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宇宙行都看不下去了:银行大类资产6%-8%配置在权益类,另类仅占1%,全球配置是大短板!

2017-12-15 11:37 4831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为全资管行业的大金主,商业银行的大类资产配置永远牵动着市场的心。自2004年我国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以来,商业银行的资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为全资管行业的大金主,商业银行的大类资产配置永远牵动着市场的心。自2004年我国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以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依托银行丰富的资金和项目资源、广泛的渠道网络、有效的风险管理,发展势头喜人。


截至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05万亿元,近十年间累计增长超过50倍。理财产品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也由十年前的不到1%,上升到2016年末的12.5%。它们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周月秋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有三大特征:


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2016年末,债券类资产和货币市场工具这两类标准化固定收益类资产合计占比达到56.9%,比2013年末提高18.3个百分点。非标债权类资产占比近年来逐渐下降,2016年末为17.49%,较2013年末下降约10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债券、非标债权类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始终是银行理财产品配置比例最高的四类资产。2016年末,债券、非标债权类资产、货币市场工具三大固定收益类资产在银行理财产品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合计达到74.39%。其中占比最高的债券类资产达到43.76%,货币市场工具占比13.14%,这两类标准化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合计占比达到56.9%,比2013年末提高了18.3个百分点。非标债权类资产占比近年来逐渐下降,2016年末为17.49%,较2013年末下降约10个百分点。


二是权益类资产和另类资产占比显著偏低


受监管限制,理财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占比近年来始终徘徊在6-8%左右的水平,另类资产占比更是不足1%。


三是全球化资产配置规模非常有限


商业银行资管产品主要投资于境内资产。投资境外资产主要通过各类QDII产品等少量渠道实现。然而,截至2017年6月末,经外管局审批的QDII投资额度合计仅为899.93亿美元,其中分配给商业银行的额度仅为138.4亿美元!而且自2015年4月以来,已连续15个月未有新的QDII投资额度审批……


三大问题:

同质化严重、风险分散弱、全球配置短板


上述特征,给国内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其一,银行资管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各行资管产品的投资标的不仅大量集中于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固定收益工具,而且在债券投资中,也主要选择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等风险水平较低的债券品种。对于ABS、项目收益权、私募债、非公开公司债等新型债券类型,在投资审核、额度分配上,许多银行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由此,各行资管产品在投资标的构成上表现出较大同质性,风险收益特征缺乏明显差异。2016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占比高达81.96%,而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产品募集资金占比仅为0.29%。


产品同质化,一方面带来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的资产配置结构使得预期收益类产品占绝大多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银行在这类产品上面临着较大的预期收益兑付压力。


其二,银行资管产品的风险分散功能削弱。相对单一的资产配置结构下,国内银行资管产品具有较强的类信贷风险特征,风险防控侧重于信用风险评估、产品端设计优先次级结构、投资端设置预警平仓线等措施来进行,本质上属于被动的风险防范,市场风险管控手段相对不足,难以实现对产品风险的精细化计量与管理。


其三,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亟待增强。这是国内银行资管业务发展中的一大短板。


环境还在巨变!

法人机构客户占1/3江山,控风险还要眼观合作方和交易对


不仅如此,新时代还有新挑战:


一是客户结构多元化趋势加速演进。一方面,法人机构的资产管理需求迅速增长,银行同业理财占比提升显著。由机构客户与银行同业构成的法人机构客户占比已升至46.5%,特别是银行同业客户的占比由2013年不到4%,升至2016年末的20.6%,产品余额累计净增加约5.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净增额的近30%。另一方面,个人客户分层化趋势日益显现。在资管产品的大类资产配置上,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特点和客户个体的投资目标要求,制定差异化、定制化的策略方案。


二是金融监管政策环境变化要求“回归本源”。既要回归“受托资产管理”的本源,真正落实委托人自担风险的原则,也要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服务。


三是风险形势日趋复杂。合作机构和交易对手间的风险传导加大了管理难度。随着合作增加,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管理不仅要着眼于最终的投资标的和金融市场,还必须抓好合作机构、交易对手的准入管理和动态监控,在交易结构中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机制。必须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招应对:未来应积极主动管理和经营风险


未来商业银行的大类资产配置有三大趋势:


首先,客户需求将成为大类资产配置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依据,资产配置策略将日益突出定制化、差异化特征。为了有效实施大类资产差异化投资策略,未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要成为客户资金与优质大类资产投资工具的桥梁,通过FOF、MOM等资管投资模式,整合理财业务和基金、保险产品等代销服务,拓展资管产品投资的风险收益边界,提高投资标的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度。


其次,金融科技将助力商业银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优化,推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资管产品大类资产配置和管理的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管理”的模式将显著提升银行资管行业的运行效率。未来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成效将成为决定银行资管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再次,转变资管业务风险管理理念,构建符合资管本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计量工具和体系。在理念上,商业银行需要在风险管理中以投资理念替代传统的信贷理念,将分散投资、优化大类资产配置作为核心手段,将目标与产品和客户的整体投资目标相适应,不再局限于被动地防风险、控风险,更要积极主动管理风险、经营风险。


(本文摘编自《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中的“客户趋向多元 迎接统一监管 风险多元交织银行资管大类资产配置面临三大挑战”,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 周月秋)

8
标签: 商业银行 配置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