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一片滩涂变身千亿能级“试验田”
4月27日,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三周年,片区举行“前海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平台 新标杆 新作为”系列活动主活动。
来源:南方日报
4月27日,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三周年,片区举行“前海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平台 新标杆 新作为”系列活动主活动。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说,三年来,片区以开放倒逼改革创新,经济总量迈上千亿能级并持续跃升。
数据显示,2017年,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030亿元,同比增长43.4%,比2015年翻了一番;完成税收344.98亿元,同比增长28.2%;实际利用外资44.48亿美元,约占深圳全市61%。
“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2%,税收收入增长3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片区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高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凸显。”田夫说。
当天,片区14家单位入选第二批制度创新基地、中心及实验室。由华为、腾讯等7家单位发起成立的“前海改革创新技术联盟”,以及前海国税、地税局打造的“前海蛇口自贸区税收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同时揭牌。前海管理局还与香港品质保证局签署了《深港绿色金融合作备忘录》。
改革 133项制度创新为全国首创或领先
三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显著优化,特别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逐步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深度融合、有效满足企业需求的规则和标准体系。
截至目前,片区累计推出358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3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9项、占全部52项的17.3%,在全省复制推广62项、占全部102项的60.8%,在全市复制推广79项。
其中,近六成金融开放创新改革,四成左右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法治创新改革,三成多投资便利化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改革,以及1/4贸易便利化改革、人才管理改革都是全国首创或领先,使得片区初步形成了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和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前海的天然基因,前海发挥自贸片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优势,全面推动创新格局成型,特别是“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等标志性、突破性改革成果为全国全省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产生重大影响,充分彰显了“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引领了新一轮产业变革。
数据显示,目前,前海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占比已达到95%,特别是累计注册金融类企业6万家,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相关服务机构5万余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例如全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累计发放“微粒贷”1.3亿笔1.1万亿元,笔均贷款仅8000多元,对全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开放 平均每天有约7家港企落户前海
三年来,片区还全面扩大开放步伐,战略能级显著跃升。特别是在对香港开放方面,以深化深港产业合作、通关合作、金融合作、法治合作、人才合作等为重点,双方合作更紧密和务实。
截至今年3月底,前海已累计注册港企8031家,注册资本8937.26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约7家港企落户,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等标志性港企均汇聚于此。仅今年一季度,注册港企就实现增加值占片区的20.8%,纳税占23.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30.17%,实际利用港资占86.63%,港企作为前海经济支柱的作用持续凸显。
对内地开放方面,片区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制定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在创新金融、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和新示范。目前,已与四川、重庆、陕西等9个自贸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深入开展制度创新、“一带一路”等合作,前海对内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对世界开放方面,则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目前,片区已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推动“中国深圳”和“中国前海”船籍港获批设立;成功引入哈罗公学,与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片区支持招商局集团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布局51个港口,初步建成覆盖全球战略要冲的港口网络。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在片区投资设立281家企业,注册资本116.28亿元;前海企业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设立企业(机构)41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22亿美元。
未来 六大计划助片区建设迈上新高度
片区在开发开放过程中探索形成了以“六个三”为主要特点的创新做法,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贯彻落实“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三位一体”思路;二是在党的领导上,有效发挥党核心领导、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三个作用”;三是在区域治理上,创新整合“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的“三方力量”;四是在工作格局上,着力形成搭建由党政机关和企业联合创建制度创新试验室、制度创新中心、制度创新试验基地的“三维协同”体系;五是在改革方向上,针对改革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选择战略价值大、技术含量高、市场获得感强的“三大领域”进行率先突破;六是在城市建设上,强力推进新城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功能塑造、从自贸新城建设向城市新中心建设、从高速建设向高质量发展“三个转变”。
这使得创新贯穿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改革开放创新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下一步,片区将把自贸区建设质量提升到新高度,并具体提出六大计划:
一是实施高标准改革创新提质行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二是实施高质量产业集聚提效行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是实施高水平扩大开放提速行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是实施高起点国际化社会治理优化行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五是实施高品质城市新中心建设优美前海行动,推进世界一流城市规划建设。
六是实施高能级拓展融合型基层党建工程优质行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关注
前海发布三大指数报告——
贸易便利程度逐年增长 法治建设位居全国前列
