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对期货品种影响全解读

2018-02-06 18:1820071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炉: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出台。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

本文来源:要资讯


摘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炉: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出台。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于期货而言,关注重点在于:


(一)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


(二)继续强调种植面积调减


(三)积极参与全球农业贸易规则制定


(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五)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


(六)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2018年一号文件对期货品种的影响


我们依旧保持去年的态度,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产品整体价格有所支撑,但幅度不如黑色,不具备工业供给侧改革背景、改革路径、改革速度、执行预期,且农产品还特有国储库存用以平抑价格。


重点关注国储库存已经去化,未来可能紧缺的菜油与其他油品之间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玉米2018年震荡为主,继续上涨空间有限,上方有国家抛储压力,以1月以来的央储轮出为例,继续上涨国家将加大抛储力度。下方高粱双反调查等中美贸易对话开启。未来,大麦、大豆、是否双反仍需关注


2018年我国养殖的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相应的全价料市场占比也会越来越大,有利于长期蛋白饲料原料消费增长。前期持有买粕抛油套利的继续持有。


一号文件总部署:“五个新”“一增强”“四梁八柱”


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比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是,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概括为“五个新”和“一个增强”,即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以摆脱贫困为前提,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二是,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举措。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四个强化”,即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强化制度性供给;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人才支撑;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制定国家乡村战略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三是,要求把党管农村工作落到实处。文件提出,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可以说内容亮点多、政策突破点多、工作的重要抓手多。“四梁八柱”可以概括为“八个有”,即有国家战略规划引领、有党内法规保障、有日益健全的法治保障、有领导责任制保障、有一系列重要战略重大行动重大工程作支撑、有对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的部署安排、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也有对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的全面谋划。


一号文件历史回顾及18年工作重点

中国农业从计划经济转向放开农产品价格,05年启动最低收购价,开始十年的收储历程,当然农产品因国家托底收储而呈现高价高库存。14年棉花、大豆不再收储改为直补,15年菜籽收储权利下放,玉米收储价首次降低,农产品经历了几年的价格重挫,叠加前几年全球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产品价格已然回到了历史低点。


在2016年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玉米转种大豆,面积缩减3000万亩。2017年供给侧改革第二年,面积缩减约为2050万亩。棉花、白糖、玉米、菜油去库存力度较大。农业与黑色不同,粮食安全攸关百姓,供给侧改革始终都要围绕“稳、进、新”来开展。2018年,一号文件进一步深化改革,并提出乡村振兴政策。


一号文件的“六大重点”


(一)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


2017年供给侧改革第二年,国储品种继续去库存,各去库存显著,具体如下表。从18年来看,玉米库存依旧压力较大,仍有1.79亿吨库存待消化,其余国储库存压力不大。2018年一号文件继续强调过去两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通过完善拍卖机制、定向销售、包干销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表明国家去库存的决心,今年1月以来,针对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国家提前启动央储轮出,也是这一思路的反映。随着国储库压力锐减,我国农产品定价趋于市场化、国际化,农产品价格在全球大供应的背景下以偏弱为主。

(二)继续强调种植面积调减


1月30日农业部发布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其中再次提出巩固玉米调减成果,继续调减“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在2016年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玉米转种大豆,面积缩减3000万亩。2017年供给侧改革第二年,面积缩减约为2050万亩。虽然说国家继续调减,但种植收益偏向于玉米,预计18/19年玉米种植面积将有所抬升。


(三)积极参与全球农业贸易规则制定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和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秩序,通过一系列措施,挡住谷物的进口。


在2016年1月启动对DDGS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之后,在2018年2月4日一号文件公布的同时,国家商务部启动对高粱的双反立案调查。


2016年1月启动对DDGS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


在过去几年高企的内外玉米价差之下,DDGS作为玉米深加工即玉米酒精的副产品,DDGS内外价差同样巨大,带动进口大幅增加,国家海关数据显示,2013和14年国内进口量在维持在56万吨左右,2015年飙升至681万吨,2016年在双反调查和内外价差大幅收窄的带动下,DDGS进口量大幅下降至307万吨,2017年再度大幅下降至39万吨。


