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去杠杆开启 银行难挡消费金融“蛋糕”诱惑

2018-03-03 23:02 28635

整理:银行家杂志强监管之下,今年银行业务打算怎么开展?上证报记者从银行了解到,不少银行提出零售先行的经营策略。其中,围绕消费相关的业

整理:银行家杂志


强监管之下,今年银行业务打算怎么开展?


上证报记者从银行了解到,不少银行提出零售先行的经营策略。其中,围绕消费相关的业务仍是重点。然而,在今年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的监管风向下,消费金融相关业务拓展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要完全合规,对银行来说也是一番考验。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魏倩 编辑 陈羽


变相消费贷入场


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的监管新动向,没能抑制住银行拓展消费相关业务的急迫心情。


“房贷管得很紧,还有规模限制,只能倾向于做消费相关业务。”某上市银行上海分行个贷部人士告诉记者。该行在春节前夕低调推出一款信贷产品,利率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按照使用额度计息,不过只针对在该行有住房按揭贷款的客户,并要求以房产做抵押。用途上也有限制,只能是消费支出,比如装修、旅游等。


记者仔细了解发现,这款产品的本质,相当于银行将尚有按揭贷款的住房再次抵押,发放一张可循环使用的信用卡,且利率比信用卡低不少。


而一家城商行上海某支行信贷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总行大概率会采取零售先行的经营策略,他这边的业务重点依然瞄准了消费贷。他向记者感叹,房贷业务收紧,只好推消费相关业务。


在净息差收窄、金融强监管的经营环境下,去年以来不少银行高调提出转型零售业务,向零售要利润。其中,伴随着消费升级而来的相关业务,成为零售金融的主打业务,纯消费贷和信用卡业务骤现爆发式增长。


这种增长也反映在了央行统计的金融数据中,2017年居民短期贷款增加了1.83万亿元,而2016年这一数字为6494亿元。


上述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在目前经营环境中,银行自身也愿意做消费相关业务,一是利好政策鼓励,市场前景广阔;二是息差收入高于对公业务,属于比较“挣钱”的业务。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银行分析师许文兵向记者表示,消费贷的定价水平相对较高,而在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增长潜力也较大,所以成为近年来银行零售资产业务增长的重点。


然而这项既顺应政策又贴近市场需求的业务,发展中也出现了走偏现象,一些消费贷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市场或者股市等,让该项业务成为监管重点。去年9月开始,多地监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业务的额度和资金流向管理,严防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居民去杠杆开启


进入2018年,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银行业监管进一步升级加码,对上述业务也并无放松迹象。一个新的动向是,监管部门首次提到要着力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


银监会年初明确表示,要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楼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部门正式开启居民去杠杆进程,重点应该会落在消费相关业务方面。而个人房贷增速去年已经回落,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回落14.5个百分点。


记者通过银行客服咨询消费贷业务时了解到,在监管导向下,相较过去,大多银行态度谨慎,已提高了消费贷申请门槛,比如要求提供社保、公积金流水凭证等材料,单次申请额度也设有上限,利率也相应上调。“央行会不定期抽查资金去向,最好保留相关消费凭证。”上述银行人士提醒记者。但现实操作也有办法规避,比如有客户会把贷款资金从个人账户转到其他账户取现。


在分析人士看来,监管部门虽然提出要抑制居民杠杆率,但并没有减少消费相关业务空间,这块业务仍会是银行转型零售的重点。兴业证券报告认为,长期来看,消费类信贷、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广阔,仍是银行下一站的优质资产。


许文兵认为,对大部分银行来说,本身对消费贷是比较重视的,谨慎的原因主要是针对挪用到房地产和股市的情况。


延伸阅读——

消费金融前景广阔,银行系加入定人心

来源:钜派研究院(ID:jpzjtx) 


1、 消费金融市场广阔,万亿蓝海待开发

截止2015年末,金融机构个人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7万亿元,环比增长在18%左右,同期房贷规模为14.18万亿元,除去房贷后的个人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2.88万亿元。按照18%的年化增长来看,2017年个人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7.93万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个人贷款余额

来源:Wind,钜派研究院


2、政策加持,助力消费金融

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试点,随后中银、北银、成银三家银行获批首批牌照;2013年银监会在武汉、广州等地开展试点工作,审批权下放和准入门槛放开体现出政府对于消费金融的开放态度。政府推动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政府提倡消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金融更好的为消费服务。目前仅依靠银行不能够满足社会所有的需求,消费金融作为银行的补充,能够为更多的短期需求者提供小额融资,巨大的市场需求助推消费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崛起。


近年政府相关消费金融政策:

来源:天风证券,钜派研究院


3、银行系占主导,互金崛起迅速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银行系占据绝对主导,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迅速,消费金融公司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目前网络普及迅速,手机成为生活标配,互联网金融平台仍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当前宽松的监管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消费信贷供给结构:

来源:中金公司,钜派研究院


美国的消费金融市场百花齐放,银行系占据最大份额但不过半,信用社和联邦政府扮演重要角色。消费金融公司市场份额整体在不断萎缩,市场整体保持稳定。从美国的消费金融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20年市场份额达到20%左右较为合理,按照2020年29.47万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测算,未来三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有4.6万亿元的发展空间。


美国消费信贷供给结构:

来源:中金公司,钜派研究院


4、不良贷款,避不开的风险

伴随着个人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张,不  良贷款规模在2011年以来快速上涨,2016年个人不良贷款总额达到1741.4亿元。与此同时,整体的不良贷款率并未有明显的上升,说明整体的风险可控。


目前使用消费金融的主要是80、90为代表的年青一代,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年青一代的信用意识逐步提高,守信成为常识。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整体的风险并不大。


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

来源:Wind,钜派研究院


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贷款表现来看,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达到4.1%,整体表现不乐观,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要把好风控关。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

来源:中金公司,钜派研究院


5、高收益吸引,后继者趋之若附

从几家大的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同比有较大涨幅;招联消费金融业绩表现十分亮眼,2017上半年营业收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26倍;净利润5.41亿元,超过2016年全年净利3,24亿元,同比增长982%。上半年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均大幅上涨,高盈利也吸引场外观望者摩拳擦掌,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系拟设立消费金融名公司。


国内主要消费金融公司业绩表现:

来源:公开资料,钜派研究院


目前有四家上市银行系拟设立,主要涉及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吴江银行,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加入,侧面应证消费金融的火爆。


拟设立或筹备中的上市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来源:公开资料,钜派研究院


消费金融作为支持居民消费的工具,在消费升级和政府鼓励大消费的背景下,消费金融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金融渗透率相比,目前国内的消费信贷渗透率只有其1/3,社会对于消费金融的需求旺盛,消费金融仍处在蓬勃发展时期。


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坏账率是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随着市场推广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坏账率也在往上走;其次是监管风险,由于准入门槛下调和审批权下放,消费金融公司鱼龙混杂,各家公司为抢占市场,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也会出现,例如超过法定利率上限、违规进入校园等,投资消费金融公司要注意选择可靠的大公司。


4
标签: 银行 消费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