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仍是非洲发展瓶颈 共建海外园区是出路

记者 刘馨蔚 | 2017-12-02 23:25 1343

记者从近日“提升中国在非投资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研讨会——基础设施专场”会议中获悉,过去10年中,非洲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质量分别下降

记者从近日“提升中国在非投资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研讨会——基础设施专场”会议中获悉,过去10年中,非洲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质量分别下降了6%和3%。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非洲大陆整体的基础设施水平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在扩大。

 

未来4年,非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二快地区


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近年有所放缓,增速从2000年至2010年间的5.4%下滑至2010年至2015年间的3.3%。如果从国别来看,各国经济发展分化明显,两类经济体受挫严重:卷入地区动荡的北非国家和非洲石油输出国。然而,非洲的社会经济基本面强劲。非洲是老龄化世界中的一片年轻“绿洲”,其劳动力人口将在2034年前超过中国和印度。此外,非洲城市化进程迅速,消费及商业支出快速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未来4年,非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二快地区。


非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在过去五年从4.1%(2000年至2010年)提升到了4.4%。


总体而言,非洲大陆处于上升通道,蕴藏着难以低估的投资机遇。非洲的消费者及商业支出已达4万亿美元,并在迅速上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前进的雄狮(二)实现非洲经济体的潜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按照当前的增长轨迹估算,这个数字或将在2025年达到5.6万亿美元。


非洲对加工食品、饮料、汽车、卡车及建筑材料等多类制造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如果能够充分响应这些需求,至2025年,非洲制造业的产出将翻一番,接近1万亿美元,远超当前趋势的预测值6400亿美元。


报告中提及了非洲各国政府需要特别关注的六大领域:加强对国内资源的利用、大胆拓展经济多样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一体化、培养未来人才以及确保城市化健康发展。


目前,非洲正在从进口产品转向本土制造,这一过程将提供四分之三的非洲制造业机遇。目前,非洲市场上的加工食品、饮料、金属制品及其他贸易不便的商品中,三分之一来自于进口品。而在东盟国家,该比例为20%。


此外,出口也蕴藏着大量商机。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潜力尤其可观。当前,非洲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仅占全球总量的1%,中国占35%;且非洲增长较缓慢,年增幅仅为3%,而越南为18%,孟加拉国为14%,印度为11%。但非洲劳动力成本为全球最低,一些非洲国家已经可以在国际市场与工资成本不断上升的中国展开竞争。


目前,非洲有400家企业实现了超10亿美元的年收入。与全球同业相比,整体而言这些企业增长更快,盈利更丰厚,但是仍然任重道远。除南非以外,非洲其他国家拥有的大型企业数量仅为同类新兴国家的60%。在年均收入方面,非洲企业也尚不足新兴市场企业的一半水平。

 

基础设施仍是非洲发展的主要瓶颈,投资缺口亟待解决


今年5月,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挥舞旗帜,肯尼亚蒙巴萨至首都内罗毕铁路(下称“蒙内铁路”)的首辆货运列车正式启程。这条“世纪铁路”全长480公里、合同金额38.04亿美元,将东非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连接在一起。此前,中国路桥与肯尼亚铁路公司在蒙巴萨为蒙内铁路签署了运营及维护合同。中国路桥母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交建”)称,蒙内铁路运维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海外中国铁路“走出去”从工程建设走向产业链上游,有助于带动中国铁路装备、产能全方位走出去。


然而,基础设施仍是非洲发展的主要瓶颈,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缺口。非洲开发银行高级合规长Mbianyor Bakia指出,基础设施的特殊性使得吸引私人投资者比较困难,非洲各国应探索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养老基金或开发银行的绿地融资。


据了解,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是非洲基础建设融资的主要提供方之一。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指出,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期长,回报率的高低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好坏,风险系数较大,所以民间资本不太愿意进入。


“要增加全球的基础设施投资,必须由政府资金作为先导,再加上一些国际机构的资金作支持。但是基础设施的需求量过大,仅仅是政府资金或多边机构的资金远远不够。”林毅夫认为。


林毅夫建议,可以将政府的资金与民间投资基金结合在一起,给民间投资基金减少一些风险,回报提供一定的保障。特别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把项目选好,考虑项目的合理性,做项目的同时承接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为国家带来繁荣;二是给民间投资资金优先权,回报优先考虑民间资金。这样就可以动员大量的民间资金进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或者通过投资债券的方式提供资金。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战略与咨询部副主任尚升平呼吁,深化各国金融机构合作,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降低跨国企业的交易成本;希望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通过推动支付体系合作和普惠金融等途径,促进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和互联互通;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际基建领域,参与投资与运营。

 

海外园区将是未来中非合作的主要形式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中非经贸合作愈加频繁。大量中国资本与非洲当地项目对接,共建开发区的形式,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非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中国与赞比亚两国共建的“境外贸易合作区”是海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典范。早在2003年,中国有色集团与赞比亚政府共同发起建立了赞比亚有色工业园区。园区有中赞双方合资公司负责运营与管理,并享受赞比亚当地政府的税收等政策优惠。


中国有色集团与赞比亚政府的成功合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资源互补。赞比亚当地生产矿产,但以原材料贸易为主,缺乏技术和运营能力。中国有色集团不仅带去新技术,还携资本共建园区,给当地带来了新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贡献了税收。


除了赞比亚,中国与非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有合作。不同资源属性的企业集团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利用优势资源互补,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由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主要主导的产业为纺织服装、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新型建材及精细化工,总规划面积达9.12平方公里。


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中尼经贸合作区,是由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进行管理,主要的领域为制造业、产品装配业、现代物流业、城市服务与房地产业,总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


“海外园区建设是‘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能够有效解决中国产能过剩,为中国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增长点。”尚升平具体分析道,海外园区开拓和建设是资本和劳动两种资源重新匹配优化的过程;海外园区为企业抱团“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降低运营成本;海外园区是需求资源最有配置的基地,产业聚合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


尚升平介绍,目前,中国到非洲投资的主要领域包括能源、建材、矿产、服装、轻工、机械制造、交通、电力、家用电器等,已经建设的园区超过20个,投资额超过305亿元人民币,累计纳税超过36亿元人民币,解决当地2.6万人就业,通过中国投资的产业园区的经济贡献则更高。


0
标签: 基础设施 非洲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