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放量之后:中小银行突现增贷潮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充足的资本要求,令多家中小银行感到左右为难。
2008年,部分中小银行已通过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了核心、附属资本。但由于今年上半年的信贷增速较快,多家中小银行不得不再次寻求资本补充的渠道,否则只能放慢步伐。
7月15日,东部某省一位金融官员透露,该省有7家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迫近10%,令这些城商行不得不放慢信贷扩张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小银行较多使用次级债方式补充资本,而当前,中小银行将更多通过增资扩股来补充资本。眼下,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加入增资的队伍之中。
10%的“政策导向”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的“大干快上”,缔造出7.37万亿的人民币信贷增量,这是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消信贷规模控制的一个必然结果,符合“保增长、保民生、调结构”的大方向,以及商业银行“早投放、早收益”的经营规律。
但过快的信贷增长,也使得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规模迅速膨胀,资本充足率不断走低。以一季度的情况看,中国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速高达24%,资本充足率下降1.09个百分点。同期,中信银行贷款增速高达25.7%,资本充足率下降0.9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信贷增速22.5%,资本充足率下降0.34个百分点。
实际上,中小银行需要紧盯的资本充足率“红线”,已不再是8%的概念,而是10%。7月16日,一位金融专家表示,资本充足率达到10%以上,体现的是一种政策导向。
是日,一家中小银行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在监管部门看来,资本充足率越高,相应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但资本充足率达到10%以上,并非是监管部门的硬性要求;不过,如果资本充足率达到10%以上,在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时,相关指标的打分也会高一些。
目前,由于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高,截至今年3月末,四家大型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在12%之上,所以,并无近忧,而且大行均提出了大规模的次级债的发行计划。相对而言,中小银行面临资本约束的压力。
中小银行增资忙
近日,本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江苏银行正在酝酿定向增发,以提升资本充足率,支持信贷稳步增长和机构布局。
目前,江苏银行的实收资本为78.5 亿元。2008年,江苏银行发行了20 亿元次级债券;截至2008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0.5%,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7.3%。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一季度的信贷快速增长,对该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更高要求。
7月16日,一位接近江苏银行的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核心资本充足率较高,此番江苏银行进行资本补充,可能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定向增发募集部分核心资本,二是发行次级债券,增加附属资本;通过定向增发,江苏银行计划引入新股东。
无独有偶。浙商银行也在2008年补充资本后,2009年继续选择大幅增资。
2008年1月,浙商银行在完成近12亿股的增资后,资本充足率达到12.5%。但由于扩张步伐较快,2008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降至10.01%。面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浙商银行再次选择增资。根据今年2月份的董事会审议结果,增资规模将不少于40亿元。目前,浙商银行还在等待相关部门的一纸批文。
由于增资的操作时间相对较长,今年5月26日,浙商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额度为12亿元的次级债券,以补充附属资本。
不仅仅是非上市中的小银行选择增资,上市银行中的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也在准备增资。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称,上市银行的有利条件是可以拿到更高的增发价格,募集到更多资金,而非上市银行的增发价格相对较低;由于发行次级债埋单的还是银行,有关部门更希望银行通过增资补充核心资本,让股东掏钱。
目前,民生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H股上市工作。6月中旬,民生银行一位内部人士曾告诉本报记者,该行正全力清收不良贷款,以备香港上市。7月16日,上述内部人士透露,该行全年的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半年就告完成,不良贷款率也成功压降至1%以下(今年3月末为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