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最匹配信用卡测试疑点多 被质疑在给银行做广告

刘萌 | 2018-03-20 11:18 1573

如今,信用卡办理除了线下申请之外,线上申卡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线上渠道除了银行官网、微信平台外,还有不少线上第三方机构为银行导流在线办

微信最匹配信用卡测试疑点多 被质疑在给银行做广告

如今,信用卡办理除了线下申请之外,线上申卡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线上渠道除了银行官网、微信平台外,还有不少线上第三方机构为银行导流在线办理信用卡。 

“信用卡网上申请平台”、“关于信用卡,为您推荐优质结果”、“在线比较各大银行信用卡”…在线搜索与信用卡相关的信息,排在前面的网页一般多为信用卡办理平台。 

这些平台有的直接列出“热门信用卡”排行榜供申请者选择,有的则通过各类测试向需求不同的申请者推荐不同类型的卡片。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微信钱包的信用卡还款页面发现,“免费测试,发现最适合你的信用卡”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都有些“莫名其妙”。 

大数据测试成谜 

通过微信钱包测试“最匹配的信用卡”,测试方法非常简单。进入“测一测”页面,有一个银行卡形状的长方形,长方形的中央有一个类似指纹的图案,指纹下方写着“长按卡片进行测试”。同时,在测试页面上写着“与你最match的信用卡,结合智能大数据,为你推荐最匹配信用卡”。 

《证券日报》记者按照操作方法进行了测试,第一次测试结果为某股份制银行的黑金奢华版信用卡,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变为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金卡,第三次测试的结果与第一次相同。三次测试之间记者并没有更改过任何个人信息。 

本报记者邀请周围朋友进行了这个测试,收到了52份反馈,反馈的测试结果包含7家银行的17种卡片。值得一提的是,这52张卡片中,有25张来自同一家股份制银行。 

针对这个结果,《证券日报》记者拨打了微信的官方客服,客服人员解释道:“测试最匹配的信用卡是按照用户填写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具体如何分析由后台决定,人工不太了解。” 

当本报记者表示自己并没有填写任何资料,只是长按了指纹图案时,客服人员又回答道:“这是后台随机推送的,您可以多次测试,会有不同的卡片出现。” 

《证券日报》记者还咨询了各类卡片的推送频率、合作银行有哪些、下卡率以及获批额度等问题,客服人员表示:“这些都是我们的合作银行,至于各类卡片的推送频率等都由后台随机选择,人工没办法更改。如果倾向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可以选择多次测试获取。通过这个渠道申请信用卡我们不保证额度,只是比较方便。” 

本报记者询问该测试标榜的“结合智能大数据推荐最匹配的信用卡”是提取了哪些用户数据,用户信息并没有改变而测试结果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时,上述客服人员则表示:“不太清楚,只知道这些是我们的合作银行。” 

多位用户质疑“最匹配”结果 

《证券日报》记者除了收到了测试的卡片信息,还收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有微信用户表示:“这个测试难道是指纹测试吗?那个指纹图案是什么意思?” 

还有用户表示:“所谓的大数据是我的指纹吗?通过我的指纹就能知道最适合我的信用卡,这技术也太高端了吧?” 

除了对“指纹图案”的疑惑,有部分用户质疑:“结合智能大数据是哪些数据呢?并没有填写个人资料的选项。” 

还有部分用户提出:“即便真的是结合大数据,但是测试过程中没有任何显示读取我资料的协议,没有经过我的授权,这样合规吗?” 

还有用户表示:“我测试3天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卡片,不知道测试依据是什么?” 

另有部分用户对于多次测试显示不同的卡片表达了不满。“既然测试的名字是‘为你推荐最匹配的信用卡’,测试结果是不是应该和测试的名字‘匹配’一下?” 

近半数结果指向同一家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个用户向《证券日报》记者反馈,自己做完测试也邀请了其他朋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卡片都指向了一家股份制银行,感觉这项测试其实是在给该银行做广告。这一结果与本报记者的调查基本一致,在记者收到的反馈中有超过48%的卡片也是来自该股份制银行。 

据该股份制银行2017年中报显示,截至去年6月末,信用卡累计发卡3462.74万张,同比增长54.62%。信用卡透支余额3789.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04%。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额5035.17亿元,同比增长77.26%;信用卡业务总收入218.65亿元,同比增长94.05%。 

在该银行官网的媒体关注部分有报道显示,截至2018年3月4日,该银行在短短63天的时间里,其信用卡2018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这两个月的业绩,已经接近该行信用卡在2016年上半年的表现。 

除了丰富多样的信用卡产品和服务外,该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广告投入的加大应该密不可分。 

第三方导流五花八门 

如今,越来越多的银行选择了线上第三方机构为银行导流,在发卡业务上拓展线上渠道引流办卡。网上获客,省去了业务员线下推卡的人工成本,相对来说成本也更低。 

在很多用户众多的金融平台都在信用卡版块的醒目位置显示“本周热门卡”、“热门主题卡”、“热申排行榜”等信用卡列表。《证券日报》记者浏览多家网站发现,在同一时期,不同第三方平台推荐的热门信用卡卡种有超过一半是重叠的,同时热申银行的排行榜相似率则更高。显然与银行不同时期的推广力度有关。 

同时,各银行和其他公司的“联名信用卡”也越来越丰富。例如,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银保信用卡”,将“开卡送保险、刷卡送保险、持卡人自购保险优惠”等方式与保险挂钩,以获取保险市场客户;以及与各类购物平台、航空公司、视频网站合作的“联名卡”也越来越多。信用卡的推广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1
标签: 银行 信用卡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