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征信:1+8功效待显

2018-03-29 15:32 5943

  百行征信:1+8功效待显  本刊记者 彭慧文  百行征信迅速拿到个人征信业务牌照,表明了中国人民银行对该公司的支持,也传达出官方对于尽

  百行征信:1+8功效待显

  本刊记者 彭慧文

  百行征信迅速拿到个人征信业务牌照,表明了中国人民银行对该公司的支持,也传达出官方对于尽快完善个人征信业务体系的迫切心理。

  关于做个人征信,拥有“管理信贷征信业务,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化企业始终不放心。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曾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挑选了8家企业作为第一批个人征信试点,到现在已3年有余,一度被外界认为是铁板钉钉的个人征信牌照却一张也没发。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上传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组建个人征信机构“信联”的消息,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了个人征信产业的发展思路。

  因此,当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时,市场并未感到太多的惊讶。真正让市场意外的是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行征信”)的筹建速度,仅仅过了不到50天,2月22日便拿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许可证。这不但表明了中国人民银行对该公司的支持,也传达出了官方对于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迫切心理。

  不是最心仪的选择

  征信机构可分为企业征信机构和个人征信机构,在我国,企业征信实行牌照备案制,截至2017年3月,市场上共有134家;个人征信实行牌照核准制,在百行征信之前,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牌照数量为零。长期以来,国内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曾有效支撑了各金融企业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转。

  可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务兴起,征信中心在个人征信领域的最大弊端——覆盖面不足暴露出来。截至2016年9月,其个人征信系统共有2927家接入机构,收录自然人数8.99亿,其中4.12亿人有信贷业务记录,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3亿的国家,覆盖面仅为31%。

  互联网金融业务崛起后,因为数据架构、采集渠道等各方面限制,大量的P2P公司、网络贷款平台对民众的贷款数据未能及时进入征信中心的数据库。在各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大量借款人没有信用记录的情况下,经营乱象随之而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多头借贷、恶意欠贷、暴力催收等民间借贷当中的不良现象,很大程度上与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有关。比如,网络贷款平台贷款利率很高,甚至存在高利贷现象,原因之一就是对很多借款人征信缺失,网络贷款平台只能依靠高利率覆盖高风险,进而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提高个人征信覆盖面,中国人民银行最初想借助市场力量,于是在2015年1月向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等8家企业伸出橄榄枝,开展第一批个人征信试点,当时规定的试点期限为半年。

  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很快发现,这些企业并未按照官方的意愿行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曾在2017年4月公开表示,8家试点企业没有一家合格。问题主要出在三个方面,其一,8家机构均想依靠自己背靠的互联网业务形成业务闭环,没有一家愿意进行信息共享,这在客观上分割了市场信息链,每一家的信息覆盖范围都受到限制,造成征信产品有效性不足、可信度降低。其二,8家机构均依托某一企业发起创建,在业务开展与公司治理上不具备第三方独立性。其三,8家机构对征信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而是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所谓大数据模型输出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存在信息误采、误用问题。

  因为这些不和谐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放弃市场化发展思路,回归到官方主导的模式,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成立百行征信。对于8家试点企业,也并未一棒子打死,而是让它们成为了百行征信股东,各占股8%,剩余36%的股份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有。

  如果百行征信能够实现良好运作,则可以摆脱市场化企业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弊端。百行征信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相对控股,就避免了与市场上其他企业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确保了第三方独立性。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百行征信主打信贷征信,将接入P2P公司、网络贷款平台等非传统信贷企业,采集借款人的债务信息并及时共享给所有的接入企业。如果这种业务模式可行,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愿意共享信息而导致的信息孤岛将被连为一体,从而有效地避免老赖多头借贷等金融欺诈行为,降低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风险,捋顺互联网金融发展轨道。

  未来并非全程无忧

  征信体系属于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当下,个人征信供给不足已经影响了我国的金融服务效率。

  按照各方的良好期望,百行征信将与征信中心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后者主要采集持牌金融机构的信息,前者的信息来源则主要是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对象既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包括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企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民众因为缺乏征信记录,要么难以获取金融服务,要么被动接受极高的服务价格,构成了推动普惠金融的一大阻碍,如果百行征信成功搭建起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桥梁,形成客观、真实、有效的个人征信体系,对于普惠金融发展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过,现实可能未必如期望那般美好。百行征信要实现时代赋予它的使命,一个必要的前提是能够激励互联网金融企业把自己积累的数据贡献出来,但这并非易事。

  早在2016年9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便开通了“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功能与百行征信类似,接入其中的企业需履行借贷数据报送义务,同时享受查询权利。按照当前的运作规则,信息查询免费,但要以报送作为交换,每报送1万条可查询10万条。有业内人士表示,该平台满足了小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诉求,但没有体现出互联网金融巨头的价值,各巨头的参与不过是走形式,提供信息的积极性并不高。统计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截至2017年11月,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接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国美、陆金所等100余家企业,但收录的自然人借款客户只有3000多万,入库记录仅2亿多条,这与真正支撑普惠金融发展所要求的数据量有巨大差距。


  为了规避类似的尴尬,百行征信此次引入了8家企业作为股东,也就相当于引入了它们背后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不过,此举能否打破巨头们对第三方征信平台的排斥心理,还需要时间检验。并不是所有人都持乐观态度,有观点认为,8家机构均持股8%,对于蚂蚁信用、腾讯信用等头部企业并没有倾斜,有可能引起它们的不满。如何化解潜在的矛盾,百行征信的管理者需要付诸更多的智慧与努力。

  此外,百行征信目前只经营信贷征信,即只收集、共享民众的借贷、还款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这似乎有些落伍了。利用阿里巴巴、腾讯掌握的消费、出行、社交等非借贷数据做征信究竟靠不靠谱儿目前还无法确认,但如果将这些数据用作征信补充信息,无疑是有益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个人征信覆盖面。百行征信是否有拓展数据采集范围与业务范围的打算,对于其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当然,即便有拓展计划,也还面临着数据选择与数据对接等各种问题。总之,对于百行征信,未来不可能一帆风顺。


2
标签: 征信 百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