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国税局还分别从“贸易便利化”“法治建设”和“税收营商环境”等不同的领域对片区开展第三方评测,并发布了三大专项指数报告。
前海贸易功能转型指数值呈较大增幅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贸易便利化指数”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前海贸易便利化指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由0.8044提升为0.8680,增幅达到7.91%。
“5个一级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幅,口岸管理为6.04%,通关环境为13.46%,贸易功能转型为13.83%,辐射带动效能为8.07%。”从指标体系分解的情况来看,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认为此次评估出现了四大特点:
一是由于片区持续培育国际贸易新兴业态和开展了一系列的新模式创新,贸易功能转型指数值呈现出较大增幅。例如开展“保税+实体新零售”式的保税展示交易、加工贸易企业自核单耗制度,以及跨境电商出口B2B交易结算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二是通关环境指数持续大幅改善。三是辐射带动效能逐渐提升。四是口岸管理制度创新扎实推进。比如,自贸区区港一体化运作,使得集装箱跨港区调拨作业时间从12小时延长至24小时,海关审批手续也从原来的半天缩短到1—2分钟;全国首个自贸区内口岸植物检疫初筛鉴定室运行,将常见有害生物的鉴定放在口岸鉴定室,使得流程时间从平均3—4天缩短为1—1.5天,每个重箱节约滞港费租箱费等费用约75%。
“前海这几年贸易便利化亮点很多,我认为最突出的是前海的深港陆空联运跨境贸易做得非常好,前海蛇口和香港机场的贸易一体化,使得深港贸易成本大大节省。”毛艳华建议,下一步片区可坚持大海关理念,信用通关,降低通关时间。同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推动服务贸易合作,加强跨境贸易探索。
前海规则制定和建设领先于其他自贸片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前海法治指数评估报告(2017)”,从规则制定、法治政府、司法建设、法治社会、保障监督5个板块对前海法治示范区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首次系统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近年来前海法治示范区的法治建设情况总体良好,总分(满分100分)得到78.42分。
“作为国家唯一批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重视法治保障是前海有别于国内其他功能开发区和自贸区的突出特点,也是前海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主要驱动力。评估发现,前海在简政放权、信用体系建设、司法改革、国际仲裁、法律查明、司法鉴定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受到许多地方的关注、学习和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研究室主任吕艳滨说。
吕艳滨认为,前海的规则体系较为完善。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11个自贸区、37个片区。前海作为广东自贸区重要的片区之一,在规则制定和建设上领先于其他自贸片区,形成了“条例+办法+指引”的梯次型规则格局。
“评估发现,前海管理局单独或者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规则或指引,约占全部规则及立法总量的70%,而该项指标在其他自贸区不足30%。此外,前海所发布的规则和指引还非常注重基础性、产业性、配套性和连续性。”吕艳滨说。
此外,前海的司法保障比较充分。“由于自贸区涉及的案件很多具有外资背景,而且在法律政策适用上有别于一般的区域,所以在审判管理、审判监督、法律适用、仲裁调解等诸多方面与一般案件有所区别。截至2017年底,全国11个自贸区、37个片区大部分是以成立自贸区法庭、自贸区检察室为主,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则组建了专业的自贸区法院、检察院,名列37个自贸片区前列。”
前海法院的一组数据也对此予以佐证。2017年,前海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970件,同比多收2105件,上升263.28%,是2015年的28.56倍。同时,该院执行金额实际到位率是37.32%,相比2016年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执行金额到位率和广东执行金额到位率(全国执行金额实际到位率是14.43%,广东执行金额实际到位率是15.26%)。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制定税收营商环境评价指数
当天,前海管理局、深圳市国地税局还与普华永道合作,率先出台了“一指数、一白皮书、一报告”税收营商环境评价项目体系。
深圳市国税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伟说,该体系是直接对标《世界纳税指数2018》等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先进标准和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的税务营商环境的标准,通过反复论证,建成的具有前海特色的税收营商环境评价指数及体系。
所谓“一指数、一白皮书、一报告”,就是指“前海税务营商环境指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税务营商环境白皮书》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税收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其中,指数建立了包括“办税便利化、办税信息化、办税规范化、办税效率程度、纳税遵从程度、政策落地程度、纳税人权益保障程度、廉政自律程度和创新改革成效”等9个一级指标,以及25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可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片区的税务营商环境情况。
白皮书可定期向纳税人以及公众汇报税务环境以及创新改革举措的实施成效,用国际标准与纳税人精准对接。报告则以深化创新持续改进为方向,主要供税务局深入了解具体影响税收营商环境的因素、测试及跟踪其发展情况,提供分析以及改进建议,为今后税务局“放管服”改革,提升征管服务,提供依据和保障,从而不断提高片区税收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评估结果显示,前海在打造便民办税新格局、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企业声音
众慧财产相互保险社副总经理杨沛栋:
在这片沃土上创新感觉容易很多
在前海这片创新沃土上,我们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和重视,也享受到政策优惠。同时明显感觉到,在这里创新会容易很多,创新环境非常优越。
例如,在制度创新上,原本营业执照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格式,一天是拿不到的。但得到保监会批准后,一天之内就在深圳拿到了牌照。另外,在产品创新上,前海也有非常大的包容性。
深圳市东方嘉盛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孙兴平:
打造“全球中心仓”企业成本节约30%
前海毗邻香港,区位优势明显。在制度创新和创新措施落地上,效率很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政府也积极为企业着想,在保税、海关、商检等方面大力协调,真正打造了“全球中心仓”,给客户带来极大便利性,节约了成本与时间。
现在,客户把全球“集采中心”放在这里,从全球各地来的零部件,原来要经过香港,现在可直接运达前海。同时,内地不管是保税生产还是一般贸易生产的商品,也都可以放到这同一个仓库来集约管理,成本节约30%—50%。
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詹宇宏:
依托前海完成了一次全国首创
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以下简称“前交所”)自2015年被平安集团收归旗下后,一直在思索该做些什么?我们注意到,国内不良资产比较多、风险压力比较大,就想尝试把不良资产通过跨境交易流转出去,化解境内的金融风险。这得到了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人行和外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由此得以申请到一些特殊政策,允许前交所依托前海在深圳范围内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跨境交易试点,这在全国是首创的,也体现了前海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优势。
这一试点跟传统模式有很大变化,资本项目的收支和审核便利化提高很多。所以,我们向境外投资人充分解读后,他们目前非常认可这个平台,认为这不仅解决了外币进出问题,还解决了其税收服务问题。(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