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子公司“竞速” 银行委外策略分化
记者获悉,目前全国股份行及几家大的城商行正“力拼”理财子公司的布局,而个别国有大行也已着手研究和安排。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落地背景下,行业监管环境面临重塑,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局”也将打破原有的资管格局。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获悉,目前全国股份行及几家大的城商行正“力拼”理财子公司的布局,而个别国有大行也已着手研究和安排。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落地背景下,行业监管环境面临重塑,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局”也将打破原有的资管格局。
受此影响,从长期来看,银行委外规模收缩料大势所趋,且商业银行对委外管理人的门槛、要求也将更高,大银行与小银行的委外业务策略将尤为分化。专家和投资人士预计,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将回归以投研能力、风控能力为代表主动管理能力领域。
委外业务重新启动
“今年严监管趋势下,银行委外在上半年出现了一定的赎回并且有继续收缩的计划。”据北京一家大型私募机构人士对记者坦言,2018年上半年很多银行主动对理财业务进行整改,这让委外业务的“金主”银行理财增长乏力,尤其是资管新规发布后,全国性银行和保险机构与股票型私募的委外合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理财子公司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委外业务的合作模式有了较大的推进并更为明确,确定了银行与优秀私募合作的方向。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在理财合作机构范围方面,私募理财产品的合作机构、公募理财产品的投资顾问可以为持牌金融机构,也可以为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
上述私募人士指出:“我们与客户深入接洽后一致认为,大概会在明年初陆续落地并展开合作,未来的合作空间会比之前更大。”
多位银行资管业务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尚在征求意见阶段,但各家银行早已着手筹划,只待最终政策落地。
理财子公司加速入局
理财子公司加速入局,打破了原有的资管格局,也必然影响银行委外业务策略:除了合作空间,还有合作对象的筛选。
“银行未来对于委外管理人的门槛肯定会更高,要求也会更多。我们行目前正在重新梳理名单,因为在子公司设立初期肯定还是要依赖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一家已经发布拟设理财子公司的银行资管负责人如是表示。
券商分析人士表示,本轮监管打击的是乱加杠杆和资金空转,但规范化、高质量的委外是有助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双赢”的。管理层针对的并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当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委外模式。未来,高质量、规范化的委外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作为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委外模式将在监管高压下逐渐销声匿迹。
“之前通过层层嵌套,一些底层资产有部分给到了一些小私募,这种情况以后估计不太可能了”。上述私募人士解释道,之前这些私募机构就不在银行的白名单上,只是通过银行的合作方间接拿到部分委外资金。“进入银行白名单要求非常严格,以我们合作过的一家国有大行为例,其股票类私募白名单也就30家左右。未来以理财子公司的方式来合作,或许需要重新准入,但准入门槛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多位银行资管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未来的新格局下,银行把理财业务委托给外部公司进行投资,最为看重的肯定是外部公司的投资能力。除此之外,资金稳健性要求银行更看重的是受委托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包括该机构资产规模、团队构成、过去业绩、投资策略、总体决策机制等。
兴业研究分析师韦翼星指出,在承诺保本保收益之下,过去部分委外投资者并不注重管理人的筛选。随着刚性兑付打破,实行净值化管理,委托人真正实现“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精选具有较强投资能力的管理人将成为委外投资决策的重中之重。
中信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在资管新规时代下,资管产品、理财产品和基金要逐步向净值化管理转型,这对结构化主体的发行和管理能力、投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公募基金具有出色的投研能力和长期的净值化产品发行与管理经验,加上资管新规豁免了公募基金“只能加一层委外”的限制,未来基金投资在委外投向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扩大。
在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看来,大部分银行尽管认为自身要打造投资管理能力,但是投资风格较现有机构仍有较大区别,未来仍需开展委外业务进行有效补充,特别是股份行和城商行,对差异化的投资风格更加认同。因此,目前市场管理人要做的不是担心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委外业务的侵蚀,而是加快培育自身主动管理能力,建立投资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屈庆指出,城商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投顾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方面,机构希望培养自己的投资研究能力,而不仅仅是将钱委托出去,也要参与到投资交易过程中;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中对多层嵌套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的约束也使得部分机构需要开拓委外以外的其他合作方面。
委外业务策略料分化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潘东预计,理财子公司落地渐成趋势,将深刻影响我国资管行业、金融业的格局乃至实体经济的融资结构。未来理财子公司将依托于银行的资金实力和渠道支持,大力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真正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承担起资管转型的排头兵。
不难想见的是,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大量设立,银行将把委外业务交给自家的子公司。市场人士认为,公募承接委外最多的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这部分在零售端将受到银行子理财产品的冲击。在股票基金方面,公募基金目前还保有明显优势,但委外资金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很小。
“按照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目的应该是将原来的委外业务投放到自身成立的理财子公司,但子公司成立运营、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才储备均需要一定时间,可能短期内对市场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长期来看,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模式成熟以后,还是对基金公司及公募市场的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委外业务的规模将会有所收缩,但是从银行和基金、券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来看,未来券商和基金在私募、资产证券化等领域仍然具有优势,因此未来在这些领域,银行仍具有委外需求。
明明表示,监管政策的冲击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不会消退。换言之,即使政策层面不再持续加码,已有监管政策的惯性仍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对通道类委外和委外投向同业理财形成约束。考虑到这两类投向仍占委外投资的主要部分,基金投资的承接作用有限,因而委外在未来可能仍会继续收缩。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负责人杨宇认为,银行理财委外格局和重点逐步迁移转化。虽然过渡期老产品的压缩节奏可以自行调控,但收缩的趋势及2020年底前清理完毕的要求未变,因此老产品中委外的空间仅限于在压缩节奏内,未来银行理财委外更大的空间依然在新产品的发展过程中。
“对于主动管理能力过弱,或无主动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而言,未来对于委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预测称,但由于业务规模及专业能力等因素,中小银行对接委外机构时话语权偏弱,对于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