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追求三边均势货币格局
2009-06-17 15:44823
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日前表示,作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官方外汇储备的中国,并没有抛弃美元的打算,有关超主权货币的想法目前尚在学术层面探讨。中国官方 的上述表态,既是基于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与金融格局的理性评估,也是在日渐复杂的多边博弈情况下打消金融主导国顾虑以维护中国切身利益的现实考量。
美元独大格局应该改变
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这个关乎主要经济大国核心关键利益问题上,主张改革的一方仅有热情和理想是不够的,还要看到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程度。从治理全球经济 失衡,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格局早就应该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参与者也一直没有停止这方面的努力。
例如,十年前诞生的欧元就是当时经济规模比肩美国的欧盟试图抗衡美元霸权的一种尝试;日本在上世纪末也曾试图说服亚洲国家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 系。只是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推出的欧元,尽管是区域国家建立超主权货币以增强欧洲货币话语权的一次革命性尝试,但由于内在的制度性困难,尤其是缺 乏统一的政治基础,使得欧元难以成为美元的真正替代者。何况作为欧洲首席金融强国的英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一直不肯让英镑退出历史舞台,严重扯了欧元的后 腿。
至于胃口曾经很大但战略眼光欠缺的日本,本有机会在上世纪80年代将日元打造成世界级货币,但日本的雄心最终毁于美国精心设计的 “广场协议”。欧元和日元的跌宕起伏表明:战后至今,全世界最有资格玩金融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欧洲和日本尽管是美国在政治和战略上的盟友,但在 表征国家特权符号的货币问题上,美国绝不容许哪怕是盟友的实质性挑战。
不可低估美国逆境调整能力
德国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说过:“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也就是说,在支撑一国货币作为世界主导货币的综合基础彻底崩溃之前,竞争对手要想取代既有货币的主导地位并不现实。
从历史来看,英国其实在20世纪初就在综合国力方面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了,但若不是二战耗尽了英国的财富并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国力,英国是不会在1944年将国际货币统治权交给美国的。
而今,尽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与金融危机部分削弱了美国的经济,以至于花旗和通用这样极具指标意义的公司被道琼斯指数抛弃。但若依此判断美国正在失去 经济竞争力,或者说预示着美国将迎来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的多米诺骨牌般倒塌,未免过于看淡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也低估了美国经济在逆境中的调整能力。
谁也不应忽视这样的事实:美国蒸发的只是以美元计的金融资产价值。美国仍然拥有举世无匹的科学技术和相当稳健的社会制度。以埃克森美孚、沃尔玛、通用电 气、英特尔、微软、Google等为代表的美国企业仍然是业界高手;由于政府救助而部分恢复元气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美国十家大银行,已获准偿 还68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资金,昔日呼风唤雨的美国金融业似乎正在卷土重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美国在全球各个领域的战线并没有因为经济与金融危机而收缩 多少。或许,这是因为危机并没有触及美国的根本利益,也没有对国家财富造成实质性损失。在这种情势下,建立超主权货币不具可行性。
应及早布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不过,尽管从操作层面来看,现阶段讨论建立超主权货币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但是充分的学术探讨却可以为后续的机制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案选择。
对于即将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中国来说,有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设想,既是求解世界经济失衡难题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中国经济利益的必然选择。当下, 中国在拿出一部分真金白银来帮助各国渡过这场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同时,完全可以也应该整合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积极准备新的国际金融与货币体 系的机制设计,并在适当时机公布改革路线图,及早布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当然,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建立能够有效规避道德风险的超主 权储备货币,是符合人类理想的终极目标;不过,在既有的约束框架下,中国的现实追求应该是:力争在十年内形成美元、欧元和“中元”(人民币)的三边均势货 币格局。美国也承认,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如今已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支平衡性力量。中国需要做的是,如何以经济和贸易实力为基础,稳步推进人民 币国际化。
笔者认为,五年之内,人民币要争取成为中国与大部分经济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并逐步成为货币互换的主 要币种之一;在此基础上,中国应努力锻造金融竞争力,强化金融体系稳健,积极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以开放的金融胸怀、高度的国际责任感、广受认可 的金融气质,创造有利于人民币成为比肩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的外部支持环境。力争在十年之内使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缔造美元、欧元和“中元”(人民 币)的三边均势货币格局。
