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贷消费轻松?小心落入商家圈套
租房分期付款、培训上课分期付款,甚至旅游健身都能分期付款。听起来分期付款似乎给消费者减轻了不少压力,但很多人却因稀里糊涂使用了分期贷而惹上麻烦,甚至被骗钱。
租房分期付款、培训上课分期付款,甚至旅游健身都能分期付款。听起来分期付款似乎给消费者减轻了不少压力,但很多人却因稀里糊涂使用了分期贷而惹上麻烦,甚至被骗钱。此外,培训机构跑路、中介毁约、旅行社甩单等情况也多有发生。消费者在无法享受到购买的服务的同时,还需要还清贷款,落入了一个个圈套中苦不堪言。
面对有可能遇到的骗局,警方提示市民:正规的贷款机构一般为公开营业场所,有公开联系方式和营业执照等手续,在进行信用贷款时还需要相关手续,比如身份证明、工作证明等资信材料,并且因为没有抵押物,因此一般放款额度不会很高,最重要的是,银行、正规贷款公司都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贷前支付手续费或利息等费用。如果遇到商家出现恶意卷款跑路等情况,应及时报案。
【骗局1:无需任何担保】此类骗局中的“贷款”几乎不设立任何贷款条件,无抵押无担保,且利息很低。
【骗局2:贷款要先交费】当求贷者动心后,骗子们会利用各种理由要求先收取费用,比如“利息、律师费、核实费、保险费、手续费、保证金”等等。
【骗局3:贷款利率奇低】银行的贷款利率相较于其他贷款机构,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如果借款人在网上申请小额贷款时,贷款机构宣称自己的贷款产品和银行贷款产品利率相同甚至更低,那么很可能就是骗子。
【骗局4:只需身份证办理】放贷条件容易,不需抵押也不需查看收入情况,基本上是一个身份证就可以贷款。
【案例1:贷款去自考机构却跑路】刘女士在一家游戏公司上班,为了提高学历在网上搜索“自考”相关信息。她发现北京巨人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巨人时代”)注册已经十余年,认为比较可靠。今年10月底,她和朋友前往位于建外SOHO的一栋写字楼内,分别报了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专科和中国人民大学自考本科的培训课程。谁知,上周她突然发现学校“人间蒸发”了。
让她更加发愁的是,她交纳的培训费和报考费用都是通过贷款。“这几天我不断收到催缴贷款的通知,真是烦死了。”刘女士说,报名时老师以免息、审核快速宽松等优点推荐她通过分付君、课栈等网贷平台贷款交费,她选择分付君贷款近2.4万元,按12期还款,每个月还款2000元。
但是课还没有上,培训机构跑路了,而她的贷款却还要继续还,这让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除了学费,还有4000元学位证费用收据。”经历同样遭遇的陈女士说,被骗学员还有不少,其中不少学员都是通过网贷平台贷款报名。“我们打工挣点钱不容易,考证书没考成,还不断收到催缴贷款的通知,太难受了。”她无奈地说。
学员们纷纷希望中止贷款。而网贷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解除分期还款的申请需由机构发起,此前个人仍需要继续偿还贷款。可是,事发后,该培训公司官网处于瘫痪状态,公司所在地也都人去楼空,学员们的维权陷入困境。
【案例2:本是交房租怎料被贷款】不久前,小李在网上找到一条租房信息,联系人王女士自称是一家公寓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着急租房的小李很快约时间看房子。他们很快谈妥租期一年、月租670元,她先交一个月的房租和700元押金,以后的房租按月支付。
小李说,交钱时,中介人员把她的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拿去安装所谓的第三方软件,称以后每个月房租就由该软件自动从银行卡上划扣。“她把我的证件拿走时,说是例行公事,我也没有多想。”她说,在办完手续后,就在电子版的房屋租赁合同上签字了。第二天,小李收到一条贷款APP“会分期”发来的短信,提醒合同已生效,每月还款日2日。“我收到短信后,也没有在意,以为是垃圾短信,然后就把这件事忘了。”小李说。
很快,小李到银行咨询贷款业务,她却被告知身上已经有贷款。这时,她才发现微信里关注了“会分期”的公众号。她在里面查到一份电子版的资金信托贷款合同,甲方是一家信托有限公司,乙方是她本人,主要内容是她与会找房(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及房屋中介公司已签署分期服务协议,同意由会找房指定的资金方向她提供租房贷款用于承租,贷款金额6927.8元,贷款年利率10%。
此外,小李又在“会分期”的公众号里搜出一份委托扣款授权书和分期服务协议,乙方都是她本人。这笔莫名冒出的贷款让小李吓一跳,她赶紧联系中介人员,对方却否认“会分期”是贷款。
“明明是交房租,怎么变成还贷款了?”合同里赫然显示的“贷款”二字让小李担心将来自己的个人征信会受到影响。“对于房租,我每个月的收入足够支付,根本不需要贷款。而且,万一租住的房屋出现意外,我不继续租了,我为期一年的贷款却还一直背在身上。”这些问题让小李十分担忧。
【专家主张:培训推荐网络贷款应承担责任】警方有关反电信诈骗专家表示,近年来,商家卷款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预付费、运营压力大、资金监管不到位等特点导致其具有较高财务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应做到详细尽调、审核的义务,预付款贷款需要更充分的风控审核。”他认为,从经济角度来说,金融产品本身存在瑕疵,消费者无法继续享受服务还要向借贷机构还钱并不合理。但是从法律层面,这却是另外一回事。“双方都有合同关系,消费者需要对借贷公司负责。”
此外,他认为,网络小额贷款大量业务是跨界合作的产物,资金来源、获客导流、逾期催收等可能是不同主体所为。在贷款过程中,一旦平台出现问题,往往借款人权利保护缺乏支持。如果可以确定,是培训机构向消费者推荐网络借贷机构,可认为两者有事实合作关系,应该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