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押注金融科技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大巨头从未掩饰其金融野心。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BATJ不断攻城略地,抢占金融赛道。
时代周报记者 黄嘉祥 发自深圳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大巨头从未掩饰其金融野心。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BATJ不断攻城略地,抢占金融赛道。
时至如今,BATJ旗下各自形成了以度小满、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科技、京东数科为主阵地的庞大金融版图,覆盖支付、银行、保险、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等多个板块,矗立于互联网世界的金融潮头。
在金融业严监管背景之下,BATJ纷纷提出“去金融化”“技术输出”,步入金融转型新阶段。在金融与科技十字路口,BATJ将如何去金融化,如何平衡转型的利弊得失,成为当下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BATJ金融版图比拼
在BATJ中,最早布局金融的当属阿里,其第一款金融服务产品—支付宝于2004年正式上线,2011年支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4年10月,起步于支付宝的蚂蚁金融正式宣告成立,逐步发展出支付、理财、融资、综合金融与金融基础设施五大业务板块,由支付宝、蚂蚁财富、芝麻信用、网商银行以及蚂蚁金融云等共同构成一个蚂蚁金融帝国。
腾讯可谓步步紧逼阿里。腾讯金融科技起步于2005年成立的财付通,还与支付宝同一时期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5年凭借“红包”功能一炮而红。同年9月,腾讯旗下互联网支付与金融服务的综合平台(简称“FiT”)正式成立。目前,腾讯金融科技业务覆盖支付、贷款、理财、保险、证券、征信、银行、基金等。
不过,腾讯并未将金融业务拆分出来独立运营,而在2018年9月,“腾讯金融科技”品牌正式浮出水面。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博客,微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随着“腾讯金融科技”品牌的确认,一定程度上腾讯的金融业务也算是独立了出来。
相比TA,较晚起步的京东在第三方支付方面的布局则呈现后发之势。2012年10月,京东通过收购网银在线曲线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更名为京东支付。依托京东商城,京东推出国内首个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目前,京东金融业务覆盖支付、贷款、理财、保险、征信等。今年9月,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
与ATJ相比,百度在金融领域的布局稍显落后,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也并不充分。其于2013年才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同年上线百度理财平台,2014年获得基金销售牌照。2015年末,百度整合金融相关业务成立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业务架构包括消费金融、钱包支付、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多个板块,基本覆盖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2018年4月,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式完成拆分,更名为“度小满”,实现独立运营。
BATJ最新估值数据显示,百度金融为224亿-240亿元,蚂蚁金服约为1500亿美元(约合1万亿元),京东金融达1650亿-1900亿元。光大证券(601788,股吧)给腾讯金融及云业务的估值为7200亿元。
“BATJ在金融板块的布局几乎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楠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BATJ目前基本上已搭建起了“大而全”的金融体系,因各自底层生态不同,其金融板块布局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各有千秋。
“去金融化”转型
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到金融科技的转型,BATJ在金融板块的布局也在悄然发展变化。
去年以来,BATJ纷纷提出“去金融化”。2017年4月,蚂蚁金服表示,未来只做科技,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2018年以来,京东、百度也纷纷宣称不做金融,强调“技术输出”。
“我们把所有的能力开放出来,希望可以做一个平台,跟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服务好用户。”10月26日,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度强调。
对于金融科技企业“去金融化”现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金融科技的发展长期以来也经历过一些不同的阶段,早期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类金融组织或者纯粹的金融科技企业,更多是在既定轨道下探索自身业务的改进。在多元化情况下,不同的金融服务提供主体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政策环境,会做出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跳出原有的单一发展模式。
尹振涛表示,与金融机构相比,金融科技企业牌照能力还是较弱,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受到牌照管理和约束后,自然而然地选择往“科技输出”方向转型,以突出其科技能力。
张楠则认为,从外部来看,在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趋势必然受阻;从内部来看,BATJ本质上还是互联网企业,在其他领域大肆扩张会引起外界担忧,之前腾讯被质疑投行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而互联网企业以自身的科技优势为基点,既可以增强在金融行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反哺其流量入口。
不过,在“去金融”的转型路上,BATJ同样面临着挑战。从营收来看,BATJ金融板块业绩表现颇为亮眼,其估值亦与手上持有的牌照相关,如今“去金融化”意味着要放弃部分“奶酪”,而这让巨头们在转型中显得摇摆不定。
“未来,金融仍然会是公司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成为新业务重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撑。”日前,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此前公司更名话题表态。
事实上,无论是京东,还是BAT,在“去金融化”转型之路上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张楠看来,未来BATJ还是会立足科技,以自身现有业务和已经搭建好的金融业务框架为支点,实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