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中国量化基金市场已成熟 可结合AI技术
中国量化基金至今已经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量化基金的产品不断丰富,管理机构的量化策略也愈加多元化。那么发展到现在,我国的量化投资市场条件是否已经成熟?
受访人/巴曙松
采访人/顾志娟(中国财富网)
中国财富网讯(顾志娟)中国的量化基金市场正在升温。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量化基金发行数仅58支,2017年达到109支,2018年开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量化基金遵循的是价值投资的理念,一般需要在各种信息和数据基础上,把基金经理的选股思路模型化,构建稳健长效的选股模型,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在国外成熟市场,量化投资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投资方式,但其被中国投资者所熟知的历程并不长。中国的量化投资市场条件是否成熟?量化基金产品的表现如何?中国量化基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围绕这些问题,中国财富网对巴曙松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发展量化投资的市场条件已经逐步成熟
中国财富网:我们知道量化投资的门槛相对较高,目前中国发展量化投资的市场条件是否成熟?
巴曙松:量化投资的市场条件包括基础产品线的丰富、专业人才群体的形成、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多元化探索等。综合来看,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上述几个方面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
基础产品线的丰富是量化投资的基础。2010年3月30日,上交所、深交所开始接受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同年4月,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2014 年基金业协会推行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产品的登记备案制,带动了中国量化基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海外市场动荡的环境下,一部分有丰富海外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投身中国市场,也加快了这一进程。2015年上证50ETF期权推出,标志着中国权益类上市交易品种正式迎来“T+0”交易时代。2017年商品期权的正式挂牌上市,为量化基金在商品投资组合的波动风险管理、套利交易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渠道。
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以说也是一波三折的。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后,不少人认为中国国内投资者对复杂杠杆性产品的认知不足,对杠杆类金融工具采取了更为严格和审慎的监管举措,包括严格查验基金公司在多空分级及杠杆、反向基金产品上的准备工作;将融券由原先的T+0改为T+1;股指期货保证金几经调整一度升至40%,等等。多重政策限制之下,量化基金的市场发展空间、策略有效性在当时都受到了显著冲击,各基金公司也纷纷下调了量化基金的持仓比例。
尽管有一些冲击性事件,但是量化投资有利于提高策略研究效率、明晰和控制投资风险的特征,依然逐步被资管业内人士认知和接受。量化基金在2015、2016年的发行数量并未明显减少,资金管理规模整体上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随着短期应急性监管措施逐步回归常态,中国量化基金的发展也重回正轨:2017年沪深3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各合约下调交易保证金标准及交易手续费标准,直接扩大了量化基金的发展空间。
公募量化基金管理规模(亿元)数据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
中国量化基金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指数型产品收益率最高
中国财富网:近几年中国量化基金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巴曙松:2004年中国推出第一只开放式量化基金。从2009年开始,量化基金以每年4至5只的发现速度缓慢前行。2014-2015年的牛市阶段,促使了量化基金正式进入投资者的视野。自2015年起,量化基金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数量及管理规模均快速增长,以公募量化基金为例,已经超过1000亿元规模。
量化私募基金的发展则更加迅速。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同比增长28.76%,已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同比增长42.82%,管理基金规模11.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1%。
中国财富网:不同类型的量化基金产品,发展情况有何不同?
巴曙松:私募与公募所发行的不同类型的量化基金产品,数量与资金规模大不相同。从量化私募产品来看,截止2016年年底,股票量化、股票多空、股票市场中性的时点规模均在600亿元左右,各类型套利策略和CTA交易系统的规模则略低于股票量化对冲策略。而量化公募的主动量化产品类型则相对比较单一,市场上已有的大致可以分位绝对收益alpha类产品与相对收益两类。
中国量化基金产品数量与管理规模(截至2016.12.31)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wind
不同策略类型的产品之间的管理规模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市场之间的资金容量规模、利润空间规模的差异所致。如市场中性的量化对冲策略的资金规模容量容易受到相应对冲工具的市场规模及种类的限制;期货的CTA程序化策略容易受到相关期货品种的市场规模、流动性以及波动率所带来的盈利空间所限制。
在量化对冲遭遇短期的发展困难时,市场上另一种风格较为稳健的基金——多策略基金得到凸显。多策略基金通常会将多种不同类型的策略组合起来以避免单一策略在特定市场中的局限性。在中国市场上,多策略配置基金已经成为近期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不论是量化私募还是公募基金,开发不同类型的策略产品、布局多个市场多个品种、完善产品线,已成为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财富网:投资者较为关注的是收益情况,中国的量化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如何?
巴曙松:量化基金收益情况在近年有较大波动。2014-2015上半年,中国量化基金产品经历了一波快速发展,产品收益率处于相对不错的水平。2015年下半年-2016年,由于股市异常波动以及监管短期趋严,收益率总体出现大幅下跌,其中对冲型基金收益率一度跌破0。2017年,中国市场上各类衍生产品平稳有序恢复常态,量化基金收益率出现了大幅反弹。
比较主动型、指数型、对冲型三类基金产品,主动型基金在2014–2015年的收益率最高,但2016年下跌幅度最大,导致近两年的收益率均低于指数型量化基金的收益率。指数型基金的下跌幅度最小,且在2017年有显著回升,目前已大幅领先主动型与对冲基金的收益率。对冲基金收益率相对较低,2016年跌破了0,2017年同样迎来大幅反弹。
不同类型量化基金产品近年收益率变动情况(截至2017.10.31)数据来源:wind资讯
人工智能拓展量化基金发展新路径
中国财富网: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的量化基金仍处于起步阶段。您认为中国量化基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巴曙松:目前中国量化私募的资金管理规模仅为中国大陆所有私募资金规模的6%左右,量化基金的资金占比明显低于成熟市场。从市场投资者结构来看,国内投资者散户在交易量上占较大比重,市场波动较大,所以有不少在一线从事量化投资的专业人士认为,当前中国量化环境相对于海外成熟市场需求更大,机会更多。
目前中国的量化基金产品正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覆盖将更全面化,产品将更多维度、多样化发展。例如主动量化产品,更关注提高风控能力,而且通过杠杆化可提高收益。股票期权的推出也使得量化基金可采用的交易策略更多,通过期权和标的物的组合还可以对冲风险,获得相对稳健的收益。当然这对于量化基金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宏观经济、流动性、微观市场结构等等多个层面来发现其存在的运行规律并预测其可能发生变动的方向。
中国财富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量化投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您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如何与量化投资相结合?
巴曙松:我认为人工智能与量化投资的合作可以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深度学习,可以开发一个智能投资系统,将量化基金所需的海量数据进行自动抓取与分析,形成与股价有关的分析逻辑并形成投资策略,用这些策略自动预判股票涨跌情况。目前这一概念仍在开发阶段。
第二种是智能投顾,以智能化股票投资组合推荐、自动策略交易服务为代表,原理是形成基于客户自身理财需求的专家系统。成熟市场的智能投顾发展较快,涌现了诸多知名的智能投顾平台,诸如Motif、Zulutrade、Wealthfront等。当前中国国内的智能投顾概念也在快速发展,已经有十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智能投顾业务。(完)
文章来源:中国财富网2018年2月8日(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