DDGS双反调查的流程与税率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双反调查立案调查后2个月内处于贸易保护期,保护期后即立案调查第三个可能征收临时双反关税,4个月,特殊情况下9个月,1年后公布裁定,特殊情况下延迟半年,最终裁定之后可追溯征收3个月双反关税。当时DDGS双反调查程序如下,2016年1月13日国家启动双反调查,9月23和28日公布初裁决定,自2016年9月23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干玉米酒糟时,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倾销幅度(均为33.8%)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自2016年9月30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干玉米酒糟时,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从价补贴率(10.0%-10.7%不等)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临时反补贴税保证金。 2017年1月11日发布最终裁定,决定2017年1月12日起,对DDGS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税率分别为42.2%-53.7%及11.2%-12.0%不等,征收期限为5年。当时DDGS由于在初裁之后征收临时反倾销与反补贴保证金,未再追溯征收双反关税。


2018年2月4日国家商务部启动对高粱的双反立案调查


高粱作为玉米的饲用替代品,其进口同样大幅飙升,国家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进口8.66万吨,2013年进口107.8万吨,2014年进口578万吨,2015年进口1073万吨,2016年受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带动,进口量下降至665万吨,2017年继续下降至506万吨。


预估:高粱双反调查的流程与税率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参考DDGS案例来看,高粱双反调查自2018年2月4日起立案,2018年4月4日之前为保护期,可能在2018年10月公布初裁决定,征收临时双反关税保证金,这意味着2018年11月之前高粱进口影响或相对有限,最新USDA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美国高粱累计销量517.86万吨,其中对中国销售391.51万吨,对未知目的地销售111.10万吨(根据美国高粱出口占比推断,其中大部分销往中国);出口装船238.05万吨,其中对中国装船227.86万吨。据此来看,2017/18年高粱进口仍可能高达450万吨以上,较前一年度下降幅度或有限,当然,考虑到过往双反调查多由相关产业申请发起,而此次双反调查为商务部直接发起,后续执行可能相对严格,可能在2个月保护期后即征收临时双反关税,如是,则影响力度可能更大。


最终裁决可能在2019年2月4日,特殊情况下在2019年8月4日公布,虽然2011年第一次针对DDGS的双反调查在一年之后未能确立,但考虑到当前去库存政策和中美贸易关系的大背景,我们预计征收双反关税的概率较大,对应2018年11月之后的高粱进口有望大幅萎缩。当然,更值得重点留意的是,后期国家会否提出针对更多农产品的双反调查,如同为玉米饲用替代品的大麦,甚至是中美贸易中重要的品种大豆。

(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是以水稻、小麦为主粮,目前这两个品种仍然有大量的国储库存,并继续实行收储政策。玉米尽管在去库存阶段,但库存依旧是安全的。大豆国储库存偏低,因此,品种种植方面,玉米减面积部分转种大豆,并在转基因安全管理方面严控,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16/17年我国国产大豆增产130万吨至1420万吨,进口大豆9349.5万吨,进口依存度仍然居高不下。2017年我国还对进口大豆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政策:6月质检总局针对进口大豆流向食品领域和种用市场,严查港口进口大豆流向。10月下旬国务院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跨国企业向中国出口大豆必须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原有的转基因证书申请流程发生了一些变化,强化农业部审批职能,未取得GMO证书的大豆将无法进入国内。12月20日USDA称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将只允许进口杂质率不超过1%的美国大豆,此前规定杂质率为1-2%。


从国家鼓励国产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到对进口大豆强化管理,正体现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我们预计2018年类似政策还将延续。在国家继续强调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有望稳步增加。


(五)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环保在2018年仍然会影响饲料和养殖行业。从2016年起,环保就对压榨—饲料—养殖产业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油厂角度,压榨商是耗电大户,环保整治将迫使油厂选择更为清洁的能源供能,油厂的停机限产预计在2018年仍可能看到。


