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民间贸易亟待改思路

邱敏 | 2009-07-28 08:33 515

7月将过,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的余波仍愈演愈烈——6万多户华商、15亿美元的货值,以及温州数百家大大小小的鞋厂、袜厂和流水线的工

    7月将过,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的余波仍愈演愈烈——6万多户华商、15亿美元的货值,以及温州数百家大大小小的鞋厂、袜厂和流水线的工人们;损失极大,打击极深。据透露,多位高层领导都对事件表示关心,这也是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急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赴莫斯科磋商的动因。

    最新消息,7月29日莫斯科市政府商业和市场局拟与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及华商代表见面,就货物运出、存放和销售及部分人员安置等问题进行磋商。

    在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的记忆中,这已是中国商品在俄罗斯第22次遇到查封问题了。为什么中国商人在俄罗斯屡屡受困?存在了二十年的“灰色清关”背后有着怎样的黑幕?本报记者深入采访后,结论只有一个:痛定思痛,中俄民间贸易已到了必须改变思路的时候。

    小乐刚搬家。他原来租住的地方在莫斯科ACT市场的一个仓库旁边,大部分租客都是在莫斯科做生意的中国人。“移民局遣返了一百多名中国人,这几天连门都不敢出。”他说,“警察到处抓中国人,抓到就要给一万卢布,不然就遣返,这两天都要两万卢布了。”

    小乐其实持有合法的签证,但在“阿蒙”(警察)的面前,合法的证件并不管用。

    花三十万买摊位次日被关闭

    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人主要来自温州、福建、黑龙江,其中以温州人最多,因此受打击也最重。

    谢榕芳气愤难平,“温州的货品出口到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俄罗斯遇到这种问题。灰色清关是俄罗斯自身的腐败造成的,却让中国商人来承担。为什么不对海关官员进行处理,却让华商成为替罪羔羊?”

    小乐工作的地方是近日成为焦点的“切尔基佐沃市场”,老板是俄罗斯富豪伊斯梅洛夫,华商用其名字的谐音“一只蚂蚁”来做昵称。

    现年52岁的伊斯梅洛夫有资产6亿美元,在美国《福布斯》俄罗斯富豪榜中排名第61位。他最近制造的轰动新闻是花了近14亿美元在土耳其建造了一家超豪华饭店,开业当天在现场狂撒“美元雨”,共计用掉6100万美元。

    小乐是福建乐清人,在“一只蚂蚁”市场的老太阳区集结了众多的福建商人,主要卖皮大衣。这是俄罗斯乃至东欧最大的批发市场,小乐说一年来他都没能走个遍。与国内批发市场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档口都由一个个集装箱改装而成,华商是最早的开拓者。“箱里全部放货,每天早晨,把样品挂出去,晚上收进来,环境相当差。”

    但这个市场的辐射力可达整个东欧,“乌克兰的客商也来进货,平时还有一些莫斯科市民来买单件的皮衣,我们就在批发价上加上三四十美元给他。”

    7月份是皮货的最淡季,“一般一天也就卖个十来件。最高峰的九、十月份,一天可以卖一两百件吧。”

    市场突然关闭,更给了他们一大闷棍。“所有的货都压在里面了,一开始是检察院出面,来了个书面通知,后来又补了一个通知说是因为环境卫生问题暂时关闭90天。”

    “店铺里的货是小数,仓库里的货也全都压在里面了。”据初步统计,高达21亿美元的货物被扣押。“我有个老乡,6月28日买了一个集装箱的终生使用费,花了三十多万元人民币,没想到29日市场就关门了,钱全打了水漂,真惨啊。”

    小乐说,“我们对市场不抱希望,但想把货拿出来卖掉,然后回来。”

    同小乐一样,很多华商都是每家留一两个人照看,其他人陆续启程回国。近日,俄罗斯飞北京、上海的机票价格开始大幅上涨。

    据谢榕芳介绍,这次有一万多个货柜被封,其中八九成都是温州的鞋袜。据初步统计,21亿美元货物中有15亿是浙江商人的。温州商人上报的损失超过8亿美元,浦江商人、诸暨商人、台州商人各有超过1亿美元的损失。

