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断档 或为打新产品发行蓄势
据劳动报,经常跑银行的投资者会发现,这阵子银行发行的理财新品特别少,新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和银监会为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而发布的新规有关。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理财产品发行的“断档”也许是在为即将密集发行的打新股理财产品蓄势。
发行数量比以往少了
据记者多方了解,《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报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目前已逐渐进入实施阶段,根据该《通知》,理财产品发行最迟提前10日上报银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这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银行的发行节奏。
银监会发《通知》也有自己的顾虑。此前,银监会的政策是发售后再报备(一般规定在发售后的5天内),在业内人士看来,所谓的“报备”仅仅是一种备案,很少会起到对银行的约束作用。随着去年起越来越多的零收益和负收益产品在市场上出现,引起了银监会的高度重视,《通知》应运而生。
另据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和《通知》配套的还包括一些解释性意见,这些意见对创新产品做了相当严格的要求,造成创新产品被否决的概率大大提升,银行产品部门为此顾虑重重,一些较激进的创新产品就此被积压了下来。
由于《通知》利剑高悬,产品发行变得有些“战战兢兢”,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青黄不接”。据不完全统计,5月29日至6月4日这一周内,19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总数只有69款,不但在节奏上无法跟上此前每周发行80款以上的发行节奏,而且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产品都是以前的老面孔,新产品的发行陷入了“断档期”。值得一提的是,某银行特意为儿童节准备了一款应景产品,这款原计划在6月1日发售的教育题材理财产品因为正和《通知》实行撞车,不得不延迟发行,这样一来,发行节奏和宣传节奏完全被打乱了。
产品预期收益降低
和产品发行数量紧缩相对应的,是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降低。据记者观察,目前银行力推的是低风险稳健型理财产品,比如7天滚动式产品(年化收益约为1.6%)和3个月期产品(年化收益约为1.8%),目的是为了吸引理财观趋稳健或略带保守的投资者。要知道,那些积极型乃至有一点激进的投资者绝大多数已为近期表现不俗的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特别是黄金和石油)吸引。既然已确定并细分了客户群,那么在现阶段为这些客户度身打造产品无可厚非。
此外,据银行内部人士介绍,《通知》对高收益高风险产品的约束颇多,对低收益低风险的常规性产品基本持放行态度,而目前市场上的票据、债券类理财产品普遍属于常规性产品,基本不用每期产品报备,因此发行频率不低。
另据记者观察,一直以来以高利率示人的结构性产品,近期也在悄悄下调预期收益率。目的之一,当然是响应银监会号召,在止损设置和风险规避方面加大了控制力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结构性产品“往往以高风险来博取高收益”的特征,转成“以牺牲部分收益来完全规避风险”。
以近期发行的一款6个月期的产品为例,产品收益率与人民币3个月期存款利率挂钩,如果在产品运作期限内的观察日中,3个月期存款利率大于或等于1.2%,产品就可实现2.22%的到期收益率。从收益率角度上看,确实是不高,仅比6个月期定存利率高0.24%,但鉴于目前的3个月存款利率为1.71%,市场近期又无央行降息的预期,安全边际还是很高的。
或为打新产品发行蓄势
几乎紧接着和银监会发布《通知》规范理财产品发行,证监会也于近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此举被认为是证监会为IPO重启发射了一枚信号弹。
由于新股发行渐行渐近,银行自然是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投资良机,要知道2007年时,银行发行的打新股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多在20%以上。虽然以目前股市的运行趋势看,打新已无法获得如此“暴利”,但绝大多数的理财专家还是认为,银行无法割舍打新情结,伴随着IPO之门重启,各银行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或将密集推出。
从这点上看,目前银行产品发行断档,倒暗合了为打新产品的密集发行蓄势。今时不同往日,市场在发生变化,新股发行制度也因为证监会的一纸征求意见稿而发生转变,这使得主力资金肯定无法像前两年那样在一级市场上将新股尽收囊中,这些因素都必须被计算入打新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中。如此一来,新一代的打新产品在结构上将迥异于以往,银行产品开发部门在这段时间的“空档期”,也许正在费尽心思地琢磨如何把打新产品做得更具有市场卖点。
由此,我们期待着银行推出创新型的打新理财产品,让我们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