中国是否采取了措施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汪涛的回答是肯定的,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是这么做了。基础设施投资不等于为出口创造更多的产能。经济刺激方案从设计上来说是要创造更多的内需,包括房地产投资,而不是为了出口。
但汪涛也指出,在执行中,一部分投资被用于 扩大制造业产能(图4),但并不是那些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而是那些中国进口很多的行业。这些行业包括石化、信息技术、先进设备等等。建设新的产能可能需 要几年,如果全球经济已恢复正常,中国便可增加进口替代。当形势好转时,中国仍会有庞大的贸易顺差。
当然,中国还在试图通过其他一些措施来改变增长模式。例如,中国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启动了医疗保健改革,并增加了对新能源的投资———包括对风电、核电等的大量投资。
汪涛认为,中国并没有走美国的老路。过去中国在将国内的高储蓄转化为扩大产能的投资方面一直很成功,而这会创造收入。当然,如果产能的扩张继续侧重于出口或进口替代,那么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外部市场来消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