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之年!2017年金融科技十大关键词

2017-12-27 17:226933

变局之年!2017年金融科技十大关键词

 1.扎堆赴美上市

  Fintech公司在2017年掀起境外上市浪潮。除了2015年上市的宜人贷,截至目前,乐信、趣店、和信贷、拍拍贷、信而富、简普科技6家金科企业赴美完成IPO。另两家金融科技公司众安在线与易鑫集团也于今年在香港完成挂牌。

  然而,现金贷监管渐次落地,多家Fintech公司市值较高峰缩水,股价连跌。于上周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乐信集团,融资额更是从5亿美元降为1.24亿美元。此外,趣店市值也难回巅峰,从上市时的百亿美元跌至几十亿美元。

  从财务状况来看,除简普科技外,以借贷业务为主的其余六家公司业绩受监管影响甚微。三季报显示,趣店、和信贷营收增长均超过300%,拍拍贷增长244.90%,信而富和宜人贷分别增长62%和73%。同时,这些公司净利润同比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砸下血本。其中四家公司的单季度研发投入合计高达两亿,几乎可以和国内大中型证券公司相媲美。其中,信而富研发费用的占比是几家平台中最高的,为51.38%。

  明年或会有更多金科公司加入境外上市的大部队,据悉,陆金所、随手科技正在为赴美上市做准备。

  2.网贷“急刹车”

  高利润促使现金贷在2016年下半年持续升温。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现金贷业务的平台多达2693家,其中通过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达1366家。

  后续现金贷的畸高利率、零征信、多头借贷、暴力催收等一系列问题也暴露于聚光灯下,监管层开始加强现金贷的整顿,利率超过36%以及无牌照经营的现金贷平台将被淘汰,助贷通道也被暂时封锁。

  现金贷监管趋严催生了网络小贷市场的火热,网络小贷牌照一度遭市场疯抢,转让价格被炒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告参设网络小贷公司,为网贷市场的火爆又添了一把火。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22日,全国共批准了213家网络小贷牌照。

  好景不久,监管暂停批设网络小贷的通知,并启动对网络小贷的融资排查。目前,按照整治办要求,多地区发布网络小贷的排查整治时间表,重点排查是否主要以自有资金放贷,通过网贷中介融资、向股东融资是否为股东自有资金。

  网络小贷利用杠杆融资“监管套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3.消费金融冰火两重天

  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爆发式增长,作为消费金融行业重要的参与者,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分化加剧:拥有场景、流量和数据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在消费金融业占据优势,同时,一大批网络小贷和P2P也切入该领域;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受限于场景和数据等制约要素,发展相对较慢。

  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奋力拓展线上线下资源,今年以来整体业绩增长强劲,九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上半年实现盈利,马上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和华融消费金融均实现同比扭亏为盈。其中,招联金融增幅惊人,上半年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982%。与之相反的是:杭银消费金融上半年仍然亏损474万元;北银消费金融则收获行业最大罚单,罚款近千万元,相关高管也被行业禁入。

  监管趋严之下,“现金贷”的整治波及消费金融公司,没有自主获客渠道和风控系统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受到较大冲击。

  一个可预见的未来是:在严监管之下,预计小贷公司和P2P等市场份额下降,合规自主经营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更大的机会。

  4.消费信贷ABS狂奔

  今年以来,居民个人快速加杠杆,使得消费信贷ABS猛增。目前,消费信贷ABS已是交易所证券化产品总发行规模最大的基础资产类别。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个人消费贷款ABS产品共计发行了105单,发行金额达2431.66亿元,同比增长2.87倍,成为今年最出彩的产品类别。

  消费信贷之所以大幅扩张,一方面是互联网线上消费和手机终端消费的普及促进了社会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的增长;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加入消费信贷战局,业务创新扩张极快。

  然而,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一直处于高位。据统计,目前个人消费贷累计违约率水平最高已达30%左右,大部分亦处在15%~25%之间。同时,有些消费信贷的资产已经暴露出多头借贷以及取现类消费贷款的用途不明等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小贷的强监管,杠杆资金来源被封堵,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ABS发行量受限。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消费信贷ABS行业巨头均受到影响。

  5.AI打开商用场景

  2017年,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逐步打开应用场景,包括征信、大数据风控、反欺诈、智能客服、智能投顾以及智能投研。

  目前,指纹付款、扫脸取款,虹膜识别等反欺诈功能也已不再新鲜,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智能征信和审批已经在后台开始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智能客服可解决客户大部分问题并推荐相关产品,极大提升客服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已可以帮助C端客户进行资产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的风险与投资目标等信息向客户推荐最优资产类别。据悉,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一次可配置产品11只,其智能投顾系统则对3400多只公募基金进行分类优化和指数化编制,每天做107万次计算,得出适合投资者的优秀风险收益曲线。

  而在B端,智能投研帮助基金、私募以及银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记者获悉,已有公募利用智能投研平台快速获取信息、快速阅读报告以及分析研究。

