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及应对策略

季凯文 | 2017-12-22 15:51 44156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杂志(ID:zggqgl)作者: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 季凯文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我国必须抢抓人工智能发展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杂志(ID:zggqgl)

作者: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  季凯文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我国必须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将人工智能纳入科技创新的优先领域,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加大力度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遇;策略

  

人工智能是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产生具有类人智能的计算系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度发展,人工智能从长期的“不温不火”状态骤然变热,在全球掀起一股新的发展浪潮。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必须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机遇,抓紧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1
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1.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纷纷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在国家战略层面加紧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力图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1)美国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2016年12月又发布《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可见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之高。


(2)日本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增长战略的优先领域。2016年5月,日本文部科学省确定“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综合项目”(AIP项目)2016年度战略目标。2016年6月,日本政府发布《再兴战略2016》,将人工智能发展列为十大复兴战略之首。今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化路线图,计划分3个阶段推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3)英国将人工智能列为“脱欧”后现代工业战略的核心。2016年9月,英国下议院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发布《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2016年11月英国科技办公室发布《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今年1月,英国政府制定现代工业战略,重点支持发展人工智能、智能能源技术及机器人技术。


(4)德国将人工智能列为“工业4.0”计划的核心。德国对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工业4.0”计划当中,涉及到的机器感知、人机交互等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


2.全球互联网科技巨头争相布局人工智能

       

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机遇,国内外互联网科技巨头把发展重心转向人工智能,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布局。


(1)从国际看,Facebook将人工智能列为其未来十年的三大业务支柱之一,IBM重点布局认知计算和类脑芯片,谷歌将其发展战略从“移动先行”转向“人工智能先行”,微软成立的投资基金将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Alexa语音助手有望成为亚马逊的第四大业务支柱。


(2)从国内看,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成熟度高,百度的人脸识别准确率达99.7%,高精度地图覆盖率大于1万公里、相对精度达厘米级,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错误率已降至3.7%、中英同声传译准确率可达80%,腾讯着力在云端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处理大数据,联想、华为和京东等企业也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积极布局。


2
重大机遇

    

1.人工智能技术壁垒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人工智能技术壁垒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各大经济体均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均处于投入探索阶段。根据乌镇智库、网易科技及网易智能联合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达到15745项,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达到146笔,位列世界第三,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而国内除北上深广外,其他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且北上深广人工智能发展也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创业公司数量偏少。截至今年5月,全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约为366家,其中77.3%的创业公司分布在北上深广,浙江和江苏所占比重分别为7.4%和6.0%,其他省市所占比重合计为9.3%。


2.人工智能迈入深度学习、应用深化的3.0时代

       

当前,人工智能进入第三次浪潮。随着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等技术日渐成熟,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工业、驾驶、家居、医疗、教育、金融及安防等领域,并对许多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截至今年5月,在我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中,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创业公司分别达到96家和92家,占比分别为26.2%和25.1%,自然语言处理创业公司达到77家,占比为21.0%,智能驾驶、深度学习也是比较热门的领域。特别是在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态势不断增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推动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关键在于加快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及其在传统行业的推广应用。


3.人工智能新一轮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自2016年起,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政策级别明显提升,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1)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2)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提出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 


(3)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系统布局,并确立了“三步走(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目标。


(4)今年全面启动实施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被列入其中,这充分说明在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人工智能成为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


3
应对策略

    

1.将人工智能纳入科技创新优先领域,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

         

(1)布局实施一批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围绕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整合产学研资源,深入实施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计划,加强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布局,优先支持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动面向人工智能的基础软硬件技术开发。


(2)尽快组建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依托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加快组建一批国家级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


(3)抢先申请一批人工智能核心专利。在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力度的同时,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壁垒尚未形成的战略机遇期,支持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加快专利申请与布局,力争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核心专利。


2.推进应用创新,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1)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及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提升现有机器人产品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推广应用人机交互、自主导航、环境理解及智能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的集成创新能力。


(2)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无人机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融合应用。建设安全、泛在和智能的云网端一体化车联网体系,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大力发展自动巡航、远程遥控和图像回传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无人机产品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着力发展具备交互式智能控制、差异化场景定制等功能的智能家电产品,促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创新。


(3)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家居、安防与医疗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强新型传感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在建筑设施及其管理中的运用,着力研发具有互联网后台支撑、具备自学习功能的智能家居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安防,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安防产品中。支持学校、医院和商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3.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全力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着重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新型人机交互及智能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以及面向人工智能的软硬件制造、集成与应用领域,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2)培育壮大一批本地企业。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安防、智能交通及智能医疗等应用领域,立足现有优势骨干企业,加快导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本地化融合与创新。


(3)规划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孵化基地。以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载体,以人工智能为特色,覆盖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等业态,聚焦机器人、无人机、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及虚拟/增强现实等领域,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人才,全力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孵化基地。


4.加强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夯实人工智能发展支撑

       

(1)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进行大规模整合,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平台,高效对接全社会的智力、数据、技术和计算资源,促进人工智能研发创新。

(2)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平台。面向语音、图像和地理等信息,集成音频、视频、图片、三维模型和地理信息等格式数据,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公共性服务。


(3)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整合政产学研用等资源,搭建一批人工智能专业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资源,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测试、数字安全、标准化及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

9
标签: 人工智能 江西省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