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访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

本刊记者李丹 | 2018-02-28 14:29 2179

  AI时代已经到来。  “AI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将会大幅熨平金融服务的层级和时空,给金融的业态展现、内在动能、服务效率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AI时代已经到来。

  “AI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将会大幅熨平金融服务的层级和时空,给金融的业态展现、内在动能、服务效率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我们没有选择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建立起数字化的风控、获客、管理、营销体系。”近日,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浦发银行正在借助金融科技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他表示,浦发银行已经全面拥抱AI时代,并发起成立了开放的智能金融创新联盟。

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

  创新数字化产品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浦发银行在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提出了数字化、集团化、专业化、轻型化、国际化、集约化六项战略重点任务。其中,数字化战略是其最为重要的一环,是推进全行战略突破的重点领域。

  “我们在2017年专门成立了数字化领导小组,浦发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产品、某一方面,而是全面的。”潘卫东说,在数字化战略的引领下,浦发银行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引入与应用,驱动业务创新发展。

  潘卫东介绍,在零售业务领域,浦发银行启动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探索,2016年在业内率先推出智能投顾,可为用户进行一键资产诊断,推荐理财、基金等财富产品,并可一键下单交易,至今已累计为164万用户提供服务,交易量近50亿元。在此基础上,浦发银行运用人工智能、量化交易等技术迭代升级,规划“浦发大脑”建设,于2017年12月26日发布了国内首款智能APP。

  值得关注的是,语音智能交互是浦发智能APP在业内首家创新的智能化应用。不同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语音翻译成文字、再通过文本快捷菜单进行交易,浦发智能APP在业内首度推出了结合Voice ID和AI交互的应用模式,用户全程通过自然说话的方式与APP进行交互,APP不仅能够“读”出用户的语音文字,还能够智能“理解”其需求,直接自动进入相应的产品和页面为其完成交易。

  此外,浦发银行还引入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在APP登录、转账汇款等业务环节中结合应用,缩短用户交易路径,提升用户体验。还创新推出智能客服,实时在线通过机器人或者人工座席专家为用户提供咨询和建议服务。

  在信用卡业务领域,浦发银行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搭建“小浦智慧大脑”模型,统筹数据管理功能,建立虚拟商圈,为客户智能推荐定制化商户优惠信息,使客户用卡更便捷、直观。“目前浦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已构建200个虚拟商圈。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网上获客新增客户达到70%以上。”潘卫东说。

  在公司金融领域,浦发银行利用数字化技术深耕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客户“互联网+”的流程再造,推出对接行业的线上平台。潘卫东举例说,如针对物业和个人客户需求,搭建涵盖便捷缴费、在线管家、在线金融等功能的智慧社区B2B2C服务。目前,已上线超过700个智慧社区,有效注册用户数超24000户。同时,向核心客户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云资金监管服务,打造“e系列”数字化服务方案,提供云端在线财务、供应链融资、支付结算等综合服务,减低客户成本和资源投入,提升企业经营数据安全。

  加强数字化经营管理 提升智能风控能力

  “数字化转型业务新流程的重构,带来的数字化风险要同步认识,不能有一点滞后。所以,我们的风控同步内嵌,在提供服务产品的同时首先进行控制。”潘卫东告诉记者,浦发银行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智能风控能力。

  谈及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潘卫东表示,浦发银行已建立包括企业信贷服务系统、额度管理系统、抵质押品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等,覆盖信用、市场、操作、合规等风险领域,为定量化、精细化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供系统支持。此外,浦发银行推动实施“天眼”计划,建设“天眼”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集中式作业,依托强大的信息挖掘与整合能力,动态刻画客户、业务、押品等风险主体的立体风险视图和风险收益视图,全覆盖、全方位、全周期,为风险管理和风险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支撑。

  除了“天眼”系统,浦发银行还打造企业级反欺诈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碎片化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从多维度对用户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科学诊断和处理,涵盖线上线下交易嵌入各类金融应用场景,实现对高风险交易的实时拦截,将欺诈损失率控制在低于百万分之一的领先水平。例如,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在营销人员风险控制方面,构建量化模型,识别高、中、低不同等级风险,及时把控高风险信用卡进件质量。在不良账户催收方面,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客户关系脉络图,有效修复失联客户信息。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多维度判断客户身份真实性,协助服务热线、自助服务渠道防范欺诈风险。

  不仅如此,浦发银行还创新符合国密安全算法的第三代U-Key,联合中国移动业内首创“云语音”和手机SIM盾等移动金融数字化安全认证工具,在用户使用手机银行登录、资金转出等业务时,根据风险等级状况,开展设备指纹校验、防转接电话外呼等方式全方位守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当客户的手机一换,我们马上就给他一个外呼电话,核实是不是他本人在使用,为客户保驾护航。”潘卫东说。

  “同时,浦发银行全面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探索智慧运营方向。”潘卫东告诉记者,浦发银行实现实体网点远程智能银行(VTM)全布放,支持14大类75项业务,基本完成零售业务由柜面办理向自助渠道的迁移,实现网点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再造。目前,浦发银行电子交易替代率达到95.13%,网点零售业务自助渠道柜面业务分流率超80%。

  差异化带来全新生产力 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浦发银行数字化是全领域、全流程、广连结、多维度的,是对产品、营销、服务、风控等全业务流程的再造。”潘卫东说。

  在践行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中,浦发银行积极推动业务经营的场景化,积极打造线上经营平台,加强线上获客和经营,对接各类实体经济场景,形成线上经营平台和实体经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潘卫东介绍说,浦发银行已与中国移动、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开展合作,用科技将金融融入合作方的服务场景中,打造“通信+金融”、“消费+金融”、“社交+金融”多样化服务模式。在中国移动5个全网平台、26个省市平台开设金融专区,2017年累计线上获客近30万户;与50多家公积金中心连接,提供便捷的公积金点贷服务;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开展信用卡合作,为超过600万新客户提供服务。

  此外,浦发银行还积极探索与更多的政府机构、行业平台、通信、交通、医疗及互联网企业等进行数据连接,通过广泛融合,努力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潘卫东告诉记者,为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浦发银行发起成立了开放性的智能金融创新联盟,百度网讯科技、科大讯飞、上海清算所等首批加入。潘卫东表示,后续还将适时扩大创新联盟范围,浦发银行通过搭建集各方智慧的智能金融创新平台,旨在发挥各方优势,努力实现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探索和深度应用,创新智能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普惠金融的跨越式发展。

  “在AI时代,银行不光要跟金融科技企业合作,还要更多与金融机构合作。特别是像浦发银行一样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多和中小金融机构合作,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平台和服务。”潘卫东最后跟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中国的互联网环境非常好,开放、包容、合作,可以做成很多事情,实现更多梦想。” 


1
标签: 金融 浦发银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