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3年新增企业近7万户 营商环境获好评

王帆 | 2018-04-16 18:06 1980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记者:王帆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挂牌三周年节点。三年恰是自贸区的窗口期。截至2017年底,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记者:王帆 


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挂牌三周年节点。


三年恰是自贸区的窗口期。截至2017年底,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82项试验任务,已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178项。推出实施创新举措285项,其中全国首创103项。发布创新实践案例111个,5批110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一照一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王珍珍副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该说福建自贸区创新举措复制推广的比例是很高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举措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真正起到了改善营商环境的作用,促进了产业新动能的形成。


福建具有沿海近台的独特优势,对接台湾成为其自贸区的最大特色,福州、厦门、平潭三大片区的具体定位都体现了这一点:福州为“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厦门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平潭则致力于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


三年里,对台效应已经得到了显著体现。从挂牌至2017年底,自贸区内新增台资企业1901家,占全省的59.3%,新增企业数量远超挂牌前历年的总和。


大幅改善营商环境


自贸试验区挂牌仅15天,福建就推出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改革,统一由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上加载18位社会信用代码,税务和质监不再另行赋码。这项创新举措属于全国首创,曾获得前来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点赞。


三年以来,福建自贸区陆续把涉企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备案管理类证件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一照一码”已从“三证合一”拓展到“二十四证合一”,为国务院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勇介绍,此前一家企业从注册到营业,在挂牌前需分别跑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4个部门,提交4套资料,耗时15个工作日,现在通过“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仅需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1个综合窗口提交1套资料,最快0.5个工作日即可实现。


此外,政府致力于大胆精简下放审批权限。2015年7月,福建省政府一次性将253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三个片区行使,省级层面只保留了60项不宜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还先后清理、取消、调整了225项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和前置审批事项,基本实现自贸区“办事不出区、审批不出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福建省商务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据第三方评估,福建省下放和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位列前两批四个自贸试验区首位。


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钟木达曾介绍说,随着福建自贸区改革、创新、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大批区内企业从自贸区获得改革的红利和发展的机遇。入驻自贸区企业的运营率不断提升。


王珍珍在今年3月分别去了福州、厦门、平潭三大片区做调研。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政府在职能转变方面的态度非常积极,考虑很多问题是基于企业的现实需求出发。


“虽然原来规定自贸试验区的窗口期是三年,三年后怎么走?现在中央还没有给出一个很明确的方向,但福建政府并不是完全为了自贸区的创新而创新,而是真正地想做事情。”王珍珍表示。


根据2017年的一项第三方市场调查,企业对福建自贸区运行成效认同率达90.7%,对创新举措满意率达90.8%,营商环境好评率达91.3%,市场准入环境、贸易环境、投融资环境和政务环境持续优化。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扮演了一个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窗口,大幅改善营商环境,并由此激发经济活力。


截止到2017年底,区内新增企业66752户、注册资本13982.8亿元,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3倍和6.3倍。根据福建商务厅的最新数据,到今年3月底,区内新增企业已达到69183户,注册资本14870.2亿元。


钟木达说,自贸试验区牵引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建设新福建作出了贡献。


对台及“海丝”合作效应显著


福建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5年间,43家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实际使用台资74.5亿美元,闽台贸易额2377.6亿元人民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


这很大程度也得益于自贸区的推动作用。2016年,福建出台《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福建自贸区的特殊定位——闽台交流合作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


在福建自贸区285项创新举措中,对台先行先试就有63项。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旅游、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50多个领域,福建自贸区率先对台开放,台资企业、台湾人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申报及评定、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激励上均享受与福建省企业同等待遇。


在自贸区的辐射带动下,一大批重大台资项目相继落户福建,如总投资380亿元的厦门联芯电子、总投资240亿元的华佳彩项目。


针对个人的同等待遇问题,自贸区内率先实施技能工种职业资格互认,采认台湾建筑、导游领队、教师执业资格,探索台湾专业人才在自贸区行政企业单位任职。台湾地区自然人在自贸区129个行业注册个体工商户,无需经过外资备案。8个两岸青创基地已吸引4000多名台湾青年入驻创业。


此外,在医疗、购房、住宿、购票等方面,自贸区内的台胞也基本享受大陆居民同等待遇,凭借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即可直接在平潭片区办理社保,参加居住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王珍珍介绍,平潭的战略任务之一是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它跟台湾开展了一些社区融合的活动,比如将台湾的乡村模式嫁接到平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留了很好的田园风光,营造台胞居民习惯的生活氛围,这对于吸引台湾青年过来创新创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定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来说,自贸区也积极为对接“海丝”沿线国家服务。


福建省自贸办称,目前,厦门港海丝航线已达45条,2017年度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标箱。


铁路方面,中欧(厦门)国际班列实现每周6列常态化运营,开通莫斯科,德国汉堡、纽伦堡,荷兰蒂尔堡和波兰罗茨五个欧洲终点站,并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地区,列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首条铁路线试点,吸引了台湾、马来西亚、越南等9个国家和地区、13个城市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初步形成了一条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促进“海丝”与“陆丝”的无缝对接。


截至2017年底,中欧(厦门)国际班列累计发运229列,货值37.16亿元。铁路运输首次超过空运成为厦门第二大出口运输方式。

8
标签: 自贸区 福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