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比特币耽误的区块链
2019年第一个工作日,A股、港股均现跌势,开门黑。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华贸融供应链金融智库)整理自证券日报、港股那点事儿
2019年第一个工作日,A股、港股均现跌势,开门黑。
唏嘘之余,不禁让人怀念2018年开门红的盛况:上证综指截止2018年1月12日收盘,曾出现本世纪第二次“日线11连阳”的奇观,上一次是在2006年6月15日到27日。
彼时,横空出世的区块链概念如火如荼,人们对来年的市场预期充满信心。
如今看来,人们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2018年,比特币泡沫严重,币圈由牛转熊,殃及区块链技术遇冷。
其实,币未必是“良”币,可链确是“优”链。
非理性繁荣,泡沫出清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真正火起来,要从比特币的造富神话说起。
从2014年开始,加密货币行业开启了爆发式增长行情,2017年,蛰伏8年之久的比特币行情大爆发,当时的垂直上涨可以用“脱离地心引力”来形容。
继2016年创造出160%的涨幅之后,2017年,比特币全年涨幅一度达到1700%(个别平台这个数字甚至达到1900%),12月18日,比特币出现纪录最高价19783美元/枚(少数平台报价甚至突破20000美元)。
物极必反,月盈即亏。不到一个月,2018年1月11日,比特币价跌至789美元,只剩下了零头。
币值大跌,非但没有冷却人们对暴富神话的非理性追逐,反而让更多人见识到,区块链的无穷潜力。巨人网络、迅雷、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排队入局区块链,股票行情也出现了逢“链”必涨的现象。
1月2日,人人公司宣布打造开源区块链平台后,人人网的股票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76%。
1月5日,在美图有意进军区块链的消息影响下,当日股价上涨11.01%。
自从2014年前后,不少企业与投资者对风口马首是瞻,对于当年的区块链来说,自然少不了投资人的追逐。
2018年1月9日,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在内部投资群里鼓励拥抱区块链的截图被业内外广为关注。他本人随后表示,“我在内部强烈鼓励大家拥抱区块链革命、学习区块链技术,是我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得出的认知。”
京东、华为以及百度等企业均在2018年先后发布“区块链白皮书”,推出自身研发的区块链项目,部分企业的区块链项目已经有了场景应用案例,例如中国平安就利用区块链+数据可授权动态可授权密码学技术+零知识证明系统,防止企业重复融资。
风口让人趋之若鹜,入局者众,泡沫难免滋生,而要想控制泡沫,需要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8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监管部门重拳出手,打击ICO,提示风险,规范市场秩序,力度空前。
自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后,2018年8月24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再次提示ICO非法集资风险。
地方上,北京、深圳、海南、上海等地也相继发布了关于虚拟货币非法集资相关的风险提示,主动抵制和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ICO”及其变种名义进行非法集资行为和活动。
2018年是行业泡沫破灭的一年。1月至10月期间,新一线城市对五大技术的搜索量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对区块链的关注度超过其他技术,在今年呈现出升至高峰又滑向冷却的走势。
2018年9月17日,迅雷公开出售其区块链业务链克。近3亿元的研发费用却仅仅换来478.5万元净利润(今年第二季度),迅雷不得不减负。与此同时,在美上市迅雷的股价已经回到了因区块链被爆炒之前的原点,尘归尘,土归土。
赋能金融,落地生花
2018年5月,在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上,马云谈到区块链时表示,“区块链是打开数字金融的一个金矿的巨大工具和应用,是一个数据时代、隐私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回首2018年,加密货币连续闪崩,币圈抱团取暖。被连累处在行业寒冬的区块链技术仍将经历一段时间的“非理性繁荣”。
放眼全球,一方面,围绕数字资产的价值判断、风险评估与资产配置,依然有很多痛点有待解决。
另一方面,不能因噎废食。区块链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实现了架构、治理和逻辑上的去中心化,还有透明性、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及匿名性等特点,其价值值得肯定。
未来,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可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势必开创更大价值空间,释放更多创新活力,加快新兴技术商业落地应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区块链相关政策,或是在规划中提到区块链发展,或是给出了资金、人才等具体的扶持细节。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发展越来越引起各地重视。
据链塔BlockData数据梳理,近两年来,已有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重庆市、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等17个省市出台32项区块链相关政策。《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到,北上广成为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最为集中的地区,共出台11项政策,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不少民营科技企业发力区块链,目前已于建设银行、上海银行、日照银行、九江银行、苏州银行、东莞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西安银行、福建海峡银行、江西银行、盛京银行等就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达成战略合作的南京润辰科技,在挖掘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价值方面,颇具成效。
据官网信息,南京润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润辰科技)于2018年初在中国(南京)软件谷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是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339)的控股子公司。
润辰科技致力于用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促进实体经济高速发展。公司利用区块链和AI等前沿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建贸易融资生态圈,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可信赖的助融助贷服务。
润辰科技目前拥有十多项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产品,相关产品已经成功落地应用到30多家银行和行业客户,截止目前,贸易融资区块链业务平台交易额近2700亿元。
润辰科技就区块链技术和贸易融资业务等方面与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同推动了区块链+贸易融资的研究和创新。
以供应链产品为例,首先,润辰科技研究了目前行业的痛点:企业客户贸易背景不真实;企业间商务活动中产生的金融机会,银行无法及时知悉;融资产品很难和实际企业贸易及货物情况吻合,银行监控风险比较困难;对物流、仓储、海关、司法等信息缺少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在立足行业痛点的基础上,润辰科技推出供应链产品,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其特点是:服务不同生态圈,兼容多元交易模式;记录真实贸易背景,提供多样融资服务。
其中,模式A:生态圈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银行提供融资;融资基于各上下游企业间可信记录;通过可溯源信息资产提出融资申请。
模式B:生态圈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融资;融资基于同上/下游企业间可信记录;通过可溯源信息资产提出融资申请。
模式C:生态圈以电商平台为基础,提供融资;融资基于平台上企业间可信记录;通过可溯源信息资产提出融资申请。
润辰科技希望通过产品,达到以下效果:
通过区块链金融价值链沉淀企业的商业流程及资产生成过程。
抽取行业流程层金融价值数据;
基于大数据平台以及外部第三方可信数据对企业进行数据画像,帮助银行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及非财务情况;
帮助银行按照自己的风险喜好筛选客户及资产;
根据大数据平台的风控模型帮助企业实施监控企业的贷中及贷后风险;
通过区块链金融价值链帮助银行了解客户资产情况尤其是资产生成过程,降低贸易背景虚假的几率;
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资产情况及基本经营情况对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在线匹配;
根据企业客户自身的基础数据、资产数据帮助企业自动匹配合适的银行信贷产品;
企业可以根据对融资时间、利率、手续费、贷前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银行及其产品。
润辰科技官网:http://www.finrunchain.com/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华贸融供应链金融智库)整理自证券日报、港股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