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市年遭遇“黑天鹅” 中国的金融科技将走向何方?
2017年下半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从未如此喧嚣。
腾讯财经《一线》作者周纯
2017年下半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从未如此喧嚣。
一方面,4家互金平台密集赴美上市,数十家平台排队IPO,掀起一场资本的狂欢,2017年也因此成为金融科技平台的“上市年”;另一方面,监管风声鹤唳,行业如履薄冰,金融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金融科技正上演一场“冰与火之歌”。
国际上将金融科技定义为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 、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从早年的互联网支付、P2P网贷、股权众筹,到如今的现金贷、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业态,中国的金融科技“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足够大的市场规模,飞速发展的技术,以及相对宽容的监管,短短几年,就让中国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角色由 “学习者”切换为“引领者”。英国《经济学人》曾报道,不管以哪个维度衡量,中国金融科技的规模都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数字支付占全球市场规模近一半;中国的网络借贷占全球市场四分之三;2016年全球前五家最创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国占据四家。
诚然,互联网科技带来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颠覆了传统银行业,提高了金融的可获得性。但由于其跨行业、跨区域、与传统金融密切关联等特点,其蕴藏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小觑。
从2016年8月网络借贷监管细则出台开始,中国金融科技正式告别“野蛮生长”时代,监管套利空间逐步缩小;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让行业平稳“出清”;而现金贷整治则将这一轮监管风暴刮向顶峰。
11月21日互金整治办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让刚刚上市的现金贷平台股价应声大跌。其中,趣店的市值较最高点跌去了近三分之二。11月24日,中国互金协会发文提示网络小额现金贷业务风险,《互联网小贷管理办法》呼之欲出,监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互金平台的最大风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曾指出,科技金融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业务跨区域、跨行业,风险传导既快又广;二是科技金融业的一些参与者识别与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对科技公司实行牌照管理就变得尤为必要。
“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
在央行定调金融科技的监管之后,加之各类金融牌照的收紧,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将回归主业,专注技术,通过与传统金融深度合作等模式,用技术来提高金融生产力。
苗头已经初显,2017年年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分别与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腾讯、蚂蚁金服宣布战略合作,国有大行们已经纷纷加入金融科技战场,大象起舞同样值得期待。
而在12月6日—8日即将召开的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全球金融的未来”、“全球金融科技展望”等议程,也将探讨在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的兴起下,全球金融体系将如何演变?金融科技又将如何服务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的提速、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及不断演变的监管形势,又将怎样冲击金融服务的设计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