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征信与中国征信的未来

刘新海 |2018-05-03 15:066523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征信系统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金融领域而言,征信系统可以说是金融信息的高速公路,各种金融信贷平台,可以理解成各种交通工具,风控就是驾驶技术。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征信系统做基础,再好的驾驶技术也是没有意义。

百行征信与中国征信的未来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征信系统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金融领域而言,征信系统可以说是金融信息的高速公路,各种金融信贷平台,可以理解成各种交通工具,风控就是驾驶技术。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征信系统做基础,再好的驾驶技术也是没有意义。 

2017年4月21号,央行征信管理局举行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宣布全国八家个人征信机构没有一家合格的,这给征信业带来很大的冲击,震撼至今。时隔一年,中国征信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将围绕一些重要的征信现象简单来讨论一下中国的征信问题,并展望一下中国征信的未来。 

央行征信系统:非赢利、非市场化的国家基础数据库 

中国征信体系的起步是从2006年设立央行征信中心(维护央行征信系统)开始,从征信机构、征信监管者、数据提供商、征信用户、数据主体这些角度来看,形成了基本的中国征信行业格局,如图一所示。


图一    中国征信体系(2006-2017)


央行征信中心是2018年之前国内唯一的一个官方征信机构,央行征信系统的名称是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虽然定位为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但央行征信中心实质上就是肩负着为市场化信贷机构提供征信服务的一个征信机构。 

央行征信中心具有非常独特的一面,它既具有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功能,还承担了央行信贷登记系统(服务于央行监管)的作用。目前它的征信数据覆盖了约四亿消费者和两千多万企业的信贷记录,提供的主要征信产品有(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数字解读(实际上就是个人信用评分)和企业关联关系查询。 

央行征信中心在成立之初,在很短时间内就把全国银行的信贷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在解决处理信贷金融风险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幅度降低银行信贷的不良率,同时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清华大学课题小组研究显示,央行征信系统促进了GDP0.33%的增长。 

同时,央行征信中心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与金融市场环境有关,有的是自身体制的问题。因为央行征信中心是一个非赢利,非市场化的国家事业单位,而不是独立的商业机构。 

首先是整个金融市场服务不完善,金融信贷服务供给不足,2/3的消费者和大量小微企业无法从信贷机构获得贷款,导致央行征信系统覆盖的人群和企业有限。 

其次与金融机构监管范围有关系,央行征信中心服务的对象直接受到监管的金融机构,即仅限于持牌的金融机关,对于没有受到监管的新金融机构,央行征信中心按照监管规定,无法为其提供服务。 

再次是它自身的体制问题,这种非赢利、非市场化的定位,导致其无法高效率地运行,提供更多的征信服务。深层次的原因是央行征信系统作为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任务是采集征信数据和生成最基本的征信产品-信用报告,期望其能够像美国的三大个人征信机构(盈利性的,市场化运作)一样每年能研发出上百个征信产品也的确是勉为其难。 

征信“大跃进”(2015-2017):互联网金融泡沫的衍生品 

从2015年到2017年,可以称为是征信大跃进的三年。征信属于相对比较小众的行业领域,在中国引起的前所未有关注度,无论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等新兴国家,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征信能这么大幅度的引起社会大众关注、促使许多新金融机构、大数据公司、互联网公司都积极参与。在这三年里,各种背景的征信机构纷纷成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本投入,所以称之为征信大跃进。 

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首先和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泡沫密切相关,在“征信行业躺着赚钱”的社会舆论刺激下,以及“先开枪,再瞄准”的互联网思维引导下,大量的新兴机构在不了解征信商业本质的情况下涌入征信行业寻找商机。其次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兴起,这些新金融机构需要征信服务,央行征信中心或者由于覆盖人群不足没法给他们提供直接服务的,或者提供的服务不够。 

另外一方面,虽然国内只有1/3的消费者有传统信贷数据,但进入大数据和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者有丰富的其它非信贷信用数据或者其它信用相关数据。将央行征信系统、三大电信运营商、微信、支付宝和京东等消费者的数据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微信的活跃用户远远超过央行征信系统覆盖的信贷人群,这些替代数据是可以用来辅助信用分析。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央行监管层面对市场化征信开始有所松动。首先从个人征信来说,央行在2015年1月5号通知八家个人征信机构准备征信工作,掀起了征信建设高潮的序幕。其中,大量的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公司和新兴的金融机构都要开展征信业务,特别是个人征信,这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背景的独特现象。 

其次从企业征信来讲,目前国内约有130家企业征信机构备案,但这些机构都是比较弱小的,而且商业模式单一。而整个社会,有约50万家公司的名称中包含征信的字眼,积极涉足征信业。 

同时征信公司也获得资本市场的热捧,甚至还出现一些证券分析师推出的“中国征信第一股”的咄咄怪事。 

这种全社会的征信大跃进式行业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首先大量机构涌入征信领域有着很大的盲目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大量的资金。其次导致“征信”概念的混乱,造成了征信概念满天飞。征信与风控混淆不清,很多人理解的征信其实是风控,而且“一切数据皆信用”,只要有点数据都想着开始做征信,征信机构变得没有门槛了。 

为什么征信大跃进这个泡沫灭掉了?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的加强,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整治的不断展开和深化。同时征信行业的专业性和积累性的特点使这些机构的大量投入不能很快地变现 

征信大跃进的背后,是我们对征信本质的理解欠缺。征信系统建设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前期大量地投入,需要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并非适合许多企业参与,并非能够短期见效。 

对征信大跃进这种现象值得深入地反思,个人征信产品是有公共属性的商业化产品,那么民营征信机构如何保证公信力?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公司?如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保证公平正义,赢得监管层、传统金融机构的信任? 

