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新“成绩单”有进步 支付宝们依然笑而不语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网联的支付峰值处理能力在上升,但与支付巨头相比还存在差距,另外在“大限”到来时支付机构是否能全部配合切入甚至还需要划个问号。
摘要: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网联的支付峰值处理能力在上升,但与支付巨头相比还存在差距,另外在“大限”到来时支付机构是否能全部配合切入甚至还需要划个问号。
距离今年6月末处理全部网络支付的目标实现只剩4月多月时间,网联能扛住的支付峰值有多高一直是市场关切的问题。网联在春节假期前后再次亮出新“成绩单”:农历除夕当日,网联单日业务处理量突破1亿笔,刷新纪录;狗年第一个小时,交易峰值处理量超过7000TPS。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网联的支付峰值处理能力在上升,但与支付巨头相比还存在差距,另外在“大限”到来时支付机构是否能全部配合切入甚至还需要划个问号。
新年交易处理规模创新高
经历了去年双十一的“首秀”后,网联在2018年春节前后公布的几份成绩单展示了它的“成长”。据网联官微2月16日披露的数据,农历除夕当日(2月15日),网联平台交易处理规模再创新高,单日业务处理量突破1亿笔,支付交易平均耗时208.72毫秒,系统成功率99.99%。进入狗年第一个小时(2月16日凌晨0点至1点),交易峰值处理量超过7000TPS。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7000TPS”意味着,每秒处理7000笔交易的转接。
除了这组数据外,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董俊峰今年1月发表署名文章透露,网联平台已进行内外部多层次、多种类压力测试,顺利组织完成2家巨头支付机构与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真实环境高并发峰值联合生产压力验证,平台处理交易峰值超过4万TPS。
另据网联官方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网联平台“三地六中心”机房已实现设备满配,通过多次成功组织开展多机构-多银行大型联合生产压力验证,全面检验系统性能。目前,网联平台全业务类型最高单日交易笔数超过9000万笔,协议支付最高单日交易峰值处理能力超过5000TPS。根据实际验证测试结果,系统业务处理能力估算已可实现18万笔/秒的性能设计指标,具备转接清算全量网络支付业务的承载基础。
“三地六中心”模式、“压测峰值”等专业名词,首次出现是在2017年9月。彼时网联联合多家银行及支付机构进行的网络支付交易生产压力测试,压测峰值超过2万TPS(每秒交易数量),网联和直连渠道混合压测峰值超过3.5万TPS。
接入银行的数量也从去年9月中旬的不到20家增至数百家,接入的支付机构数同时有明显上涨。网联2月12日数据显示,网联平台已接入328家商业银行、87家支付机构,正在加紧推进剩余120多家商业银行、40多家支付机构的接入工作,将全面覆盖直连模式下的双向渠道。
仍有约三成机构未接入
“加紧推进”的背后,是央行给出的切量大限。央行在2017年中旬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2018年6月30日要全面切断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直连、接转全量网络支付业务。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看来,从峰值和运算能力来讲,300多家支付机构已经接进来了,全部切量的技术问题不大。因为现在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接入,而这两家机构市场占有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随着系统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技术方面的挑战并不是很大。董希淼也表示,网联切量的技术问题不大,“问题在于支付机构的配合。”
这确实是网联面临的一个难题。事实上,此前央行就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可当时这一目标并未达成。去年年底时,有支付机构人士透露,公司一定会在2018年6月底的最终大限前完成接入,但具体接入还没有时间表。还有一位业内人士2月21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他跟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聊过,很难做到6月底全部切量。从网联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仍有约三成的银行和支付机构没有接入。
按照计划,留给网联的时间仅剩4个多月。董希淼呼吁,相关支付机构应该响应监管的要求,尽快完成网联切量,断掉直连,不要再抱着观望、犹豫的态度。尹振涛还表示,除了商业银行外,网联接入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参差不齐,技术壁垒和业务标准存在一些差别,如何统一第三方支付的标准对网联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峰值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全面切量”的背后,是对网联峰值处理能力的更严格的考验。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双十一,刚开场5分钟22秒,支付宝的支付峰值达到25.6万笔/秒,是上一年的2.1倍,同时诞生的还有数据库处理峰值,达4200万次/秒。
虽然网联在过去大半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有人士仍持观望态度。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网联已经具备了业务基础,但交易峰值的处理能力与支付巨头相比还存在差距。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表示,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网联峰值处理量并不算高,不仅远低于支付巨头的水平,也远低于网联自身的规划处理能力。实际上,农历新年第一天交易量距离双十一等电商大促日本来就有很大差距,当前支付机构也未完全向网联切量,用这一天交易量来评估网联峰值处置能力是不准确的。
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巨头目前已不能看作是网联的竞争对手,因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去年4月就成为首批接入网联的机构。网联的一个对手,是银联。
此前,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是直连模式,但这种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成为诈骗、转移赃款、套现获利等犯罪行为的“温床”。网联平台应运而生。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筹建,到2017年3月31日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并启动试运行,2017年6月30日正式启动实际场景交易的转接清算业务切量。
而在今年1月底,银联新一代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也全面上线,同样是相应央行号召,切断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直连模式。银联当时表示,该平台已与包括17家全国性重点商业银行、180余家区域银行在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完成联网。
对于银联新的转接清算平台与网联是否存在竞争,薛洪言表示,“按照央行前期发文,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需要全部向网联切量,不过尚未并明确移动支付、收单等业务的转接清算平台归属,为银联的布局留下了空间。”王蓬博则认为,二者处于竞争关系状态。在业内人士看来,网联主要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业务较为单一;而银联在清算领域耕耘数年,除了提供清算业务外,还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在系统稳定运行、风控方面具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