(本文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美元独大格局应该改变
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这个关乎主要经济大国核心关键利益问题上,主张改革的一方仅有热情和理想是不够的,还要看到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程度。从治理全球经济 失衡,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格局早就应该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参与者也一直没有停止这方面的努力。
例如,十年前诞生的欧元就是当时经济规模比肩美国的欧盟试图抗衡美元霸权的一种尝试;日本在上世纪末也曾试图说服亚洲国家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 系。只是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推出的欧元,尽管是区域国家建立超主权货币以增强欧洲货币话语权的一次革命性尝试,但由于内在的制度性困难,尤其是缺 乏统一的政治基础,使得欧元难以成为美元的真正替代者。何况作为欧洲首席金融强国的英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一直不肯让英镑退出历史舞台,严重扯了欧元的后 腿。
至于胃口曾经很大但战略眼光欠缺的日本,本有机会在上世纪80年代将日元打造成世界级货币,但日本的雄心最终毁于美国精心设计的 “广场协议”。欧元和日元的跌宕起伏表明:战后至今,全世界最有资格玩金融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欧洲和日本尽管是美国在政治和战略上的盟友,但在 表征国家特权符号的货币问题上,美国绝不容许哪怕是盟友的实质性挑战。
不可低估美国逆境调整能力
德国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说过:“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也就是说,在支撑一国货币作为世界主导货币的综合基础彻底崩溃之前,竞争对手要想取代既有货币的主导地位并不现实。
从历史来看,英国其实在20世纪初就在综合国力方面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了,但若不是二战耗尽了英国的财富并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国力,英国是不会在1944年将国际货币统治权交给美国的。
而今,尽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与金融危机部分削弱了美国的经济,以至于花旗和通用这样极具指标意义的公司被道琼斯指数抛弃。但若依此判断美国正在失去 经济竞争力,或者说预示着美国将迎来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的多米诺骨牌般倒塌,未免过于看淡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也低估了美国经济在逆境中的调整能力。
谁也不应忽视这样的事实:美国蒸发的只是以美元计的金融资产价值。美国仍然拥有举世无匹的科学技术和相当稳健的社会制度。以埃克森美孚、沃尔玛、通用电 气、英特尔、微软、Google等为代表的美国企业仍然是业界高手;由于政府救助而部分恢复元气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美国十家大银行,已获准偿 还68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资金,昔日呼风唤雨的美国金融业似乎正在卷土重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美国在全球各个领域的战线并没有因为经济与金融危机而收缩 多少。或许,这是因为危机并没有触及美国的根本利益,也没有对国家财富造成实质性损失。在这种情势下,建立超主权货币不具可行性。
应及早布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不过,尽管从操作层面来看,现阶段讨论建立超主权货币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但是充分的学术探讨却可以为后续的机制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案选择。
对于即将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中国来说,有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设想,既是求解世界经济失衡难题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中国经济利益的必然选择。当下, 中国在拿出一部分真金白银来帮助各国渡过这场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同时,完全可以也应该整合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积极准备新的国际金融与货币体 系的机制设计,并在适当时机公布改革路线图,及早布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当然,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建立能够有效规避道德风险的超主 权储备货币,是符合人类理想的终极目标;不过,在既有的约束框架下,中国的现实追求应该是:力争在十年内形成美元、欧元和“中元”(人民币)的三边均势货 币格局。美国也承认,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如今已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支平衡性力量。中国需要做的是,如何以经济和贸易实力为基础,稳步推进人民 币国际化。
笔者认为,五年之内,人民币要争取成为中国与大部分经济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并逐步成为货币互换的主 要币种之一;在此基础上,中国应努力锻造金融竞争力,强化金融体系稳健,积极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以开放的金融胸怀、高度的国际责任感、广受认可 的金融气质,创造有利于人民币成为比肩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的外部支持环境。力争在十年之内使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缔造美元、欧元和“中元”(人民 币)的三边均势货币格局。
(本文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