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去刚兑是必然趋势

老拙 |2018-02-09 09:452083

去年的11月17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起草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资产管理业务(简称“资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且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也就是说资管产品要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

作者:老拙

来源:消费金融公众号整理


去年的11月17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起草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资产管理业务(简称“资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且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也就是说资管产品要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

 

刚兑扭曲金融风险定价 误导投资者

 

何为刚性兑付?刚性兑付是指某项金融产品到期后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作为发行方或渠道方需要兜底处理。在中国的金融行业中,银行的表内业务是刚性兑付的,所谓“表”就是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应的业务,比如存款是银行从存款人处“借入”的资金,属于银行的负债,银行把钱拿去放贷,不管亏或赚,都要对存款人按约定还本付息,换言之,放贷的风险、收益是由银行承担的,刚兑为理所应当。

 

至于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理财、资管等金融产品,它们并不属于银行的负债,是投资人把钱“委托”给管理人,让管理人发挥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最后亏或赚都由投资人自行承担,不用刚兑。除了银行的表外业务,按理说不用刚兑的还包括股票、基金、债券、信托、其他金融服务机构的理财、资管等产品,然而,除了股票、基金已经形成了风险自担的共识,其他金融产品去刚兑之路则走的没有那么顺利。

 

以信托为例,信托的本意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投资者拿的是真金白银。一个成熟的信托市场肯定是不应该有刚性兑付这种说法的,然而中国的信托市场很不成熟,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如果信托公司不兜底,可能很多投资者就不买了,或者出现问题要闹,没办法信托只能通过刚兑饮鸩止渴。

 

2014年初,规模高达30亿元的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出现兑付风波,这次事件曾被认为是对中国信托业“刚性兑付”的一次大考,然而几经波折之后,投资者最终还是等到了接盘者,全额收回本金,并获得差不多2.8%的利息。

 

因为有刚兑,人们对信托、理财、资管等金融产品趋之若鹜。事实上,金融业就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不出风险是不对的,有风险才是正常的,风险自担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石。对于自主运用财产参与金融活动、购买金融产品的人们来说,承担风险获取收益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如果不承认这个真理,强行对所有金融产品刚性兑付,那么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只有伤害。

 

首先,刚兑扭曲了风险的定价机制,加大了社会融资成本,损害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在正常的没有刚兑的金融市场,只有好的企业才能够以低的价格获得市场融资,而不好的企业应该为此付出高的代价,这就是所谓的风险溢价。当我们不能够打破刚性兑付的时候,好的企业、坏的企业在风险市场上很难被识别,他们没有风险的差价,也就不可能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无法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刚性兑付误导投资者,容易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投资者天然偏好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金融理财产品,因为刚性兑付的存在,很多有风险的理财、信托等产品被当成了无风险,投资者没有辨别控制风险的动力,认为不管多大风险买了都没事。其实大家都明白,很多刚性兑付实际上就是借新还旧,击鼓传花,但是人们相信只要这个棒不跌在我的手里,我就继续玩下去,跌在我的手里,我就去闹。此外,有些金融机构,为了竞争采取不当方式,误导社会公众,有意无意的掩盖了国家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区别,那些在银行大厅里面买理财产品的人,他们是想承担产品的风险吗?不是,他们自以为买的是银行的信用,因为银行的信用就是国家,但实际上他们买的理财产品是不需要刚兑的。

 

再次,刚性兑付增加了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阻碍了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刚性兑付紊乱了金融价格体系,推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整个经济在高资金成本背景下运行,甚至影响到股市和债市的表现。前几年信托收益率高达8%、10%、12%,我国有数千家上市公司,都是做得不错的企业,他们的股本回报率有多少?又有多少家可以超过10%-12%?在这种情况下谁还去做实业投资呢?很明显,刚兑导致财富配置过度集中在某一类或几类资产类别中,要么造成财富管理的低效化,要么造成某类资产价格的泡沫化,而且必然会导致整个经济脱实向虚,拖累实体经济发展。

 

去刚兑是P2P 行业大势所趋

 

作为金融行业的一部分,P2P打破刚兑也是必然趋势。

 

P2P进入国门之初,移植国外纯信息中介的模式并不受认可,鉴于此,一些平台开启了担保垫付本金模式和风险拨备金垫付机制,很快,刚兑成为行业普遍“规则”。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P2P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6万亿元,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2万亿,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约为1713万人和2243万人。短短十年内P2P行业迅猛发展,其中刚性兑付带来“高收益高回报,低风险”功不可没。然而与此同时,刚兑的问题也在互联网金融和P2P行业也不断凸显。

 

监管层多次强调网贷机构的定位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表示,P2P“不得提供增信服务”,所谓增信服务,就是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投资人)承诺保本保息,就是平台自担保,投资人有“自行承担借贷产生的本息损失”的义务。2月13日监管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也明确表示,“风险备付金与网贷机构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应当应当逐步消化,压缩风险备付金规模。”为了响应监管,人人贷、拍拍贷、PPmoney、玖富、爱钱进等平台都相继低调取消了保证金模式,行业去刚兑成为大势所趋。

 

如果真的去掉刚兑,投资者应注意什么?P2P平台要怎么选择呢?首先,投资人要调整投资心态,打破刚兑后,要求投资盈亏自负,投资有风险,不再是说说而已。其次,投资人一定要正视风险,先看风险,再看收益。学会匹配风险与收益,牢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对超高收益时刻保持警惕。在关注利息前,更应该关注平台的安全性。再次,P2P打破刚兑,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投资人要跟上市场的风云变化,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虽然网贷行业去刚兑,相信平台也会做出相应措施给予投资者新的“安全保障”,比如增加抵押产品、上线银行存管,积极与保险机构合作,引入第三方担保等。尤其是第三方担保,是监管明确鼓励的模式,57号文指出“各地应当积极引导网贷机构采取引入第三方担保等他方式对出借人进行保障。

 

目前,引入了第三方担保的平台越来越多,以P2P平台你我金融为例,其很早就引入了第三方担保,垫付时间为24小时内,效率相比其他平台具备优势。在你我金融APP里,如果有借款人出现逾期,相关投资人能够即时看到“逾期还款”、“担保公司将在24小时内垫付(垫付前)”、“担保公司已垫付(垫付后)”等信息。也就是说,如果有借款用户出现逾期,用户可以第一时间知道,且基本24小时内就能收到第三方担保公司垫付的本息。当然,担保公司的垫付规则,是一种市场化行为,不会一成不变,而且第三方担保机制,并不等同于刚兑,或纯粹的零风险,投资人应该要客观理解,理性投资。


2
标签:属性 必然 趋势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见知数据王晓青:精细化+系统化是现金流管理必然趋势

2020-03-10 21:40
73401

又一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数字化转型成必然趋势

2019-06-18 09:37
28539

央行前行长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但没有明确期限

2018-04-09 14:53
17660

建行行长:房贷执行政策偏紧是必然趋势

2018-04-08 17:59
6201

建行行长:房贷不会再出现八九折的情况 偏紧是必然趋势

2018-03-29 15:36
59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