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风险备付金 履约险或成未来标配
网贷行业正在逐渐告别它最根深蒂固的潜规则,刚兑。
网贷行业正在逐渐告别它最根深蒂固的潜规则,刚兑。
尽管确定了“P2P”这个名字,但在很长时间里,网贷机构们却并不只是简单的中介,更要为项目提供兜底。这项让许多从业者毫不认同、但又不得不屈从的潜规则,一度是这个行业的丛林法则之一。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实现弯道超车的同时,风险教育的水平却并没有及时跟上:投资者们渴望收益,却始终抗拒风险。
在监管的力量下,这个局面如今终于要被打破。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新生般值得庆祝的时刻。
01 艰难的“去刚兑”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保本”向来被视为投资的第一要务,谁都害怕自己的血汗钱一去不回头,进了陌生人的腰包。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网贷平台们的增信方式,已经经历了好几轮迭代。
最初的时候,很多平台会直接承诺兜底。也就是说,当借款人无法按时还钱时,平台会先以自有资金进行偿付。后来,风险备付金出现了,平台会从每笔借款中提取一定比例,进入风险备付金账户,当出现坏账时,便以账户中的金额先行还款。
但监管始终并不认可这一方式。严格意义上,风险备付金仍然有自担保的嫌疑。并且,在这种形式下,平台依然不具备完全的信息中介属性,这显然和监管的思路背道而驰。
2016年8月,四部委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网贷平台为信息中介机构,平台不得为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2017年3月,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中,则首次明确表示,P2P网贷平台不得设立风险保证金、准备金、备付金等提供担保。
2017年12月,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表示,“风险备付金与网贷机构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应当逐步消化,压缩风险备付金规模。”
在部分省份最近公布的合规进度报告中,也看到了关于风险备付金的条款。以广东省为例,备案条件的10项一级指标中,就包括风险备付金。
02 履约险接棒
在备付金逐渐成为过去的同时,平台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自身信息中介属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受损。换句话说,在平台本身不提供刚兑的情况下,能否找到一个第三方介入的最优解。
保险公司显然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依据我国的法律,保险公司终生不得破产,是一个永续的存在;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天然是安全和可靠的代名词。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网贷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都是针对逾期和坏账的履约保证险。
目前我们看到的常见险种其实有三种。一是对账户资金安全进行承保的“资金安全险”;二是对借款人人身安全承保的险种,仅在借款人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生效;三是针对逾期和坏账的履约保证险。
即使是确定的履约保证险,用户也仍然需要再次确认,发生逾期时的赔付方式和比例。根据不同平台与保险公司所签订的履约保证险具体条款,有些是本息全赔,有些则只赔付本金,还有些则只按某种比例赔付部分本金。
对保险公司来说,与网贷平台合作本息全赔的履约险,也是一个很重的决策。这个活跃着几千家公司的行业里鱼龙混杂,某知名平台CEO就曾感叹,最让他感到无助的事情之一,就是互金行业的进入门槛竟然如此之低。
这意味着,一旦平台的运营能力出现问题,大规模的违约和逾期对保险公司来说将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