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美国提出的数字经济,其数字流动、数字贸易是数字产品的贸易,而我们提出的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据化贸易方式,即形成以数据化引领形成的贸易流量、贸易方向和贸易方式,从而突破传统贸易方向对我国形成的制约与遏制。
专家简介
陈文玲,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美国提出的数字经济,其数字流动、数字贸易是数字产品的贸易,而我们提出的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据化贸易方式,即形成以数据化引领形成的贸易流量、贸易方向和贸易方式,从而突破传统贸易方向对我国形成的制约与遏制。
未来经济竞争将聚焦为数字经济之争
当前,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较大。目前,中国GDP总量占美国的比重达到2/3,但是人均水平仅占美国的1/5。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上则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比如在互联网处理器等硬件、硬科技、硬实力方面,美国占据绝对优势,而在数字经济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中国则迅速发展。某种意义上说,谁能抢占数字经济高地,谁就能赢得未来。
美国用落后的、过时的、陈旧的国内规则来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是挡不住中国前进步伐的,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已经高度数字化的今天,我国移动支付渗透率高达77.2%,在这样的情况下,硬科技、硬实力、硬件发展水平如果跟不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就会受阻。
那么,怎样认识数字经济?它为什么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第一,数字经济是新型战略性生产要素。我们知道,社会生产力有三要素,我认为,现在所有的要素中应该加上第一要素——新的生产要素,它是战略性资源——数字资源,包括数据资产,就是在交易交往联系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流量、存量和增量,包括数据资源、数据流动、数据交易、数据生态、数据财富,这些构成了数据资产。未来随着数据经济发展,数据可交易、可创造财富能力将会越来越强。所以,作为新生产要素,它不同于原来我们所说的生产力三要素,它是战略性要素、先导型的要素、起决定性的要素,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第二,数字经济是崭新的、颠覆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颠覆性技术、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是未来对于科技革命至关重要的标志性东西和基础性东西。
数字革命之所以将产生崭新的、颠覆性变革,主要是体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它将引发制造业业态变革。制造业业态将从过去传统的制造业联系转向由信息驱动形成的联系,包括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信用链、资本链、价值链,价值链实际上是其他链条的总和。由于数据化工业形态的变化,使制造业变成了智能制造,变成了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软性或柔性的制造,它用软的连接、信息化的连接形成制造业产业与产业连接、环节与环节连接、流程与流程连接。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才会和以前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革命,解决动力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和生产线的革命,解决规模化生产问题;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是解决人的智能延展问题,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革命。而制造业业态是首先要发生的变革,所以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业发展规划,其发展方向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时代,在政府推动下顺势而为,比拼谁能在产业方面占领高端或制高点。
二是它将引发世界经济形态的根本性变革。二三十年之前,整个世界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当代世界经济则变成了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这两种经济形态构成了现代经济的两个轮子,双轮驱动、缺一不可、互为支撑。只说“脱实向虚”是不对的,我们千万不能放弃虚拟经济。有人对虚拟经济的理解完全错误,说产能过剩就是虚拟经济,说现代金融是虚拟经济,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虚拟经济是指虚拟经济形态,相对应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形态要健康发展,虚拟经济形态也要健康发展。虚拟经济就是由于大数据发展、信息渗透使实体经济产生的虚拟部分,或是使一些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变成了一种虚拟的空间,在虚拟空间产生的服务能力和增值价值,包括在网络上的服务能力,这可能对我们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能否占领制高点是至关重要的考验。
三是数字经济将引发流通形态的变革。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流通的过程将数据化,而信息作为流通的基本要素禀赋进入流通,它将是大流通中最大的变量,形成了线上线下、实物虚拟相互融合的新流通形态。比如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新零售方式,形成以信息化引领的新物流方式。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会发生巨大的形态变化和流程再造。
四是数字经济将使社会形态和社会治理发生革命性变化。智慧城市、数据社会、人民社区的存在、人们之间的交换方式、信息的传输方式、人们的互动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数据化社会,人们觉得丢了手机会比丢了钱包还难受,因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条件下,你和社会交往的通道被打断了,所以你瞬间觉得没有手机就没有了自我,就失去了社会存在感。
五是数字经济将引发城市形态、乡村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过去千百年来,始终是以城市为主体,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将来的空间布局一定是城市群落,一定是由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人工智能以及由于高铁网、高速公路网、航空网,把这些城市与乡村连接为一体。网络化的存在实际上是由数据支撑的,网络化存在的结果必然是城乡相互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是城乡一体化,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则是加快城乡融合。数字经济使城乡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乡融合的未来将是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是农村的厅堂。城市和乡村一静一动,高密度的是城市、低密度的是农村。将来城市之间的农村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而田野和绿树的搭配,将成为最大规模的绿化带,田野将来不是单独的庄稼,一定要有布局合理的大树或树林,恢复到原来的原始生态,城乡就是田园式的城乡关系、田园式的城市。而在我们的城市群落中有国家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微型城市,微型城市将来就是若干个特色小镇形成的。这种城市群落的形态,将会促使城市管理从原来的行政建制(地级市、县级市、乡镇、村)演化成未来的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微型城市,而乡村是在城市之间,与城市产生高度的相互融合和黏性,未来的要素会向农村移动,因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发展,会使城乡之间人流、信息流、资本流形成双向流动,而很多优势资源会在数字经济形态下向农村流动。
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新的战略性资源、新的颠覆性变革、新的战略性选择,要瞄准基础性作用的硬科技。支撑未来颠覆性变革的是硬科技,是硬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化的软基础设施建设,是核心硬件和物联网。
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有四大类硬基础化数据建设要攻关。
第一类:物理类的数据基础建设,包括无人驾驶、无人卖场。此外,还有3D打印、新材料、机器人,特别是控制型机器人。
第二类:数字类的数字基础建设,包括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
第三类:服务类的数据基础设施,基于云服务,智慧云、交通云、人工智能、数字交通、人工智能形成的数字经济的传输方式。
第四类:生物基因类的数据基础设施,包括基因图谱、基因测序等。
未来真正要实现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可视和万物智能,最后形成数字经济形态和数字经济结构。当这个时代到来的场景展现出来时,人们既能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便捷,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不便,比如隐私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已经领先,但主要还是在应用领域,比如在数字应用、商业模式创造等方面我国确实走在了全球前列。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已经向我国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步入大数据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中国的核心技术和支撑性技术?怎样形成跨领域、跨行业合作攻关的优势?在我看来,要形成硬科技攻关的优势,需要克服长期的社会浮躁氛围,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十年磨一剑,甚至几十年磨一剑,才能真正做出原创性的东西。
我认为,在三种创新路径中,原始创新是我们的短板,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是一般采用的方式,集成创新是我们的优势,但原始创新是根本。所以,要重新认识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和管理定式。其中,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是,加快推进和发展下一代贸易——E国际贸易。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必须在全球可流动、可回流,所以,我们的全球化战略必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流动。美国提出的数字经济,其数字流动、数字贸易是数字产品的贸易,而我们提出的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据化贸易方式,即形成以数据化引领形成的贸易流量、贸易方向和贸易方式,从而突破传统贸易方向对我国形成的制约与遏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数字跨国界的自由流动,如果政府管理部门仅仅从管制出发、从意识形态控制出发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研究数据流通的规律。所以,我们应该找准未来发展趋势,对数字经济等重大问题重新认识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占领制高点,才能在国际社会上起到正向的作用。
文章选自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