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自贸区:制度创新为改革提速
一颗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樱桃,从靠泊洋山保税港区码头到查验后放行,最快需要多久? 答案是:6个小时。
来源:百家号
一颗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樱桃,从靠泊洋山保税港区码头到查验后放行,最快需要多久? 答案是:6个小时。
6小时的通关速度,是海关、国检等部门“先进区、后报关报检”“十检十放”等一系列制度创新的结果。这些举措使保税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分别减少78.5%和31.7%。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制度创新始终是关键词。
四年多来,上海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已成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功能载体。这里是制度供给的“孵化器”,100多项制度创新从这里起步,在全市、全国复制推广。
四年多来,自贸区的各项制度创新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实现了浦东新区四分之三以上的生产总值、50%的工业总产值、60%的财税收入、70%的社会消费和外贸进出口、80%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聚集、90%的外资投资,有力支撑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制度创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如今,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不少进口化妆品已能“当季”出现在上海各大商场的货架上了。“在浦东口岸,从备案申请到产品入境仅需半个月,这放在几年前是绝不可能的。”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陈端明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改革。
2016年4月,上海自贸区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116项改革任务成效明显,降低了准入门槛,释放了市场活力。以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改革为例,截至今年3月,浦东市场监管局共发放备案系统用户名184个,有1000件符合要求的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完成备案,415件备案产品完成进口通关手续,正式上市销售。
上海自贸区是走在改革最前沿的“试验田”,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今年国务院批准将116项证照分离的改革事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进一步交给上海和浦东10个领域、47项改革任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围绕贸易便利化、商事准入,制度创新是始终不变的着眼点。开办企业跑出了“自贸区速度”———在名称库选名的当场办结,企业变更事项当场办结,需要核名的两天办结;贸易通关跑出了“自贸区速度”———95%的海运货物实现两天内入关,95%的空运货物实现12小时内入关,到2020年的“标准”将是以小时计;项目开工跑出了“自贸区速度”———分方案出让的投资项目,24个自然日拿到施工许可证,不带方案出让的投资项目,80个自然日拿到施工许可证……
制度创新助推科创中心建设
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家综合性大科学装置,蛋白质科学上海设施是个“香饽饽”———国内外近200家单位、1.3万多人次科学家已前来“光顾”,开展了2000多项重大前沿创新课题研究。作为赶超者的张江大科学设施集群,筑好“巢穴”,引“凤”前来,形成了冲击前沿技术的创新生态氛围。
浦东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自贸区与科创中心联动是一大抓手。在规划面积达94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徐徐铺展: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这些“家门口”的科学设施集群,更强烈地激发出科学家投身基础科研前沿的热情。
无论是张江科学城的巨大变化,还是整个自贸区科创力量的崛起,背后都有制度创新的有力支撑。“创新药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是一项突破性制度创新,张江把生物医药的行业痛点变成了“疏点”,让“药谷人”背着书包进来就能搞新药研发,无需建厂也能拥有自己品牌的上市新药。
为了让自贸区科技创业企业尽快驶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10月,张江管委会启动了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创办于2016年的耀灵科技至今还不足两岁,创业之初就拿到了3M等大公司的订单,创始人林芝清有着满满的获得感。她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孵化平台的对接机制,让科创建设焕发新生机。
就在不久前,浦东推出人才发展“35条”,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主动力,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此次推出的8项人才制度,在居留和出入境、就业创业、引进落户和分类评价等方面,优化准入标准、审批机制和服务体系,想方设法更好引才。
制度创新成就经济转型发展
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试点自2014年启动后,率先建立了一门式公共服务平台。最近,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又“扩容”了。今年1月,市商务委和保税区管理局共同牵头完成对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合规性整改场所的评估验收。别看这个小小的制度创新,它对于激发经济的持续动力大有裨益———2018年,保税区域预计将完成平行进口汽车备案5000辆,同比增长67%。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上海自贸区始终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转型发展动力。浦东实行的“集中注册、一址多照”登记改革,降低了初创企业的成本,而先行先试的简易注销登记制度,又方便了企业“闪退”。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2万户,四年来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4倍。新设外资企业9400多户,占比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2017年,自贸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占上海同期外贸总值的42%。
更多的制度创新正在“萌芽”。金桥管委会推进的“金桥自贸片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试点项目将于2018年完成验收,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将帮助区内企业突破保税维修、生产和离岸贸易等业务瓶颈,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面向未来,上海自贸区还有更多潜力等待“挖掘”。在建设融开放、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风险压力测试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服务“一带一路”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上,这个以“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主题的“上海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