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消费金融洞察报告:这块蛋糕怎么做才够大
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近百家商业银行携手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将于2017年12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届盛典主题为“科技赋能金融智慧引领未来”,届时,近百家银行电子银行部、网络金融部和科技部相关领导,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学术研究界的大咖将齐聚一堂,共谋智慧金融的发展之策。
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近百家商业银行携手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将于2017年12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届盛典主题为“科技赋能金融智慧引领未来”,届时,近百家银行电子银行部、网络金融部和科技部相关领导,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学术研究界的大咖将齐聚一堂,共谋智慧金融的发展之策。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急速前行,让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模式也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潜力广阔的消费金融市场,不仅是金融科技公司争相抢食的领地,也是银行们争取的蛋糕。
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对银行系消费金融发展的业务特征、优劣特性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消费金融业务优势明显银行需完成战略调整
消费金融之所以备受银行的关注,是因为消费金融业务具有其独特优势:第一,相比于对公业务,面向个人的零售消费金融业务收益率更高;第二,零售业务的不良率更低;第三,零售业务风险权重更低,可降低风险资产对于资本金的消耗;第四,通过将资产发行证券化产品可增加资金来源。
银行系消费金融战略调整
银行的消费金融战略定位在优质群体,且战略特征包含费率较低、审批通过率较低,从而实现坏账率较低。凭借较低的资金成本,银行得以提供较低的利率,以价格优势提升用户体验;此外,为实现优质群体的定位,银行审批通过率低。然而,在技术迅速发展、创新层出不穷的当下,银行的战略定位受到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其他消费金融机构风控水平的提升,第二个挑战是低费率吸引客户、提高用户体验以利用复借实现最终盈利的战略创新。
银行系消费金融需要进行战略调整的原因还在于,银行的信用卡授信额度增速下降,助贷模式的功能有限。
1、信用卡授信使用额增速下降
近年来,银行信用卡授信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其中2015年信用卡发卡量下降,授信总额增长得益于卡均授信额度上涨较多,2017年则得益于发卡量迅猛增长。信用卡授信使用额增速连续三年下降,反应出信用卡的用户黏性下降。
此外,调研报告在观察信用卡分期市场后发现,因风控定价不够精准而存在逆向选择、市场萎缩的可能。
信用卡分期费率定价非差异化,由于风险低于该定价的用户存在其他更低费率的选择,该部分用户流失,如此循环,信用卡用户资质将变差、市场萎缩。目前,由于银行尚且存在用户认知为背景可靠且用户群体大等优势,但仍需提升风险精准定价能力以预防该情况的发生。为避免逆向选择导致市场萎缩,银行需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2、助贷模式下,用户无法感知银行、银行积累的数据有限
助贷模式下的消费金融产业链分工明确,由助贷机构负责获客、提供客户服务、风控,由银行提供资金、放款、回收贷款。
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上本质上是一个收益与风险的分配协议,因助贷平台能力、银行自身能力及风控约束的不同,该收益、风险分配机制不同。这一机制的形成源于银行、助贷机构能力的互补,助贷机构在获客、风控、客户体验上略胜一筹,而银行则占据资金优势。
对于银行而言,调研报告认为,该模式不应该成为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主力,主要原因是:第一,用户无法感知到银行,第二,银行无法获取用户数据、积累用户数据,而这两点对于消费金融业务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银行系消费金融的优劣势
1、依然具有优质客户群体优势,但需警惕年轻群体的流失
调研结果显示,收入水平越高的用户的银行系消费金融产品占其总消费金融应还款的比例越高,其中,月收入在1.5万以上的用户有26.6%使用银行系的金额超过其使用所有消费金融金额的一半,由此说明,银行的优质用户群体更多。针对这一优势,银行可为优质群体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以增加变现手段、提升用户服务。但与此同时,如上文所述,银行年轻群体出现流失,需警惕这一客户群体特征变化。
2、银行有背景优势、免息期、费率优势,但互联网消费金融更为便利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在选择消费金融机构时看重机构背景,与此同时,有42.3%的用户认为银行系消费金融的优势是银行背景更为可靠。此外,银行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免息期更长、费率较低的优势,该优势被列为用户所评价银行优势的第三、第四位,能被用户感知到,同时也是用户非常看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