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菜篮子供应链是怎样"炼"成的
|
||
|
||
|
||
|
||
|
||
|
||
|
||
|
6月5日清晨6点,山东青州口埠镇进潘村农民裴德元在自家大棚里摘下还挂着露珠的尖椒。6月6日一早,家住新街口西里的北京退休教师刘锦昭到物美新街口大卖场赶早市,他从货架上拿起个尖椒轻轻掰了一下,“咔吧”一声脆响,“新鲜!”刘锦昭满意地把尖椒装进了菜篮子。
北京市民菜篮子里能装进新鲜到发脆的青椒,得益于一种新型菜篮子供应链条——农超对接。“农”就是农民,“超”自然是超市,因为农超对接,省去中间商层层转运转销,才可能实现农田里采收的新鲜蔬菜,24小时之内就摆上了北京超市的货架。
与之前大型超市多从批发市场购菜的做法相比,在农超对接这种新型供应链条模式下,蔬菜从采收运输到销售的高效率是怎么实现的?蔬菜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消费者、超市和农民这三方又会各自从中获得什么收益?
1 从采收到销售历时不过24小时
6月17日凌晨两点,驻扎山东省青州的物美集团山东基地蔬果小组宿舍里,闹铃大作。
揉揉惺忪的睡眼,5名年轻人翻身而起,匆匆抄起冷水洗把脸,发动两辆汽车疾驰而去。他们直奔种植着茄子、黄瓜、苦瓜的田间地头。目标很明确:赶早收菜,发往北京。
每天,北京总部会把需要的蔬菜品种、数量报给蔬果小组,小组成员拿着任务单直接到农民种菜的大棚前,挑选蔬果,议价收货。
这一天,蔬果小组吴桐接到的任务是苦瓜,他需要在八小时里到20多个蔬菜集货点走一遍,行程超过100公里。
打亮了大灯的货车在黑黢黢的乡间道路上疾驰,路边的大棚里,有零星的闪烁光点。“那都是农民正在采摘。”吴桐说,多数大棚里没有安灯,农民们都是戴着矿工帽,靠头灯的光亮采收蔬菜。
吴桐的货车停到一块地头,十来筐新鲜的苦瓜已经堆到路边,吴桐和同事们熟门熟路地验货,定价,分拣,包装,称重,付款。
没多久,新鲜翠绿的苦瓜被整齐地装进泡沫运输箱。为了保证新鲜,箱底密密地铺上了一层冰块。端起箱子装车,一股凉意透箱而出。
上午10点,两辆车在口埠蔬菜市场“碰头”,他们手脚麻利地将收购到的蔬菜装上一辆核载10吨的东风大货车,“今天下午1点以前,所有往北京运 蔬菜的车辆都会发送完毕,总送货量超过30吨。”物美蔬果小组组长李淑平说。这些大货车将在今晚10点前抵达北京物美果蔬配送中心,新鲜蔬菜随即会被二次 抽验,然后是分拣装车,与其他产地运到的水果和蔬菜一起,通过物美的物流系统连夜配送到遍布全市的各门店,6月18日早晨店铺一开门,它们就将接受北京消 费者的挑选了。
“每天都跟打仗似的,”吴桐说,“紧张得很。”
同样每天都在为新鲜蔬菜“紧张”和“打仗”的,还有“立志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立志。
与物美集团每天由蔬果小组跑遍村镇收菜的方式不同,由内蒙古宁城县269户农户组成的“立志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家乐福建立了农超对接的合作机制,他们每天要为北京家乐福“直供”10吨左右的新鲜蔬菜。
从京承高速一路向北,到达承德之后转向西北,沿着盘山公路再行车3个小时,就到达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宁城县。这里平均海拔1400米,天空湛蓝,光照充足,还有蓄水量充足的水库,加之没有什么工业,非常适合绿色农业的生产。
6月8日夜里,宁城县突然下起大雨,雨势直到9日凌晨仍不见减弱。三座店镇格日勒图村村民宫秀发一家三口,不到4点就爬起身,披着雨披摸进自家 蔬菜大棚,他们一进棚就紧忙活,有的把从排气孔灌进大棚的雨水排出去,有的戴上纱线手套开始采摘长茄。这一天,合作社跟他们预订了800斤茄子。“我们这 个钟点开始摘菜算不得很早啦,800斤得摘到快10点呢。”宫秀发说着,手上一直没停活,就着大棚里的灯光,一手按住茄子把,利落地一掰,再轻轻把茄子码 到框里。“茄子这东西古怪,用手摘,手指甲在茄子上划一下,这新鲜油光就没了,还留印。”老宫说戴上手套摘茄子,就是为了保证茄子的“品相”。
大棚看上去得有100多米长,足足占了近2亩地。老宫一家三口在大棚里从漆黑一片忙活到天色大亮,估摸着800斤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老宫喊上了几位邻居,大家把各自采摘的茄子、西红柿“拼”装上一辆小型农用车,气也不歇地向合作社赶去。
南立志早已在合作社的院子里翘首企盼了。
上午11点,十里八乡的农用车纷至沓来,成筐的西红柿、长茄、尖椒从农用车上搬下,跟车过来的农民随即熟练地扎堆挑选、整理,把菜分类装进大纸箱。
下午3点,所有蔬菜都装上了卡车,忙了大半天的南立志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批蔬菜现在出发,不到今夜12点就能到达北京。”南立志说。
