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移动支付不良习惯别忽视

吴雨 |2019-02-15 14:0427926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行业蓬勃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支付安全问题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和金融安全消费知识普及,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但一些影响移动支付安全的不良习惯仍需注意避免。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行业蓬勃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支付安全问题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和金融安全消费知识普及,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但一些影响移动支付安全的不良习惯仍需注意避免。

回顾过去的一年,支付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移动支付增速较快。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移动支付业务169.35亿笔,金额达65.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9%和32.91%。

“支付行业的稳健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和科技的撬动,也离不开监管政策的护航。”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昭莉认为,规范条码支付业务标准、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等相关监管政策的完善,为移动支付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银联风险安全专家王宇介绍,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的加快,公众对移动支付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日趋肯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安全、准确、便捷等特点,日渐成为移动支付的标配;同时,U盾、动态密码及数字证书的使用增长明显。

银联发布的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着金融安全消费知识普及与全国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持续深入,移动支付外部环境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也有所提升,移动支付领域网络诈骗行为发生率显著下降。

专家指出,尽管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改善,但一些移动支付的不良习惯,仍在影响支付安全,需要引起消费者关注。

更换手机或删除手机应用程序时,未妥善处理支付敏感信息。更换新手机未删除支付敏感信息,或是不再使用手机支付软件未解除银行卡绑定,这两种做法都可能增加账号被盗或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更换手机时应删除存留的支付信息,并恢复手机出厂状态。

安装未知来源的手机应用程序。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主动安装手机跳出的不明文件是移动支付主要的高风险行为类型。专家表示,由于制作门槛低、安全性不足等原因,二维码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传播钓鱼网站、手机病毒、恶意程序等,建议消费者在使用二维码支付时尽量使用被扫模式或选择更为安全的动态二维码。

社交软件中传输敏感信息。在使用社交工具时,部分用户会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账号密码等拍照发给他人,留下安全隐患。专家建议,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切勿随意透露,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及二维码,定期升级软件、查杀木马病毒。

此外,专家还建议,消费者应开启账户操作提醒,如登录、消费、修改密码等,当察觉到账户被盗用时,第一时间和警方取得联系。


1
标签:支付 移动 专家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支付宝pk微信支付 移动支付战火花四溅

2015-11-18 15:09
1853

银联发力移动支付 移动电商大佬纷纷接入

2015-07-29 09:48
1214

支付宝申请小程序隐私合规检测方法及装置专利

2024-11-19 12:17
26124

京东支付打通信用卡积分与消费“高速路”,助力银行唤醒睡眠用户

2024-11-18 11:46
88963

中国银行发布关于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继续实行优惠减免的公告

2024-10-11 15:09
88589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推动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2024-10-10 15:07
8121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