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湖北渔业逆市上扬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湖北省水产业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上半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147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增7.3%。产品外销量同比增30%,大宗水产品总体价格同比增幅为12%左右,其中小龙虾、鱼回鱼价格大幅反弹,同比涨幅达20%。上半年农民渔业收入人均达146.9元,增加31.18元,增幅为26.95%,在该省大农业中居首位。
大板块撑大产业生态养殖保安全创建水产大县及板块,推动了渔业发展。目前,全省集中连片万亩以上板块达500万亩,形势喜人。洪湖形成了4个20万亩的大板块,监利县形成了3条15公里的水产长廊,孝感市打造了汉川、孝南、应城、云梦等4县(市、区)60万亩跨区建设的优质水产品大板块经济区,仙洪试验区形成了近百万亩的优质水产品板块基地。上半年水产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80%以上来自于板块建设和大县创建。
全省“一鱼一产业”按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推进,发展势头迅猛。小龙虾、叉尾鱼回、武昌鱼、鲟鱼、鳜鱼、黄颡、黄鳝、泥鳅、龟鳖等“九条鱼”九大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如该省今年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已达236万亩,同比增100万亩,预计可增产10万吨,居全国第一,新增产值13亿元,增加纯利润8亿元。仅小龙虾一项即可为全省农民人均增加纯收20元以上。该省实现水产放养面积975万亩,同比增100万亩,增11%;名特优养殖增加,全省名优专养、套养面积680万亩,比上年增80万亩,增13%。
同时,该省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努力实施水产发展方式的第二次转变。目前全省已建立农业部标准的健康养殖示范场53个,已申报61个。重点市县省部级标准化生产示范整体推进,规模超过150万亩。全省生态健康养殖面积达到500万亩,同比增65万亩,增15%。水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检测指标保持全国前列。在无公害“两认”工作中,全省产地申报111个,产品认证申报280个,在全国淡水养殖中名列前茅。
危机中寻求商机三大举措促发展应对金融危机,湖北提出三项举措,保障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是倾力扩大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国际上,欧洲市场成为该省出口的又一亮点;在国内市场,采取进超市、建特色街等举措。为了扩大湖北小龙虾的影响,潜江市政府举办“龙虾节”等系列活动,吸引了英国、美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外商家参加,签订出口合同金额达5000多万美元。同时,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全省还调整品种结构,在巩固小龙虾、
鱼回鱼等出口品种的同时,又使罗非鱼加工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4月~6月,该省水产品出口量达5387吨(含转口),货值3957万美元(含转口),分别是一季度出口量和出口额的1.12倍和1.97倍,出口量和创汇同比增长22.38%和19.88%。二是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受保护类的水生野生动物。大鲵、鲟鱼、胭脂鱼等在全省开始形成新的产业。三是各地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渔业等多元渔业,拓宽壮大了渔业经济发展空间。今年该省休闲渔业仅水面就增加50万亩,同比增56%,产值可望达到20亿元,比去年增5个亿,利润率在50%以上,可为全省农民人均增加6元多的收入。
政策倾斜保投入精深加工大突破争取资金和项目,保障促进水产业大发展。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该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3.1亿元;同时,市县政府出台的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日趋务实,倾斜程度高,保障促进了生产发展。据统计,1月~6月各地投资渔业基础设施改造、养殖生产、加工的资金以及群众投工投劳超过60亿元,同比增10亿元。
精深加工取得大的突破,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上半年全省实现加工转化原料40万吨,加工产品18万吨,同比分别增7万吨、2.4万吨,分别增21%和15%;新增加工能力10万吨,达到85万吨。同时,高附加值的精深水产品加工也有了较大的突破。湖北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一批生产线,开发出氨基酸胶囊、口服液、饮料系列等8个产品;华山公司利用加工龙虾虾壳生产虾壳素和高附加值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今年己生产600吨,实现产值1.5亿元,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创汇6000万美元,成为该省水产首家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