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货币政策连续稳定是宏观调控形势所需
“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6月25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确定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取向。
“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6月25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确定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取向。会议同时认为,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告诉本报记者,当前,我国 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应该肯定的是,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 年前5个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5.84万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种种迹象表明,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在不断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 好。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特别是国际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外部需求下降。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统计显示,5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164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5.9%,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基于这一总体形势,央行本次例会所确定的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取 向,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形势所需。
分析此次央行的措辞,何德旭指出,本次例会在措辞上有两个“一致”,首先是在确定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时,央行使用了与上次例会完全一致的措 辞;而另一个“一致”是,此次例会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这正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 湖南省考察时提出的要求,这两个“一致”本身就是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的一种体现。
细心留意不难发现,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此次例会与前次例会一样,强调应该“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 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等具体措施。但同时,此次例会还出现了“努力发展消费信贷”、“支 持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新提法。
对此,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指出,从目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虽然有利于经济企稳和回暖的因素不断增多,但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所 导致的外部需求仍在持续萎缩,5月份我国出口下降26.4%,是过去7个月出口连续下降中降幅最大的月份。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40.5 亿美元,同比下降20.4%,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也已连续8个月下降。尤其是,考虑到金融危机仍在继续蔓延并存在进一步深化的风险,全球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 在遏制衰退与提振信心方面的效力及潜在影响有待观察,通货膨胀的形势仍不明朗等因素,预计短期内外需不会有较大转变。因此,各地区有必要把扩大国内需求特 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此次例会提出要努力发展消费信贷正是出于这一考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优化信贷结构有助于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是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关键。为此,一方 面,应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的指导,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把握贷款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另一方面,应该引导 金融机构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同时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他同时指出,当前要发挥好需求管理政策熨平经济波动作用,不仅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需要注重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协 调,提高政策的合力。正如此次例会所提出的,应该“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贸易、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的前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应着力货币信贷的总量调控和政策引导,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应更加注 重扩张总量与调整结构的结合。此外,在发挥好需求管理政策熨平经济波动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调整、创新和改革步伐,努力实现扩内需、调结构、抓 改革和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增强经济的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