    这并不是第一次华商在俄罗斯遇到查封。“去年9月11日那次,仅浙江就有7000个集装箱的货物被查扣,当即造成温州105家企业停产。这一次损失将更大。”

    陈亮生的公司在去年,有2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被查封。直到今天,他仍然没有得到任何有关被扣物品的消息。当时俄罗斯总检察院称没收了22个集装箱的走私货,主要是儿童商品,包括服装和鞋子;并表示,“经过鉴定查明,这些商品都是无法使用的,而且对儿童身体健康有害”,将进行销毁。虽然有中国政府高层出面为该批货物说情,但商人们并没有等来好消息。

    在查扣风波后,俄罗斯通过法律禁止外国人进行自由市场零售贸易,并有消息称切尔基佐沃将因此关闭。随后中国商人采取了“雇佣俄罗斯售货员”,或“以俄罗斯人名义”租柜台的办法继续做生意。

    疑与打击俄寡头势力有关

    在俄华商屡受打击的根源是“灰色清关”——二十年前,当来自温州、福建和东北的第一批中国商人带着廉价的鞋袜衣服,远赴莫斯科开辟这个轻工业品极度缺乏的市场时,“灰色清关”这个毒瘤已伴生并持续到今天。

    伊斯梅洛夫正是通过这一方式,吸引中国数万商人走进切尔基佐沃市场,积累起不菲的财富。

    “俄罗斯海关部门猖狂的腐败现象,是灰色清关的症结所在。”黑龙江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宿丰林认为。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日用品匮乏,急需从中国进口大量便宜货。但碍于海关清关手续烦琐,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这类公司通常由俄罗斯人合法注册,向在俄华商提供“包机保税”的一站式清关服务。清关公司在接受中国民间商人委托后,与海关官员联手,将整架飞机的货物以包裹托运的形式清关。

    “之所以称其为灰色清关,是因为这类清关公司的清关方式阴暗重重,表面上是为中国民间商人提供简化的货物清关服务,实际上清关公司并不能向在俄华商提供任何税务单据证明。他们通常以‘高税低报’的手段,勾结海关官员,以低于法定关税水平的价钱将货物运入俄罗斯市场。最终,在俄华商不但需要付给清关公司一笔不菲的清关费用,收到的货物还是没有完税证明的‘黑货’,随时面临被俄税务警察没收的窘迫。”宿丰林说。

    俄方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居民每年消费2.3亿~2.5亿双鞋,其中大部分产品是以“灰色清关”方式进口的中国鞋,数量约为1.5亿双;正规完税进口的鞋子不过8000万双。

    宿丰林认为:“由俄罗斯人注册成立的清关公司,一是解决了在俄华商的语言问题,二是为在俄华商简化了通关手续。虽然清关公司并未解决货物的完税问题,但凭借语言优势与人际资源,足以吸引急于向俄输入商品的民间商人。”

    “华商为了避税,降低成本,不惜冒着货物被查抄的风险,花钱委托灰色清关代理货物通关业务。清关公司为求从中牟取最大利益,与俄海关腐败官员暗中勾结,将货值低报、瞒报或改变货物品名,从中与俄海关腐败分子瓜分中间差价。”

    谢榕芳难以认同这一点。“华商通过灰色清关付的费用并不比白关低,最关键的是海关腐败人员给白关这条路设置了重重障碍。”

    “所有华商都希望可以正规清关,那么以后也不怕政府以灰色清关为借口对货物进行查封。但所有中国货物都正规清关会损害俄罗斯海关官僚的额外收入,他们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小乐说。

    虽然华商花了更多的钱,但在俄罗斯政府的眼中,“灰色清关”就是走私;加上幕后是伊斯梅洛夫——这个被普京重点打击削弱的寡头势力。俄罗斯有媒体认为,普京这次出手,针对的正是 “灰色清关”背后高调的伊斯梅洛夫。

    干脆清理“灰关”出口半成品

    在今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灰色清关”给俄罗斯带来的问题更加凸显。普京解决“灰色清关”的决心,显然并不会因为俄罗斯已经出现的皮鞋涨价而动摇。

