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缓慢业绩分化 券商资管做公募难在哪
自从2013年2月《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发布,东证资管开启了券商系公募业务大幕之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券商资管获批公募牌照。截至目前,已有13家券商或其资管子公司获得了公募牌照,加入公募基金队伍。
来源:《投资者报》
自从2013年2月《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发布,东证资管开启了券商系公募业务大幕之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券商资管获批公募牌照。截至目前,已有13家券商或其资管子公司获得了公募牌照,加入公募基金队伍。
在《投资者报》“天壤之别新基金公司”统计的2013年至2015年间,有三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成立于该阶段,分别是: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浙商证券资管”)、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财通证券资管”)和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泰证券资管”)。
但受历史和自身因素的限制,持牌券商系资管公司的公募业务,但实际进展缓慢,不仅难与公募基金公司抗衡,其内部也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差异。不过作为公募产品的操盘者,其本身会遭遇市场更为严格的检视,是力争上游,还是得过且过?在市场与同业的双面夹击下,如何经营好公募基金业务?对多数后来者券商及资管子公司来说挑战难度巨大。
整体发育偏缓 公募业务占比小
根据Wind资讯,截至目前,在13家中,仅11家的产品有数据可查。这11家按照券商和资管子公司分为两类,而除了东证资管、中银国际证券和财通证券资管三家的公募产品数较多,有34只、15只和11只,其余8家的公募基金数量都“默契”保持在个位数。
与整体市场水平相比,券商资管的公募业务成长得着实有点慢,这从2013到2015年间成立的三家券商资管公司可见一斑。
以今年中期规模对比,2013年成立的浙商证券资管虽然获得资格和发行公募产品的时间较早,最早的一只浙商汇金转型成长成立于2014年底,但截至今年中期,手持6只公募基金的规模却只有6.38亿元,不仅不如2014年成立、2016年拿牌、2017年下半年始发公募产品的华泰证券资管的8.97亿元,亦不如三者中成立时间最晚、2015年拿牌、2016年下半年开展公募业务的财通证券资管,目前已有171.21亿元的雏形。虽然在券商资管中名列前茅,但在公募基金中仍是“小萝卜头”。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持牌券商系资管公司公募业务发展缓慢与其自身的发展历史、特点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券商资管的业务链条多,以私募为主,有集合、定向、专项以及公募基金等多样化金融产品,但多数公募业务所占的比例不高。”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券商资管的“软肋”,也是其未来转型努力的方向。
而从财通证券资管和华泰证券资管方面的回复看,公募基金在其业务版图之中的占比的确不高。截至2018年三季末,财通证券资管资产管理规模近150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破千亿,而公募只是主动管理的一部分。无独有偶,截至2018年上半年,华泰证券资管月均资产管理规模排名行业第二,主动管理规模近3000亿元,公募占比更是少得可怜。
业绩分化 浙商资管垫底多
“财通证券资管和华泰证券资管的建仓期较晚,甚至转眼面临市场的低潮,这对公司基金发行和规模成长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浙商证券资管的公募产品虽然建仓期长,也经历了部分周期,但受业绩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要获得市场认可仍然需要时间。”某位资深投资研究人士分析道。
但券商资管做公募是否真的无计可施?在业内看来显然不是,这从东证资管旗下牛熊不悲、一骑绝尘的王者东方红的表现可以看出,因为表现优异、供求紧张甚至出现过场内交易基金的全面大幅溢价,其多只产品不仅在公募基金榜单中常年居前,且业绩带动规模增长,同时带动净收入增加,形成独特的用成绩说话的模式,因此堪称业内楷模,也几乎成了唯一,但这在券商资管的公募产品中确不常见。
以浙商证券资管为例,根据Wind资讯,截至10月18日收盘,7只产品除了两只一年期的定期开发债券基金收益为正,其余5只公募产品不论时间长短,自成立以来的收益均为负,浙商汇金转型成长、浙商汇金转型驱动、浙商汇金中证转型成长三只公募产品成立以来亏损均在三成以上,同类排名后20%甚至垫底,且与产品中带有“转型”的产品表现均不好,浙商汇金转型升级的同类排名也在后25%左右。
旗下公募产品的大面积折戟的原因是什么?截至记者发稿,浙商证券资管仍未做出回应。而从2017年初本报记者对浙商证券资管的采访来看,其团队曾表示,坚守“转型成长”股票投资理念和全年震荡的市场变化之间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回撤,这主要与投资策略有关,而在时下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下,相关转型的产品似乎仍未“缓过神”。
此外,今年6月底,浙商资管创始人李雪峰,正式辞去浙商证券副总裁、董秘的职务,也告别了他打造了十年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浙商证券资管。
关注主动管理提升与转型
不过,尽管占比较小,但发展主动管理和向净值化转型,公募业务仍是抓手之一。
据悉,自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如何转型成为券商资管机构关注的焦点。目前,多家券商资管机构均已着手向净值化管理调整。虽然仍有公募持牌券商资管未开展业务,但业内人士预计,待市场企稳,后续相关产品仍有发力的可能。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目前市场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4.69%,创业板指数则累计下跌19.47%,权益类基金因今年A股低迷原因表现较弱。Wind数据显示,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别平均下跌16.09%和8.26%。年内亏损超过20%的股票型基金多达85只,其中10只跌幅超30%,券商资管作为公募基金的后来者,发行公募产品也更加谨慎。
与此同时,有不同的券商资管表示,以主动管理见长的资管机构或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新发行的产品将围绕标准化资产与净值化打破刚兑的总体设计,未来公司首要关注的还是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并要持续做好合规风控管理,坚持“风控先行”,以塑造更加健康规范的资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