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设立金融毒品防火墙

2009-07-15 09:16479

    美国一对冲基金公司高级分析师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出台保障“未成年”投资人的相关法律———

    北京青年报消息 由于越来越多的千万富翁终于有勇气站出来,宣称自己是“金融毒品”的受害者,在“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成立后,面对受害者的“声讨”和社会舆论的谴责,香港的一些私人银行近日已经停止销售KODA(Accumulator)产品。

    据某外资银行客户理财部的业务员讲,一些香港私人银行最近已不再销售相关产品,而且对有杠杆性质的理财品种都非常谨慎。“其实我们也没有预想到金融危机,更没有预想到这么极端的市场情况发生,会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事实上,金融衍生品本身就是“华尔街”的舶来品,折戟在金融毒品上的中国千万富豪所经历的悲剧早就发生过,只不过又在新的时代里又被重新演绎。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我们要从中领悟的应是,不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再次发生。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美国Resolve Capital Management对冲基金公司高级分析师司徒捷,他从多个角度解读了“金融毒品”,并讲述了个人投资者应如何防范此类风险。

■美国个人投资者也曾遭遇类似经历

    “美国金融市场每隔若干年都会爆发因忽视风险而造成的巨大金融危机。除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过去十几年也有诸如宝洁、加州橙县,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等在衍生品上遭遇重大损失的著名案例。”司徒捷告诉记者:“因此,虽然美国监管当局在此次信贷危机之前仍对机构投资者缺乏有效监管,但对私人投资一直采取了非常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

    当然,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保护,也是来源于曾经有过的重大损失。据司徒捷介绍,美国私人银行业可以说是伴随着华尔街一起成长起来的。但在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后,私人银行一直比较保守。在衍生品出现之前,私人银行主要投资绩优蓝筹股票,长期国债和AAA级公司债。

    随着衍生品在80年代在机构投资者中的风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私人银行也开始向个人投资人推销衍生品。最初这些衍生品只是最基本的期权、期货,而且主要目的是和客户投资组合里的基本投资产品(股票,债券)共同作用以保护本金以及减少投资组合的波动率。

    但为了获得更多销售佣金,满足客户高投资回报率的需求,有些私人银行开始偏离最初的目标,销售更具风险结构更复杂的产品。

    “这些产品完全和已有投资组合脱钩,其目的也不是保护已有的投资组合。与之相反,投资人通过这些产品可以直接对投资组合里并不持有的某些股票、外汇或者指数进行单向赌博。一旦方向正确,盈利就能成倍放大。如果方向相反,则血本无归。”司徒捷说。
0
标签:金融 基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华澳发行供应链金融基金信托

2011-12-26 10:58
1316

中铝保理以“金融+科技”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

2024-11-22 10:43
1900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布三大举措,支撑消费产业强韧增长

2024-11-22 10:42
1920

重庆: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开发针对性融资产品,创新动产融资业务

2024-11-22 10:42
1977

哪吒汽车推进重大战略调整 已获南宁产投供应链金融支持

2024-11-20 11:04
16775

渤海银行新一代国内信用证全新面市 创新打造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生态

2024-11-20 11:03
1566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