“这批菜今天夜里送到北京,在物流基地就会直接从大车分流到各台小型货车上,然后直接送往北京的各个家乐福门店。”特地到宁城县来查看的家乐福 北方区采购经理赵霞说,北京的各个门店在第二天凌晨3、4点钟,就能收到这些新鲜蔬菜。这样,早晨去家乐福买菜的市民就能直接把它们拣进菜篮子。
24小时之内,新鲜蔬菜从大棚跳上货架!之前,这是北京各大超市“不敢想”的速度。
2 从田间到货架每棵菜都能“追溯”
如果省略掉拣选蔬菜的环节,从宁城县送到家乐福的菜还可以提前三个多小时到达。但这个环节不可能被省略,它已经被一五一十地写进了双方的合作协议中。
青椒断了裂了皮皱了,不能要;西红柿太小了有裂纹,不能要;茄子有划痕有压印,不能要……在立志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验收现场,农民们手脚麻利地将不合格的蔬菜拣出来堆在一旁,将符合质量规定的蔬菜打包装箱。
就是形状长得不“顺溜”,都算不合格。南立志顺手捡起一根被淘汰出局的青椒,这青椒青翠鲜亮,一掰脆得咔吧咔吧响。但它卷曲瘦小,看上去像个问号。“这样的青椒都不能要。”南立志说,蔬菜拣选的淘汰率大约在10%左右,不合格的蔬菜全由合作社食堂“消化”了。
现场挑拣毕竟只能看到蔬菜的表面情况,打药、施肥这些消费者看不到的流程,如何保证环保健康?
南立志说,合作社专门设立了质量监测部门,农资、化肥、农药都是统购统销,这样不仅农民省钱,还把住了用肥用药的源头关口。此外,蔬菜该喷药的时候,合作社还会派出技术员现场指导,合作社本身平时也会到田间地头流动检查农药残留等指标。
吴桐曾是物美超市的蔬菜课长,在农超对接之前,他都是到大型批发市场采购蔬菜,“到批发市场你就得接受‘卡筐’的潜规则。就是你买菜一买就得把 整筐端走,而卡筐的菜最上面一层肯定是样子货,压在下面的往往都是歪瓜裂枣。比如一筐土豆,最上面一层如果有拳头大,下面的还不如鸡蛋大。现在农超对接的 菜都是我们到田间地头一棵棵挑选的,质量肯定提高了一大块。”
青州市口埠供销社有个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物美集团蔬果经营规划小组组长周树华几乎每天都会来一趟,虽
然眼前总是熟悉的场景,工作人员把送检的胡萝卜、青椒、苦瓜切出一厘米见方的切片,放入农药残毒仪器检测。周树华未必每天索要,但检验中心每天必出“农产品农残检测记录表”,上面详细记录农产品名称、样品量、酶抑制率、检测结果及时间等信息……
“除了这种检测之外,我们供销社还购置了一辆农药残留检查车,平时会去各户农民的大棚做抽检。”口埠镇农产品经营公司副经理李奎广说,农药残留 等检测,最快20分钟就能出结果,一旦检出问题,菜就会被整批退回,绝不允许流入市场。除了后期检测,青州市供销社系统也在源头上实现了对农产品质量的严 格控制。据透露,目前青州市各个供销社都对农资、农药、化肥和种子实施统购统销,在喷洒农药、施化肥等关键环节上,供销社会派专人到农户大棚里进行技术指 导,这样确保农户送到市场上的蔬菜健康、环保。
“每天要向北京物美的上百万顾客供应几百吨的蔬菜水果,仅仅靠几个示范农场、几个种植基地是远远不够的,要保证这么多菜的品质,采后检测只是事 后控制,必须要进行种植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周树华说,物美选择山东省供销社体系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已经建立了300多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合作 社,从生产资料到种植过程都能够纳入管理。
在物美董事长吴坚忠看来,农超对接给超市带来的直接效益,恰恰是物美卖的蔬菜能“找着主”了。“物美跟青州市口埠镇供销社直接合作,供销社对农 资农药统购统销,还有一整套的质量监督检测机制,供应链简单明了。物美购买的就是跟供销社直接对应的农民的蔬菜。现在物美敢跟消费者打保票,菜的质量没问 题。”
农超对接 与传统采购蔬菜流程对比
传统模式
农民在地头采摘蔬菜→菜贩子到地头收菜→运送到当地集货场→大菜贩统一收菜→汇总送到北京大型批发市场→超市到批发市场进菜→摆上货架
运输时间超过3天
运输时间24小时之内
运输成本直接对接
农超对接
农民在地头采摘蔬菜→合作社或供销社收货区→北京超市摆上货架
运输成本每换一道手加价5%左右
图表/任海
3 从农民到市民每个环节都得利
农超对接,省略大量的中间环节,拉低了蔬菜的采购成本,超市里的菜便宜了。
“以前的中间环节每过一遍手,每斤菜至少加价1角钱。”家乐福北方区采购经理赵霞表示,“相比我们到批发市场采购,农超对接直供一吨菜,采购价 格要便宜15%到20%。”宁城县从去年9月至今,一共销售给北京家乐福900多吨蔬菜,如果按照每公斤蔬菜5角钱的均价来计算,节约的进货成本在40万 元以上。
采购成本下降让出来的利润,其中大部分都体现在超市的价签上,实惠落在消费者的菜篮子里了。
而农民的收入呢,是增加了还是下降了?