从饲料厂角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污染将进一步改善。养殖环节则更为明显,南方水网密集区域的猪场拆迁,企业环保投入加大是大势所趋。另外随着散养户逐渐退出市场,我国养殖的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相应的全价料市场占比也会越来越大,有利于长期蛋白饲料原料消费增长。


从养殖角度,18年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推动畜牧业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畜牧业助力“农业强”的重大责任;带动亿万农户养殖增收,是畜牧业助力“农民富”的重要使命;开展养殖环境治理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是畜牧业助力“农村美”的历史担当。


18年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2017年至今,《畜禽粪污资源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专门针对猪屁股后边这点事给出了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


1、从养殖角度,畜牧业取得的成就——“三提升、四优化”


1)规模化水平提升。2017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 左右,比 2012年提高 9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2)生产效率提升。生猪饲养和蛋鸡饲养的饲料转化率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10.5% 和10.2%,奶牛平均单产由5.6吨提高到7吨,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肥猪数由 13.4头提高到16头。


3)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全国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4%,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长期保持100%。


4)生产结构优化。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至1300多万亩,新型种养关系加快构建,草食畜牧业蓬勃发展,整体饲料转化率在提升,更有利于节水、节粮、节地,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5)区域布局优化。生猪养殖北移西进,蛋鸡养殖东扩南下,水网地区生猪饲养密度有效缓解,南方长距离调运鸡蛋的情况逐步改善。


6)经营主体优化。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乳品企业 20强市场占有率超过 55% ,35家百万吨级饲料企业的产量占比达62%,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崛起,一体化经营迅速发展,产业链的协调性大大增强。


7)生态环境优化。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5.3%,较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天然鲜草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全面建立,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


2、从养殖角度,畜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从全球化竞争的大趋势看,效率仍然不够高。


众多的小散户拉低了畜牧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上市肥猪比国际先进水平少8-10头,畜禽饲料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10%以上,奶牛养殖成本比发达国家高 40%以上,畜产品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


2)从兴农强牧的大格局看,体系仍然不完善。


面向养殖场户尤其是散养农户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畜牧业产加销联结关系松散、利益分配失衡,畜产品加工流通发育滞后,肉类和蛋品深加工比重低于发达国家25-30个百分点,增值空间受到很大制约。


3)从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看,结构仍然不平衡。


农牧结构上种养分离,区域结构上与资源环境匹配度差,畜种结构上“一猪独大”的耗粮型结构特征明显,产品结构上高端产品和特色产品生产跟不上市场需求,功能结构上生产强生态弱。


3、从养殖角度,畜牧业的规划:


17年一号文件提出生猪养殖转战东北玉米主产区,并设立了2020至2025年为完成5300万头产能,17年已经有部分迁移东三省的养殖企业生猪开始出栏,例如温氏、牧原、雏鹰农牧、天邦等。以黑龙江省为例,2017年初至9月底,全省"两牛一猪"规模场建设项目共计560个。截止9月30日,已有530个建设项目开工,开工率94.6%;这些开工建设的项目中,已竣工项目281个,占开工项目的53%。因此,初步估算,至2025年,东三省仅上市集团的生猪出栏量就达3200万头,约占东三省年出栏量的50%,集约化程度较高。

(六)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一方面,肯定了保险在农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进一步肯定期货,尤其是场外期权对产业推动的作用。


1、  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保险方面,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完全成本保险是在完全保障物化成本基础上,将中低劳动成本纳入到保障范围,隐含了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平均价格,体现了农民的物权收益和劳动力收益,有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低、对农民吸引力弱等现实问题。


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调动农村种粮的积极性。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确保种粮农民收入稳定,可以加快研究探索建立种粮农民收入保险制度由传统的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向用保险等市场化手段调整转变,通过合理设定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构建种粮收入的安全。


从国际经验来看,与物化成本保险相比,完全成本保险包含了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是一种带有准收入性质的保险。而收入保险则是为因自然灾害、价格波动或者二者共同导致农业生产者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提供补偿。与完全成本保险相比,收入保险的保障程度更高。农产品收入保险是美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已覆盖了美国78%的农作物面积和约130个作物品种。数据显示,美国农业收入保险保费金额占农业保险总保费的比重高达83%,农民参保率也在80%以上。“收入险”产品规避了农民最担心的受产量、价格、灾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减少的风险,起到了“定心丸”作用。


