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经历 4轮限额和整改,支付宝的银行梦结束了
储蓄是银行所有生意的基础。
储蓄是银行所有生意的基础。
做了越来越多类似银行业务的支付宝,现在失去了它的“储蓄”。
2月1日,如果你之前开通过支付宝余额自动转入余额宝的服务,应该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因余额宝规则调整,3月15日前余额自动转入服务暂停,你可手动转入。点此查看”,后面还附带一条链接。
2018年1月底,支付宝宣布为了防止余额宝规模增长过快,到3月15日前余额宝自动转入的功能将暂停执行,并且存钱进余额宝也变成了用户每天早上9点开始的抢购。每日总量限购,售完停止。
没有限制地把支付宝余额自动变成理财产品的日子去年就结束了。
余额宝2013年刚推出的时候有100万的购买上限,但2015年余额宝为了更多获取资金,将转入余额宝的额度上限取消了。
到2017年6月,余额宝已经吸收超过1.4万亿人民币资金,超过了招商银行的储蓄。但限额也从此开始。
2017年5月,余额宝将个人持有额度上限调整为25万元。
2017年8月,这个上限又被调整为10万元。
2017年12月8日,余额宝规定用户单日申购总额不能超过2万元。
最后是2018年1月,余额宝从限制个人申购变成限制总额。
最新数字还没出来,但到2017年第三季度,余额宝的增长已经刹住:
这不是因为用户对于互联网理财没有兴趣。与此同时,中国的互联网理财规模达到了新高。数据显示,互联网理财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2152.9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15万亿。
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上线。过去四年里,这个基本由余额宝做起来的市场规模翻了15倍。
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余额宝吸走万亿零散资金,就意味着银行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获得资金。现在它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但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损失的就不只是余额宝带来的直接受益。
余额宝的出现普及了互联网理财,这也是支付宝银行生意的基础
“再也没什么理由把钱存银行了。“是《金融时报》报道余额宝上线时引用的一句评论。
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正式推出余额宝服务。这个上线仅10天的理财业务就收获了100万的用户数量。当时,中国用户数最大的货币基金公司的用户数量也只有250万。
支付宝最初是阿里巴巴为了解决淘宝网络交易安全所设的一个功能,采用了“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阿里巴巴在2004年成立专门的支付宝公司,为用户和商户提供免费交易、转账。
到2012年6月,支付宝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了7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把零钱放在支付宝里方便淘宝购物。
有了信任和庞大的用户数量,余额宝快速拿到了第一批用户。
让它进一步扩大的是产品本身更好。
当时余额宝的年化利率在4%到6.9%之间,这个数字超过当时商业银行3%的1年定期存款利率,甚至比3年期定期存款4.25%的利率还要高。
一万元放在定期存款里一年的收益只有300元,而如果通过“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400至600元左右。
利息比银行三年定期高,存取没有限制并且可以直接用于消费和信用卡还款,余额宝虽然是货币基金,但它在体验上和活期储蓄没有任何区别。支付宝的用户开始选择将钱放入余额宝内。
2013年年底,上线半年的余额宝的用户数就达到4000万。“支付宝钱包,会赚钱的钱包。”是那个时候,你在北京和上海地铁里到处可以看到的广告词。
余额宝本质就是个货币基金,是天弘基金专为支付宝定制的增利宝货币基金。
通过聚集支付宝用户闲置的资金,规模庞大后的余额宝可以用更高的协议利率将钱存入希望获得资金的银行,一部分资金还可以投资风险较少的短期国债、银行承兑汇票等短期理财产品获得收益。
银行试图表现得很淡定。
2014年2月,当时的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接受采访时说,余额宝不会颠覆银行,更谈不上有威胁。
但不过1个月后,工行和农行均宣布调低储蓄卡转至余额宝的上限,而之前两家银行对此没有限制。工行从之前的无限额转至余额宝降低到单笔5000元,单月5万元。
而2014年,多家银行也上线了类似“余额宝”的货币理财产品,包括平安银行的“平安盈”、工商银行“天天益”理财,主打的也是高利率和快速赎回。
工商银行在2013年的年度报告中称,余额宝上线后,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增速第一次开始出现下滑,此后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平均每月同比少增1200亿元以上,全年累计少增6860亿元。
2017年余额宝的用户数量突破了3亿。截止去年第三季度,余额宝的规模达到了1.56亿元,人均购买金额为3885元。
“余额宝从一开始就不是支付宝的战略级产品。它从来不是为了颠覆谁,或者打败谁。”2014年,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CEO彭蕾这样定义余额宝。