百行征信启航:未来新金融的基石,任重道远 

百行征信(信联),这是一个最近比较热的话题。百行征信作为第一家拿到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外的主流媒体像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和国内的许多权威媒体连续追踪报道,对百行征信进行解读和展望。甚至还有很多大数据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也想加入这个百行征信。 

百行征信有它的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公信力,因为它有央行背景,这一点对于开展具有公共属性的个人征信服务来说,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民营征信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其次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征信服务目前基本上是空白,百行征信的未来业务开展有很大的空间。同时百行征信的企业定位,也会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远一点。 

但百行征信的未来仍存在很多挑战:一是能否制定长效的商业机制,例如不完全利用央行的行政权力把数据搜集上来,用商业的力量让不太成熟的新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信息共享。二是能否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让征信系统更加有效率,能够及时开发出一些更加满足实际需要的产品。三是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做一些创新,满足未来飞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需要。



图二    中国(个人)征信体系(2018)


2018年之后随着百行征信的启航,中国的征信体系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可以看出,新成立的百行征信在覆盖信贷人群和新金融机构上将作出重要贡献,但是能不能成为一个有效率的征信体系,还需要时间的验证,还有待观察。建成一个高效的征信系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简单地把数据搜集整合成信用报告,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和业务积累,需要大量的征信产品研发投入,更重要的是商业游戏规则和激励机制的制定。 

对于百行征信的未来,既不能因为其天然的优势期望过高,也不能因为其面临的挑战而过度悲观,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大家应该群策群力,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我们每一个消费者。 

未来中国征信:继续探索,继续完善,寻找市场和政府的平衡点 

纵观现实,目前的征信服务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是不匹配,不仅缺乏丰富的征信产品和服务,甚至还没有向全社会提供类似美国FICO评分一样可以用于基本自动化信用决策的信用评分,因此中国征信格局并未成型,还没有走向成熟,还需要继续探索。特别是(个人)征信产品是一个半公共属性的商业产品,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市场的参与,兼顾公平和效率。美国作为全球的征信最发达的国家,就充分发挥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我国的特点是强势的政府,活跃的市场,如何把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双轮驱动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感觉目前还需要继续寻找征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和市场的最佳平衡点,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未来可能会继续博弈。 

未来个人信息保护对个人征信冲击也是比较大的。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征信或者是风控的机会在于,一是强劲的市场需求,二是相对宽松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但是目前似乎有种趋势,某些(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研究人员,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考虑大数据企业真正运营的情况,计划全盘引进欧盟最新出台的个人数据保护措施(GDPR)。过于苛严和不切实际的个人信息保护,这对个人征信,对风控都是很大的挑战。 

企业征信继续面临挑战。国内目前注册了将近130多个企业征信公司,相比个人征信来说,企业征信的特点是业务非标性,信息维度比较高,信用评估情况也比较复杂。目前企业征信的基本商业模式还存在很大的挑战,即使央行有很多的企业征信数据,但是企业征信的产品仍很难推出来,因为业务理解和产品开发难度还是相当大。 

另一方面,国内的征信也面临一些新机遇。虽然国内消费者缺乏传统的信贷数据,但是有很多丰富的非信贷信用数据,或者信用相关的数据。比如电信数据、支付数据、社交数据、电商数据和心理测量数据等。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开始开发和利用这些非信贷类信用信息进行风控,但是每个公司都要自己投入,数据太分散而且成本很高。其实可以从征信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化的机构把数据整合,提供一些通用的基础产品,降低风控成本,提高效率。服务于不同消费场景的专业征信机构也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作者曾提出非金融征信平台的政策建议。电信数据不仅能反映消费者的经济活跃性,也有“先用后买”的征信含义在里面。根据国内目前的情况,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电信运营商数据的征信平台,不仅可以解决电信运营商内部的信用风险问题,也可以对外输出,作为一个基础的征信平台给信贷机构提供服务,而且,可以还为很多“先用后买”的互联网经济提供征信服务。


图三  基于电信运营商数据的征信平台


未来征信行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产生一些联系。从2003年开始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中国特有的,征信体系目前是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政府希望通过信用管理的一些机制用于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范围更广,不限于金融领域,2020年的目标是初步要建成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未来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继续会有交叉、联系,但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前面提到的50万个征信公司,2017年4月21日之后,部分公司改名了,把征信改为信用,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靠拢。 

中国征信业的未来充满了挑战,也面临着机遇。面对现实,中国的征信服务还是比较滞后,中国的征信业还未走向成熟。但是创新、专业精神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将为中国征信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活力。 


1
标签:征信 百行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百行征信晒四周年成绩单:产品累计调用量超33.8亿笔

2022-05-26 16:25
22459

百行征信累计收录个人信息主体突破4亿人

2022-02-21 15:00
109217

金融壹账通与百行征信联袂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1-09-08 13:52
36102

百行征信横空出世,芝麻分路在何方?

2018-11-19 15:00
9437

“信联”百行征信开业渐近 官网已正式上线

2018-07-26 17:00
7995

重磅!百行征信首批15家接入名单落定,捷信、马上、招联、中银、苏宁、拍拍贷、宜人贷在内!

2018-07-01 00:37
2980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