  6.支付攻伐战正酣

  今年,清算组织由原来的寡头变成双头,竞争格局凸显。

  首先,为了加强互联网支付的监管,今年8月,央行宣布成立网联,第三方支付企业将不再直连银行:所有网络支付要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支付机构内部的跨行资金流动必须经由网联平台清算。网联掌握支付机构的资金流向,此举可避免第三方支付在监管上的漏洞和风险问题。

  双十一成为网联的首秀。因今年支付宝只向网联切量五成,相当于承担来自支付宝一家的银行卡交易笔数大概为8.18万笔/秒。据了解,网联的平台满配峰值是支持18万笔/秒,首秀获得成功。

  其次,央行上收备付金。央行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按照要求,今年4月17日起,共有258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上缴备付金。这也宣告第三方支付“吃利差”时代终结。

  7.P2P合规化加速

  P2P备案、存管等硬指标使得行业门槛水涨船高,行业挤出效应更甚。截至11月,正常运营平台共1954家,相较两年前高峰时期的4000多家,惨遭腰斩。

  作为P2P合规的基本条件之一,近期,上线银行存管的P2P数量在激增。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46家银行布局网贷平台资金直接存管业务。今年6月初,完成存管上线的网贷平台仅有211家,而到12月份,已有 677家平台完成存管上线。

  此外,多家大型网贷平台已经为响应去刚兑政策,取消风险准备金,并积极提供信息披露以及备案材料。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一年有余,截至11月末,接入该平台进行信息披露的会员单位已达199家。

  而对于整改进展,据记者多方了解,各地差异较大。目前,依旧有不少大平台还不达标。同时少数合规平台把风险准备金变为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或通过保险方式为投资人花式兜底。

  8.酝酿中的信联

  在目前监管设想中,“信联”将是一个有望破除各个现有互联网金融平台“各自为政”的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

  此前,业内大多是通过小范围联合共享、基于多头借贷等行为大数据模型等进行风险防控,但效果有限,也难以全行业普及。酝酿中的信联,似乎筹建进入实质阶段,据悉目前已选出新机构董事成员,轮廓渐渐明朗。

  对于“信联”的筹建,有一个至今一直被质疑的大难题——8家征信机构自身能否率先完全打破平台、数据共享?最新传出的做法是,“信联”瞄准的是个人征信相关的金融数据,传统金融之外的全国数千家网贷、地区小贷、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中小微金融机构、互金公司才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信息来源。

  9.区块链破局

  8年暴涨2600万倍、5个交易日比特币价从最高2.2万美元跌至逼近1.1万美元近乎腰斩……

  今年以来比特币价行情暴涨暴跌、惊人财富溢价的吸睛效应,带来一波数字货币热潮;作为数字币背后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已有落地场景。如金融清算层面,区块链被京东金融应用于ABS云平台系统,来提高资产证券化系统的透明度和可追责性。

  展望未来,跨境支付和清算、供应链金融管理、大数据资产交易、保险等被认为是区块链最有可能规模化落地的几大领域。然而,不应回避的是,国内区块链建设方面技术还不成熟、行业投入参差不齐。

  今年上半年,市场上各类 “山寨数字币”一度猛增至上千种,假借区块链之名野蛮生长;而因为监管真空,再加上暴富神话炒作,ICO(代币发行)充斥炒作乱象、成为少部分人大肆投机圈钱游戏,最终引发监管关注,数字币内地直接交易平台被关停。

  如何让区块链回归革新金融技术及应用本身,对监管者、市场参与者仍是明年待解之题。

  10.云上战争打响

  一场不见硝烟的云上战争,早已打响。商业银行的转型需求与成本压力,让监管部门认识到金融上云的必要性,因此提出未来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信息系统须全部迁移至云计算平台,其他核心系统分批上云。

  金融上云的刚需催生了云服务提供商业态,而目前,互联网系早已规模化覆盖客群,银行系也在今年谋动。

  互联网系云服务商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以腾讯金融云为例,一个最新的数据是,腾讯云在国内的金融客户超过6000家,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大金融企业。在银行领域,腾讯金融云已覆盖四大行;在保险行业,领域内超过80%的新筹建的保险公司采用腾讯云作为全业务支撑平台业务;在证券交易所领域,香港交易所在国内的交易中心就是采用腾讯金融云混合云的模式构建的创新型交易所。

  互联网系云服务商争夺城池的同时,商业银行也以发起设立子公司的形式,以独立载体研发并输出云平台服务。目前两大银行系云服务商兴业数金(兴业银行旗下)、招银云创(招行旗下),着重搭载承接核心交易业务的私有云,并且在产品中同步输出各自的标准化业务流程。

  金融云格局远未定,两大阵营内也都还在前期跑马圈地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明年这一领域的战争会更激烈,而一个好处是:反推整个金融业务的成本进一步缩减。


2
标签:之年 年金 变局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4-10-25 15:29
83123

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

2023-09-19 16:16
60603

宁波东海银行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

2023-09-17 13:31
457

构建产融共赢新生态!2023年“金融惠侨”银企对接会举行

2023-04-20 15:40
122974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会议

2023-02-24 15:14
47368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2023-02-16 14:53
3544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