但说着余额宝不是战略产品的同时,蚂蚁金服在2013年年底就以11.8亿元入股天弘基金51%的股权,实现了控股。
而钱进来只是开始。
从余额宝开始,支付宝搭起了银行的架子
以低利率吸收大量用户的钱形成储蓄、再用更高的利率进行放贷。从中间挣利息差,这就是银行的盈利方式。
储蓄、理财、贷款、信用卡这些服务构成了银行的基本业务。一名1990年代开始在邮政储蓄银行工作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钱由账户存入银行之后,主要用于放贷,这部分业务占到50%到60%左右。剩余的20%到25%的存款需要当作备付金交给央行存放。剩余的存款,一部分用于以更高的利息借给其他银行周转,短则1天、最长为1年。还有一些存款会用于购买国债或股票证券进行投资。”
银行要做生意的第一步就得靠吸纳储蓄来获得钱。支付宝想做支付工具之外更多的金融生意也得有钱。随着余额宝的规模不断增大,支付宝既收获了资金又拥有了用户,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推出余额宝一年后,支付宝改名为蚂蚁金服,在几个月内完成了7笔对金融公司的收购,开始构建金融业务。
当时蚂蚁金服确认了支付、理财、融资、综合金融与金融基础设施这5大块业务,和商业银行没什么区别。
2014年,当越来越多的钱存入余额宝之后,提醒你还可以购买收益更好的理财产品成为余额宝里显眼的提示。
支付宝在自己的理财板块里推荐的既有打着“低风险,收益稳,额度高”的短期保本产品让你放入更多钱,也有余额宝自己推出的30天到1年期的理财产品,可以让你进行大额度,长期的投资,更像是银行吸纳定期储蓄。
同时,支付宝还在售卖基金、黄金等金融产品获得手续费的收益。这些都是有手续费的。
相比之下,那个时候的银行还在通过人工打电话的方式寻找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每个网点都会给自己的客户经理下达指标,当时完成指标的方式就是每天给客户打电话。一天几十个电话打下来,打扰客户不说,实际上真正购买的比例也不是很大,人工成本还很高。
2015年1月,蚂蚁金融服务宣布成立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将依靠支付宝消费、余额宝理财等行为对个人用户进行信用评级。
芝麻信用的评级出现,对标的就是央行建立的征信系统。也构成了蚂蚁金服接下来个人借呗和花呗的信用基础。随后,依靠芝麻信用,支付宝还推出了一系列免押金服务,从几百块的共享单车押金到几千块的房租押金。
2015年4月,主要经营互联网小额借贷的蚂蚁借呗上线。针对的就是当时银行放贷业务里还不怎么重视的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服务。
2017年前三季度蚂蚁小贷的放贷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44.94亿元。这两个数字几乎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在增长着。
就在借呗上线的同一个月里,支付宝还上线了蚂蚁花呗,本质上这就是没有实体卡的信用卡。
蚂蚁花呗的盈利方式也和信用卡一样。银行的信用卡盈利主要通过分期,开通信用卡之后会开放一定额度给用户,然后刺激消费。等你还不上了,再通过收取年化利息普遍超过15%的信用卡分期还款和分期消费来获得利润。
需要审核工资流水,等待制卡寄卡的银行信用卡体验相比,花呗只需要几秒就可以开通,授予用户几百到几万不等的消费额度,免息期最长可达41天。一段时间里,花呗甚至成为了淘宝默认的支付方式。每到双十一的时候,花呗还会自动提升额度,鼓励用户更多的消费。
截止2017年6月末,花呗的净利润收入为10.2亿元。其中90后的年轻用户占到47.25%的比例。
支付宝变成了跟现用银行账户几乎一样的东西:用户往里面存钱,一部分流动资金放在支付宝,一部分投资保值需求的存入余额宝,吃饭、交水电煤气费、购物、转账。想要购买昂贵的商品,既可以在借呗上借钱,也可以用花呗分期支付。
本质上,这些和银行的存款,贷款以及信用卡都是一样的生意。银行对个人的业务,基本上支付宝都有了。不同的是,支付宝不需要全国建网点、不需要让人当面开户。
虽然不是初衷,但支付宝的确推动了金融业的改革
而余额宝的出现则让货币基金以及中国金融的利率市场化获得了极大的推动。
从1993年央行提出“利率市场化”到2004年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下限和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的这一点变化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而改革也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银行没有动力提高活期储蓄的利率。
2012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至1.1倍,但尽管政策出来了,却并没有几家银行存款利率先往上浮动10%。当时,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区别不大,大众投资渠道匮乏,银行虽然也推出理财产品,但是大多数都有几万块的投资门槛。除了存钱,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而余额宝的出现,让对理财不敏感、不了解的人,也熟悉了货币基金这一存在多年的品种。可以说,余额宝开启了全民理财的时代,这个时代里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传统商业银行们。
余额宝出现半年后,也就是2014年2月份春节过后,银行居民活期存款同比大跌6706亿,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同比规模增长了近1万亿。
