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引关注,两路境外资金正加速入市
业内人士认为,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包括QDII、QFII在内的一些改革安排构成管道式机制,通过它们更好地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
来源:Wind金融终端APP
近年以来,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路径不断增加,既有路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不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加速开放引起了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密切关注,如何深度挖掘中国在岸市场的庞大潜力成为各方下一步的投资重点。
在4月28日“2018中国与世界思想对话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做好了大幅度开放的充分准备;金融业对外开放有风险,但有信心可以管理好;金融业对外放开成熟后,才会开放资本市场。
方星海称,中国政府选择先开放金融服务业,待金融服务市场、金融服务机构的质量提升后,才会考虑开放资本市场,并且,资本市场的开放一定是缓慢的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完成的。“我还是蛮有信心的,不应该会有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或者风险”。
时间表方面,方星海表示,金融开放不能按照时间点去追求时间点,目标的时间点设置背后有很多变量,“我们方向是坚定的,知道做哪些,我们要正确、坚定地的行动是什么,但是我们不会去设一个时间点”。
对于金融开放的风险,方星海提到,风险“当然有”,但“我们要通过适当的监管,来减少风险”,“我们可以把这些风险管理好”。
近年来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途径不断丰富。目前已有的路径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沪港通和深港通等渠道,由于交易便利和制度相对灵活,沪港通和深港通已是外资配置A股的主要途径之一。
按照相关时间表,自今日(5月1日)起,沪港通、深港通每日额度将扩大四倍。这也意味着,沪股通、深股通每日额度将由130亿元调整为520亿元,港股通每日额度由105亿元调整为42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内地、香港互联互通每日交易额度提升四倍,有助于扩大外资流入A股。
事实上,北上资金加快了A股布局的步伐。Wind数据显示,截止4月底,今年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9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8%。
其中4月份加速流入的迹象明显。今年北上资金经历了1月份的加速流入后,2月份受海外股市波动影响下逆转为流出,3月份恢复为净流入,但当月流入规模并不大。4月份单月(截至4月26日)北上资金净流入405.36亿元,这一规模仅次于沪港通开通首月,海外资金加速流入迹象明显。
加码大金融
北上资金4月份主要流入食品饮料、非银、银行、家电和医药北上资金4月份主要流入食品饮料(贵州茅台、五粮液、伊利股份)、非银(中国平安)、家电(美的集团、格力股份)、建筑材料(海螺水泥)、电子(海康威视、大族激光、京东方A)和医药生物(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
与北上资金持仓相比,4月份对金融的偏好明显上升,对电子的偏好有所下降。
沪港通最新持仓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北上资金持有贵州茅台8055.93万股,持股市值达533.73亿元,海康威视、美的集团和恒瑞医药紧随其后,持仓市值分布为402.64亿元、351.41亿元、345.83亿元。
Wind数据显示,2016年12月、2017年6月、2017年12月、2018年3月QFII持仓A股市值分别为1184.6亿人民币、1239.27亿元人民币、1433.8亿元人民币、1437.65亿元人民币,呈现逐渐加仓的势态。
截至2018年3月31日,最新QFII重仓流通股如下:
业内人士认为,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包括QDII、QFII在内的一些改革安排构成管道式机制,通过它们更好地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未来在完善QDII宏观审慎管理、完善QDII审批方式以及加强机构监管、防范资本跨境流动风险等方面将有新的改革举措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