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是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力量
农商银行一直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这与小微企业的分布特点密不可分。县域是农商银行的主战场,也是农商银行深耕和精耕的地方。由于农商银行成长于本土,与本地小微企业有着天然的鱼水关系,因此农商银行也成为县域最“懂”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
来源:金融时报 徐晓军
编者按
农商银行一直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这与小微企业的分布特点密不可分。县域是农商银行的主战场,也是农商银行深耕和精耕的地方。由于农商银行成长于本土,与本地小微企业有着天然的鱼水关系,因此农商银行也成为县域最“懂”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
然而,长期以来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为定位的农商银行,却因为规模等原因,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很好地发挥。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农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让更多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以更好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江苏海安农商银行董事长徐晓军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近一段时间,如何解决横亘在小微企业面前的“融资高山”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个仿佛一时间引来“百家争鸣”的难题,实则是长期摆在银行业金融管理者面前的常态问题,需要我们在小微金融发展的历史足迹中寻找成功经验、破除发展藩篱。
农商银行最懂小微贷款难
在众多金融机构中,谁是小微服务的主力机构、哪类金融机构最有发言权,有银监会公布的两组数据为证。一组是资产规模数据: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全国农商行总资产规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7.07%,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商行总规模占比分别达到了46.32%、22.52%和16.57%。另一组是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总量达247899亿元,其中,农商银行发放总额67452亿元,占商业银行发放总量的27.21%,占比分别高于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2.92个和9.1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尽管从资产规模总量看,农商行占比不是那么主流,资本实力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农商行却在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中占据着主力军的位置。
在历史相伴的进程中,农商行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主力军,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最懂小微企业,最懂“银行不支持实体本身就是风险”的道理。农商行生根于本土,唯有坚持发展与小微企业休戚与共,方能在支持好企业的同时发展好自己。
打造包容开放的小微金融竞争环境
摆在小微企业面前的除了融资难、融资贵两大高山,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抽贷、断贷。小微企业最怕的是“咬一口肉就跑”的银行。
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一些得到跨区经营许可的中小银行,本着“贷款有利可图”的出发点,在不充分了解企业经营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为企业增加授信,导致企业负债虚高;而经济刚刚转型,其风向标发生根本性逆转,由于“船小好调头”,快速抽贷、断贷,这类“咬一口肉就跑”的银行是小微企业最怕。
提升金融供给数量与质量,打造包容、开放的金融竞争环境,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的小微融资难题。
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业务。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数据风控、技术风控已经不是难题,具备充足科研能力的大型银行、国有银行已经有了大量的系统和模型做风控支撑。
那么技术、人才均不占优势的农商行靠什么占据小微金融主力位置?一靠走访,“技术不够靠腿来凑”,特别是对从个体成长起来的小微企业,往往财务制度不健全,真正了解这些企业要深入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用料、用电、用工状况,发现和匹配企业真正需要的资金;二靠培育,“从小扶植到大”是多数小微企业对农商行的评价,大多数农商行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制定了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将培育企业发展壮大作为银行工作的重心,因而农商行最懂小微企业发展历程,最愿担当发展主力。
化险首当其冲,“铁三角”靠抱团度寒冬。“银行、企业、政府”三方构成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铁三角”,“铁三角”的任何一方都要持续发力,才能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赢得整个“赛程”。大多数优质农商行将“服务实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奉为“金科玉律”,在一代代金融事业的传承中,“支农支小”成为永恒的战略定位。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不是挂在嘴边的。关键时候,也就是当企业遭遇暂时性困难的时候,“铁三角”要敢于抱团取暖,特别是主力服务银行,带头联合实施救急计划,坚持不抽贷、不压贷、不延贷,通过周转贷款、破圈解链、利率优惠等多种方式帮助小微企业化解财务危机,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为企业创造持续经营的活力和信心。
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一直以来承担着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和市场定价等功能。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服务小微企业,需要市场、监管、银行三方联动起来,不断优化金融供给,打造更加包容、开放的金融竞争环境。
市场应成为资源配置的决策者
小微企业“融资难”,还有一难是“规模有限”,信贷成为稀缺资源又会导致“融资贵”。大多优质农商行在小微企业金融供给上单列信贷额度,在金融牌照、监管资质等能力范围内,量身配置了“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产证券化”等“腾笼换鸟”举措,但规模受制于窗口指导仍然存在临时紧缺、供应不足问题,难以对接小微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做大小微金融供给,需要适度放开窗口指导,将更多资源从行政性配置下解放出来;同时适度放松MPA考核要求,让银行有更多的表内额度,承接表外融资,增加贷款规模,符合国家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导向。
小微企业“融资贵”,也因渠道而异,主要体现为非银行类机构和部分中小银行融资价格过高。农商行作为小微企业服务主力军,较多的市场份额必然伴随着同等的风控压力。在强化风险防控、加大责任追究、降低贷款利率三重压力下,客户经理服务的主动性难以保障。虽然各家相继出台了尽职免责办法,匹配了更多激励保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贷款“愿不愿意放”的问题,而监管也应给予小微金融一定的容忍度,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
金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这个开放不仅仅包含对外开放,深化利率和汇率改革,还包括最基本的国内开放。也就是要加大市场准入,允许更多优质金融机构特别是优质农商行跨区发展。打破区域发展的界限,推动优质农商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与国有、股份制和城商行在同一个起跑线竞争,从而以竞争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提升市场定价效能;让价格杠杆在调节市场供求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出来,从而为贡献国民收入、国家税收最多的小微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优的资源提供充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