短短的两年时间之内,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多次调整。最频繁的时候,2014年11月到2015年8月,几乎每隔3个月,存款利率区间上限就往上进行一次调整,从1.1倍增长到1.5倍,甚至连一年期以上的定存上限都开放了浮动。
余额宝背后支付宝推出的一系列金融创新,也极大程度推进了银行业数字化的进程。
马云2008年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银行确实被改变了。近年来除了减免包括银行卡年费、异地取款手续费等在内的多项费用。同时商业银行也加大了在手机应用、移动支付、在线办理业务方面的投入。
其中,招商银行的CIO陈昆德曾经说过,招行的转型就是对标金融科技公司。作为国内数字化做得最好的商业银行,招行的零售业务主要策略就是以手机优先,将所有能搬到网上的业务都搬到了网上以及手机上。
诞生13年的支付宝改变了整个银行业,它和微信支付一起把移动支付变成了一个现实。现在,不做好手机,在线应用体验就没办法获得年轻用户已经成为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余额宝则依靠互联网,线下支付带来的高效和方便逼得银行业不得不放弃缓慢的利率改革,加快提升利率变化、改进了理财服务。
限额之外,还有一系列更具体的监管,结束了支付宝的银行梦
2017年2月,央行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报告里“风险”和“泡沫”两个词不断被提到,报告中称防控金融风险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但监管政策没有公开谈论的是,余额宝等理财市场的大规模发展实际上是抢夺了本来银行低成本吸纳存款的生意。
明显的是,银行的存款增速这几年的确变少了。
央行的数据显示,余额宝推出后银行存款增长幅度始终处于减少的状态,从2013年6月的14.3%缩减至2017年12月的9%。
2017年1月至11月居民储蓄新增3.82万亿元,和前年同期新增的4.54万亿元相比,累计储蓄增长减少了7000亿元的幅度。
余额宝并不是让银行存款流失,而是增大了银行获得存款的成本。
2017年天弘基金的半年报显示,余额宝中有82.95%的资金是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也就是说,用户的钱依然放在了银行里,只不过持有人换成了天弘基金。由于资金庞大,这笔钱的存款利率远比普通活期存款要高。
对于主营业务是靠存款放贷的银行来说,无法以较低的利率获得存款,银行存款成本高了,贷款利率又有央行划定的利率上限、不得私自越过,所以利润可能就少了。
银行的放贷规模还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目前的政策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资产之间的比例不得低于8%。在存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意味着银行放贷规模的利润减少。
另一方面,以余额宝为主的货币基金并不是没有风险。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集中赎回的挤兑风险,虽然余额宝投资的产品多是风险较小的国债、银行存单以及少部分金融债券。但规模达到1.5万亿的余额宝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提现事件,引发的问题会很严重。
这正好是新的监管重点。2017年9月,证监会发布了《对投资基金流动性的风险管理规定》,表明对于重要性较高的货币市场基金将会特别严格要求。
按照规定,基金公司所能管理的货币基金规模最大不能超过该公司风险准备金账户余额的200倍。以余额宝1.5万亿的规模为例,若按照规模的风险准备金200倍来计算,其风险准备金就需要71.5亿元。
而央行也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发布一系列维持金融稳定的政策。其中就有要求支付宝等机构将备付金比例提高到50%,集中存入央行账户中。同时对蚂蚁金服另外两个主要业务借呗和花呗的高杠杆都开始了监管。
2018年年初,央行约谈了蚂蚁金服的相关人员,就支付宝、蚂蚁金服涉及的“高杠杆”融资带来的高金融风险进行排查。
最终并不知道央行和蚂蚁金服经历了怎样的沟通,蚂蚁金服所有的业务都开始对规模进行调整。
今年年初,蚂蚁金服关闭了部分用户借呗和花呗的功能。几天前,蚂蚁小贷业务被传出在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消息。
而对于余额宝的限制则越来越严格。去年10月25日,天弘基金披露余额宝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余额宝三季度的环比增速为8.9%,相较于二季度25%的增速、一季度41%的增速,明显下降。
但这还不够,最终余额宝选择每日限额购买,并关闭了自动转入的功能。
同时,为了符合央行2016年对于银行之间互相拆借钱的同业存款利率进行控制。对余额宝内资金进行配置的天弘基金从2016年开始就大量减少了同业基金的配比。这种借给银行的低风险、高回报的产品曾经被货币基金广泛投资。
天弘基金2016年年报显示,余额宝的资金的配置中有16%用于同业存款,这个数字在2017年降为了3%,与之相应的是,国债和风险较小的金融性债券投资比例则开始上升,最直接的结果是,余额宝的利润连续下滑了。
2017年12月,支付宝开启了新一轮的扫码送红包,几乎在所有的线下店铺里,你总能听到店员和你说“扫一下这个支付宝的码,有好几块钱的红包呐。”
补给用户的钱并不是商家自己拿出来的,而是蚂蚁金服自己的钱。目的就是为了和微信支付抢夺线下支付的市场。需要靠补贴抢市场的生意都不轻松,尤其是当面对腾讯的时候。
银行不好做了,支付宝最重要的事又变成了那个支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