宁城县农委相关负责人是这样介绍的,以前农民卖菜形不成市场,只能靠小商小贩到地头上收菜。“蔬菜不耐储存,不卖给菜贩子,菜就会烂到地里。农 民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菜贩子的压价。”宁城县农民种菜的收入一度很低,仅仅保本,甚至是亏本。直到立志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家乐福签下合作协议,建立“农超对 接”,农民种菜才刚刚开始算得上有收入了。
因为直购直销,物美的收购小组对农民开出的价码比菜贩子高,可他们刚走进田间时根本收不到菜。很多农民担心将菜卖给物美会影响自己跟菜贩子的生 意,“要是物美收两天就走了,那时我不还得靠菜贩子?”不过,一两个月后,农民的顾虑消除了。李淑平说,“你卖给我一次菜,质量达标,我就争取天天收你的 菜。今年就跟农民签明年的合同。”农民逐渐熟悉了农超对接模式,现如今,物美采购小组的车刚开进地头,就已经有农户拿着刚摘的菜等他们。“卖给物美挺好 的,他们专门有人到地头收菜,价格也比以前高了。”青州市口埠镇农民孙永成乐呵呵地说。
消费者买菜便宜10-20%,农民卖菜增收10-20%,超市呢?吴坚忠说,过去物美全北京的门店每天蔬菜销售量也就在15吨左右。而今年物美创下了平均日销售126吨,最高单日进货量295吨的纪录。看来,超市从销售蔬菜的“增量”中也大有斩获。
新闻背景
农超对接,肇始于京郊的净菜市场。
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生态农场,下午4点有机菜开始采收,之后送往加工车间拣选摘净,清洗,过秤,套保鲜膜……有机净菜会在当晚10点完成包装;转天凌晨4点前,这些净菜将全部送达门店,仅需12个小时。
这样的农超合作,自2002年起已经持续了7年。不过,京郊的蔬菜产量毕竟有限,能让更多市民吃上真正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就要与北京周边省区蔬菜种植区直接交易。
2008年12月,市商务局、市农委组织5家供应北京奥运会的即食即用蔬菜切配企业与物美集团、京客隆股份公司、沃尔玛公司等20余家连锁超市 企业对接洽谈,5家连锁超市与蔬菜切配企业当场达成初步供货意向。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政府牵线,农商密切合作机制的开山之举。此后,连锁超市主动联络周边 蔬菜种植区,建立农超对接。家乐福集团副总裁罗国伟表示,家乐福“农超对接”采购的农作物包括西红柿、黄瓜、卷心菜、茄子、萝卜、花椒、西兰花、叶菜等。 今年采购总量已达8500吨。
据市商务委提供的数据,目前北京连锁超市企业采取基地采购、订单生产方式或直接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农超对接。如家乐福在大兴区留民营、京客 隆在大兴区礼贤和河北固安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农超对接直采农产品的比例占超市销售果蔬等农产品总量的比重已达到50%左右。
6月18日,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通知,在15个省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
专家点评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洪涛认为:作为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模式创新,农超对接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及减少农民市场风险均具有重要利好。
但应该对农超对接模式有冷静的认识,它并不是完全取代农贸批发市场以及菜贩子下地收菜。农产品流通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模式不可能一刀切。
农超对接最终应当建立在科技和现代化管理上,农产品销售要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而只有连锁企业强大,销售蔬菜的总量多,农超对接的蛋糕才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