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时代中小银行如何突围
近日,北京银行交出了2018年上半年成绩单,半年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6.60%,半年实现人均创利82万元。
来源:野马财经
近日,北京银行交出了2018年上半年成绩单,半年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6.60%,半年实现人均创利82万元。
此外,财报还显示北京银行表内外总资产达到3.22万亿元,成立22年增长160倍;净资产1839亿元,成立22年增长180倍;资产总额2.4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7%。
在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新兴互联网金融崛起,传统大型商业银行依靠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进行科技转型的当下,北京银行的经验或可为中小银行应对严峻竞争环境、顺利实现转型提供一些借鉴。
科技转型不是简单的“金融+互联网”
在半年报沟通会上,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打造金融科技型银行作为全行战略转型突破口,其金融科技核心竞争能力有望得到持续增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挑战不小,一边是大中型银行在传统金融业务上的固有优势,另一边是新型科技金融企业的市场分割,中小银行在这场金融科技转型的争夺战中,面临双重挤压。
同时,中小银行也有自己的明显优势:自主性比较强,业务更加灵活,对地域性客户的数据积累和吸引力相对大中型银行来说更加精准。在这样的基础上,如若利用好优势资源进行精准的科技投入,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针对存量客户进行的精准营销,就成为目前中小银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发展“科技型”银行的必要动作。
北京银行选择将既有的大数据平台作为数据支撑,将智能机具做为落地渠道,以提高客户产品推荐的速度和精准度,同时,做到提升客户体验、缩短推荐时间。
此外在架构上通过打通客户识别体系搭建、营销规则管理、策略数据下发、智能机具渠道实现和营销效果评测等环节,来增强对客户营销的精准度。
科技型银行在“服务”上外显的同时,将科技投入应用到银行的风控体系,也是中小银行在改革创新中所不能忽视的。
2018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引入生物特征仓库和无纸化服务,通过生物识别仓库进行身份审核,减少人工干预,并通过无纸化服务进行客户凭证的管理。降低客户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证客户的财产安全,同时,还在交易中减少多次人工审核、客户签字流程,增加交易的流畅性——在防风险和提升客户体验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
这一系列动作也反馈到了财报,截至2018年6月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3%,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0.48%,拨贷比3.20%。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抢占小微企业的优质资产
随着当前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各金融业态充分竞争,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利润增长变缓,信用风险持续积累,供给侧结构性去杠杆面临着巨大压力。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存贷款业务利息差也受到挤压。
在此形势下,中小银行需要寻找更加优质、安全的资产。防风险成为金融行业的主旋律,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人群成为各银行、平台竞相挖掘的对象。
财报显示,北京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470亿元,增速23%。在具体落地上,探索了一系列创新模式,如与远方网等民俗旅游专业运营公司合作拓展农宅宝“互联网+旅游”模式,合力打造山楂小院、黄栌花开等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富民直通车”惠民金融服务体系,与京东、联通等合作拓展新型“富民直通车”服务站点等。据了解,目前北京银行已在京津冀三地设立300余家农村金融服务站。
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服务小微企业始终是北京银行的立行之本”。北京银行相关人士透露,北京银行不断摸索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