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松绑 银行揽储成本难降
近年已经逐渐消停的银行揽储大战今年又有战火重燃的架势,存款、大额存单等传统揽储工具利率不断攀高,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结构性存款也迅速蹿红,这些都是银行“缺粮”的写照。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程维妙
近年已经逐渐消停的银行揽储大战今年又有战火重燃的架势,存款、大额存单等传统揽储工具利率不断攀高,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结构性存款也迅速蹿红,这些都是银行“缺粮”的写照。眼看又一次“半年考”临近,银保监会和央行在6月8日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删除禁止高息揽储规定、放松对存款偏离度超标的处罚、将存款偏离度的指标约束从3%放松至4%等,被视为银行吸收存款的一波政策福利。业内人士表示,这有助于缓解银行时点压力,不过短期银行存款增长偏慢格局难以改变,银行未来在存款上的资源投入也很难真正下降。
多指标考核松绑
与四年前公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相比,此次新规的一大变化,在于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的规定。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相适应。
华创证券分析师吉灵浩表示,不再禁止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揽储,与此前央行上调存款利率上限的政策意图相一致,也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如果依然按照过去的监管要求执行,历史最低的存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相比,对储户没有任何吸引力,必然带来存款的大规模流失,这在最近几年一直在上演,这一改动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银行存款流失压力之大。
另外新规给银行“减负”的一个调整,在于将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的指标约束从3%放松至4%,取消了对季末存款偏离度的额外要求。四年前的通知中,首次对外披露了存款偏离度计算公式,并明确了监管标准,即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对于此次调整,业内人士认为,也可以理解为监管默许商业银行月末季末适当加大存款规模,以缓和流动性压力,防范流动性风险。据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计算,放宽偏离度限制后,银行每月存款大约新增1.5万亿元的空间。
还有一处考核“松绑”体现在对存款偏离度超标的处罚。新规明确,如果银行自然年内存款偏离度首次超过4%,监管机构仅给予风险提示,并不进行处罚,自下月起采取暂停部分准入事项等监管措施,并且作为年度监管评级参考因素;对于存款偏离度首次超过5%的银行并不采取额外处罚,两次及以上超过5%才进行处罚。
“这意味着,一个自然年内银行可以有一次存款偏离度超过5%的异常偏高,我们认为这也是监管为防范部分银行发生短期流动性风险而作出的政策安排。当然如果银行存款偏离度异常偏高,就必须给出详尽的整改计划并限期完成。”吉灵浩分析称。
缓解银行时点压力
更准确地来说,此次新规是为银行减轻“时点”压力。李奇霖介绍称,存款偏离度是一个衡量银行存款波动的指标,在商业银行的员工薪酬管理制度中,月末或季末的工作成果,比如吸收存款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所以员工就有动力在考核日“冲时点”、“冲业绩”。存款也容易出现月末最后一天比其他日均存款量更多,季末最后一个月比其他月份存款量更多的情况。
银行“冲时点”早已不是秘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每逢季末年末都是银行员工最犯愁的时候。“然而这些特殊节点的存款量不能代表正常的日均存款水平,而且这种借存款"冲业绩"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不仅不能切实提高存款规模、增加实体经济资金来源,反而会导致金融系统中资金的不稳定和统计数据的失实。”李奇霖说道。
2014年发布的通知就明确,以“偏离度”考核存款,是为了让银行在平时就做好存款维护;而后在2015年9月,存贷比红线正式取消,银行存款的“时点大战”随之降温。多位银行员工都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近年已经没有时点考核,更加重视日均存款。
位列本次新规首条的“改进绩效考评”制度也再次重申,商业银行应强化存款日均贡献考评,从根源上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也不得设定以存款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
减少银行存款爆发性虚增,也是规范银行存款合理增长的一个表现。本次新规还明确,银行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同业业务倒存、第三方中介吸存等七种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七种被禁手段中还增加不得“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规范部分银行此前规定企业必须将部分发放的贷款存回银行的行为。
短期负债成本仍难降低
有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松绑”银行时点考核指标,并不意味着银行揽储的整体压力就会大幅减轻。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发布的这一时点,正值银行存款急剧流失、又一轮揽储大战硝烟重燃之际。
据央行最新发布的2018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新增存款主要来自企业部门,住户存款即居民存款则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加上严监管下表外贷款回归表内促使各家银行重新强调“存款立行”,拉存款成为不少银行的头等大事。
从今年以来的公开消息不难看出,银行为了争夺存款祭出不少招数。除了上调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外,调整大额存单产品组成、创新存款产品也成为银行吸收存款的法宝,特别是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结构性存款业务迅速蹿红,成为各家银行力推的重点。中金固收分析师陈健恒表示,今年存款抢夺激烈,存款成本居高不下,监管此次发布新规,也是希望某种程度缓冲抢存款带来的冲击。
不过之所以说银行揽储压力不会大幅降低,是因为新规还明确存款偏离度中的存款为一般性存款,不包含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吉灵浩解释称,这意味着,月末银行通过吸收非银存款以达到存款偏离度指标要求的方法未来将不再奏效,非银存款对银行而言重要性有所下降,一般存款的争夺将不断加剧。
“非银存款不再纳入统计会使存款偏离度达标的压力有所加大,禁止高息揽储规定的删除,也意味着未来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争夺一般存款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新一轮一般存款争夺战已经拉开,银行表内负债成本的趋势性上行成为必然。”吉灵浩表示。陈健恒也认为,存款增长偏慢格局难以改变,银行未来在存款上的资源投入也很难真正下降,银行对债券配置需求仍将受到抑制。
李奇霖进一步指出,部分结构化存款模式还存在合规问题,本次新规对银行揽储行为的放宽也是为后续实现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奠定制度基础。从中长期来看,要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除了要在表内存款定价和揽储空间进一步放宽外,还需对类存款工具加强监管,以防止利率定价双轨制。可以预见的是,在资管新规和一系列强监管措施指引下,银行负债端由“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工具”替代过去的保本理财和带有“刚兑特征”的预期收益型产品,表外公募理财产品会加速向净值化的模式改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