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是从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出发,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的功能作用。今年聚焦三大主粮作物,更加侧重保障国计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此外,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的发展,既要顾及小农户的需求,更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障,可以针对不同主体不同的种养殖特点、风险偏好及农业保险需求特征,设计不同的农业保险产品,以提高他们的农业保险需求,即对“小散户”提供国家全额补贴保费的巨灾型农业保险,提供基本风险保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层次的高保障收入型保险。


目前的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2017年,大商所在组织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中,在大豆、玉米品种上开展了9个收入保险试点,在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保障农民收入、助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保险是将风险从农民手中转移至期货期权市场,因此,农业保险与期货期权对冲密不可分。


2015年,大商所在场外期权试点的基础上首创“保险+期货”模式,引起广泛关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各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到2017年,大商所试点项目达到32个,覆盖了7个省区,8家保险公司联合25家期货公司为70.8万吨玉米和11.5万吨大豆提供了保险保障。“保险+期货”模式迅速复制推广,棉花、白糖、天然橡胶等价格或收入保险在全国纷纷登场。


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在2017年共开展了79个试点项目,总试点规模80万吨,交易所的补贴额度也达到1.3亿元。2017年华泰期货场外期权交易量稳步增加,全行业排名第一,全年名义金额接近1900亿元,占市场份额超70%。从期权应用上来看,绝大多数交易来自于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模式,例如:产业客户的套期保值、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保险+期货”项目、“嵌套期权的结构性贸易”、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保价服务等,切实为农户、为农产品企业解决了长期困扰其发展的一些问题。


“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期权”与原有方式的差异——基差贸易


新方式与旧方式的差别在订单农业采用基差贸易方式,保障农民粮食销售对象提前确定、销售价格灵活选择。


以基差贸易合同的方式实现了“订单农业”,进一步延伸了“保险+期货”的保障范围。试点九三集团以大豆收购方参与到“保险+期货”试点中,以“期货+基差”的方式为当地农户提供了粮食收购合同,提前确定收购农民的大豆,农民可以在约定期限之前的任一交易日收盘前选择当日期货价格实现定价。“订单农业”与收入保险相结合,为农民种地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基差采购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农户可以通过期货盘面价格选择合适的时间和价格售粮,销售方式更灵活、便捷。将基差贸易模式从销售端推广到采购端,让农民的粮食销售渠道有了确定性,能更好地保障农户利益、助力农户销售粮食,使农民运用期货成为可能。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助于企业锁定货源、降低成本。


至此,基差贸易从油脂油料端扩展至所有农业品种。


2018年一号文件对期货品种的影响


我们依旧保持去年的态度,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产品整体价格有所支撑,但幅度不如黑色,不具备工业供给侧改革背景、改革路径、改革速度、执行预期,且农产品还特有国储库存用以平抑价格。


重点关注国储库存已经去化,未来可能紧缺的菜油与其他油品之间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玉米2018年震荡为主,继续上涨空间有限,上方有国家抛储压力,以1月以来的央储轮出为例,继续上涨国家将加大抛储力度。下方高粱双反调查等中美贸易对话开启。未来,大麦、大豆、是否双反仍需关注


2018年我国的养殖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相应的全价料市场占比也会越来越大,有利于长期蛋白饲料原料消费增长。前期持有的买粕抛油套利继续持有。


4
标签:期货 品种 中央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广东金融监管局:支持碳排放权等期货品种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

2022-08-03 15:04
13906

国务院发文:进一步丰富商品期货品种

2021-09-06 14:10
14289

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上市交易

2018-09-04 09:16
23412

“冬病夏治” 边缘化期货品种“入伏”

2018-07-31 09:09
7855

郑商所:2018年将稳步推进涉农期货品种上市

2018-02-08 11:36
4622

郑商所:稳步推进红枣等涉农期货品种上市

2018-02-07 11:43
448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