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哲:供应链优化的理性路径
在6月16日举办的“2009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新闻通报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如何实现优化与提升发表了重要 观点。辩证看待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综合竞争力,精准定位巩固比较优势的切入点,将帮助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拓展更为开阔的价值空 间。
求解一:站在什么原点看“供应链优化”?
“‘需求导向’的模式之下,应当更多关注那些具有优秀的设计、合理的品质、相对低廉价格的‘大众型品牌’的运营动态,加强成本控制,从过去传统的生产商变身成为综合服务商。”
一个共识是,供应链能否得以“优化”是关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获取多少利润空间的关键问题。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看来,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优化首先要回归到一个“原点”的定位问题–––是按照“产品研发”模式进行循规蹈矩的跟进式创新?还是立足于“终端需求”及时导入、衔接各个环节的创新?不同的路径选择,将决定供应链创新的方向与效率。
孙瑞哲显然是“需求导向型”的坚定支持者。他表示,市场经济是典型的“贸易导向型经济”,讲究的是“以销定产”。
由此,他得出了第一个结论:不管是关注宏观的供应链集成创新,还是对供应链体系每个节点上的微观创新,首先必须摆正的就是创新基点的定位问题。这个基点就是脚踏实地的“需求分析”。
那么什么才是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的“有效需求”?孙瑞哲希望借助对成熟品牌运营的动态研究,找到供应链创新的方向。
孙瑞哲在此次讲话中,针对国外成熟品牌的运营状况给予了翔实、辩证分析。
他将国外品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奢侈型品牌,一类是大众型品牌。奢侈型品牌追求的是“消费者的关注”与“自身的完美追求”,其定价原则并不会首先考虑“ 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着眼点更多会聚焦于“质量和创新”。奢侈型品牌即使总是在“引导”时尚潮流,但并不足以“代表”消费主流。因此,对于大部分中国纺织 服装品牌而言,缘于“发展中大国”的阶段属性,更应当对“大众型品牌”给予高度关注。
国外“大众型品牌”给予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提升与优化的启示是什么?孙瑞哲认为,关键就是“成本控制”的问题。
孙瑞哲强调,一个基本原则是–––削减内部成本,包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鼓励设计外包,一方面通过委托专业设计公司保持高速的产品研发,另一方面,注重对产能的理性规划,适度控制对供货商的供货要求。
“国际品牌的分工日趋专业细分,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利润空间压缩的风险。一个最关键的启示是,每个处在供应链上的品牌,一定要从过去传统的 ‘生产商’变成一个‘服务商’。要学会跳脱单纯的生产环节,承载设计、营销、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才能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孙瑞哲补充说。
求解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有多大?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依然坚挺,劳动力成本上升并非中国的唯一现象。至少在10年和20年的时间内,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个阶段应当是苦练内功的阶段。”
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比较优势分析,孙瑞哲并不主张将外部的竞争看得过于严重。
孙瑞哲将不同国家对美出口份额变化作为了一个研究范本。据他所掌握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四月份,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同比下降幅度是2.8%,印度下降了12.55%,墨西哥下降了20.27%,巴基斯坦下降了11%,只有越南实现了5.15%的增长。
这似乎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下降。但孙瑞哲不赞成用静止的视角看待百分比的变化。他认为更要关注百分比背后的“基数问题”。不管印度还是越 南,它们的产业发展基数在10年至20年的时间内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以印度为例,2000年至2007年印度服装领域的出口份额实际是呈下降趋势的, 即从2000年的3.1%下降到了2007年的2.8%。
再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据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最新出具的2008年纱线、面料两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比例统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了1%,印度基本相同,而土耳其则增长了2.8%。
孙瑞哲由此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角度来看,并不只是中国在增长劳动力成本,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应当看到的是,全球对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体系的依赖性已经初步建立,后者的综合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并没有流失。”孙瑞哲补充说,“我们仍然拥有10~20年的发展空间,这个时间段恰恰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苦练内功,进行产业链整体提升的关键阶段。”
求解三:“优化供应链”切入点在哪里?
“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优化,从微观层面来看,体现为设计、成本、渠道;从宏观层面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将成为关键环节。”
孙瑞哲明确了供应链优化的价值导向,给予了客观的形势分析,最后以更为精准定位供应链优化的切入点,给出富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
“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当更关注设计、成本和渠道。”孙瑞哲表示,“设计让产品赋予了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内涵。成本控制则很好地契合了理性消 费的大趋势。渠道拓展则需要企业减少流通成本,适度建立更多的直销模式,更多关注商业模式的对接,比如关注专业市场在中心城市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专业市场不仅仅要针对批发环节,现在还要针对零售环节。”
孙瑞哲特别提及了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在他看来,中小企业几乎在整个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中占据着96%的比例,这部分企业更需要在检测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以及优惠的信贷政策方面获得更多有力的外部支持。
“另外,产业结构,即区域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责任建设,也应成为优化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孙瑞哲最后表示,“区域结构的合理调整,将有助于中国纺织服装 供应链的局部平衡发展;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则能让单纯的产业链加工形态,成功晋身为受人尊敬的、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状态,两者的战略型意义不 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