    专家认为,这也许是一个契机,让中国商人可以痛定思痛,重新走一条中俄贸易的合法大道。

    “中俄民间贸易到了改变思路的时候,双方要进行协商,共同清理整治清关公司。”宿丰林说。

    据俄新社的消息,目前许多华商把眼光转向莫斯科的其他大市场——还在3周之前,位于柳布利诺的“莫斯科”贸易中心的管理人员还对大片空闲场地束手无策:整个商贸中心只有2/3的面积被出租。但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后,中国人突然涌向这里,且“一天之内就占了1200个摊位”。报道称,“莫斯科商贸中心的摊位租赁价瞬间翻倍。”

    但转移阵地只能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道。

    谢榕芳说,事实上从2005年之后,温州鞋革工业协会已开始研究如何改变灰色清关的现状。2006年,温州康奈集团联合黑龙江吉信集团投资20亿元,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兴建占地2平方公里的经贸合作区。

    到目前为止已经签订入区的企业有7家。在这里生产的温州商人算出一笔账:一双皮鞋从温州到莫斯科市场,灰色清关成本为5美元,而用半成品在园区加工成本才1美元,一双鞋能节约4美元。还有一个好处是,由于这些商品都可以打上俄罗斯制造的标志,因此又可以免去一定比例的交易税收。

    于是,鞋底、鞋面、鞋带这些半成品在温州被装进集装箱,整箱整箱地搬上重型卡车,然后沿着中国境内的高速公路一直北上——在黑龙江的中俄边境关口支付一笔清关费用后,这些皮鞋半成品出现在经济贸易合作区内,中国的工人已经在流水线上等待了。

    谢榕芳介绍说:“考虑到乌苏里斯克离莫斯科有着三千公里的漫长路程,去年11月,温州四家企业投资联合建立了一个新的对外贸易服务平台。在俄罗斯成立报关公司、销售公司、进出口公司,聘请俄罗斯的法律顾问、会计和销售人员。”

    从今年4月~6月,已有49个货柜从这个白色平台上进入俄罗斯市场。虽然相对于温州一年4.8亿美元的对俄贸易额,这些货柜仅占1%,但毕竟已是良好的起步。

    现场对话

    “灰关”费用比正规贵四成

    在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在莫斯科做了一年生意的小乐说,“现在就希望把货拿出来,然后回家,箱子不管了。估计市场重开的希望不大。”

    在俄经商最初像“走鬼”

    记者:听说,现在可以进入市场去取部分货了,是这样吗?

    小乐:要给钱,以前进入市场一次是2万卢布,现在涨到三四万卢布。

    记者:你们在俄做生意应当是家族式的吧?

    小乐:是的。一个来莫斯科了,生意做得不错了,就从国内找一个人过来帮忙,一两年后这个人又跳出去自己做,所以单我们福清人在老太阳就占了11~16区。

    记者:这些年的生意怎么样呢?

    小乐:总体来说,有亏钱的,也有赚了三四十万美元的,都有。

    记者:华商应当是俄罗斯批发市场的第一批生意人吧?

    小乐:是的,后来还有越南人。最开始的时候,国内厂家把货运到俄罗斯,放在某个楼里,然后我们就接了一个小小的车子去那儿买一些货,再拿到地铁口、体育广场之类的地方去卖。有点像国内的“走鬼”。

    在俄经商要对付腐败

    记者:你们为什么选择灰色清关呢?是更便宜吗?

    小乐:灰色清关的费用比正规清关贵多了,大约贵40%。在灰关存在的同时,他们故意让正规清关的速度变慢,比如说夏季的货冬季才能到。所以我们不得不选择灰关。

    记者:很不容易?

    小乐:比如说俄国人来我们批发市场买衣服吧,他买了一件,然后带回家;但是第二天他拿来,说衣服是坏的。我们的皮衣都怕刮,所以零售的时候我们会要求他们检查清楚;但是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带回家刮坏了,都拿来换或退。有的都买了一个月了,还拿来换。我们不肯,他们就会叫来保安,必须换,不然就查封交罚金。

0
标签: 莫斯科 货值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