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短板拖累我国外贸
2009-06-11 15:13625
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与环境成本上升、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环境的恶化,我国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商会保函业 务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服务贸易与WTO研究室主任于立新表示,中国在包括担保业在内的整体金融服务领域,还具有明显的短板缺 憾,未来30年中国改革开放能否取得最终成功,关键看能否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抓住契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满足国内出口企业日益增长的对银 行保函、国际保理及整个金融服务担保业的需求。
于立新表示,应收账款从资金压力和坏账风险两方面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截至2008年10月,中国进出口企业累计超过1500多亿美元的海外欠款难以追 回,且还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有68%的企业曾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遭受损失。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由于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贷款和合同违约, 特别是随着金融海啸的蔓延和深化,全球普遍面临企业经营困难,这将进一步增大收款风险。
于立新说,2005年中国的出口坏账率高达5%,2008年更是高达8%,以中国出口总额1.43亿元计算,2008年我国企业出口坏账就达到惊人的1144亿美元左右,目前中国出口企业账面上所显示的坏账,很大部分是由于其自身缺乏专业管理造成的。
据于立新介绍,担保行业是国际上公认的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最早的专业担保机构产生于1840年的瑞士。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机 构。保理业务是指银行等保理商通过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准和购买,向卖方在基于买方信用条件下,提供的中短期并可循环使用的、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账款催收、 坏账担保等服务。其中银行保函作为信用程度高、支付方便的一种结算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外经贸企业国际贸易和工程承包业务中,并在国际工程招投标、施工过 程、完工保修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担保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较快,担保行业快速成长。截至2007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机构已达3729家,共筹集担保资金1774.1亿元,累计担保企业70万户,累计担保总额1.35万亿元。担保行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 资金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财务部总经理詹平原说,就保函业务而言,西方公司从递交申请开始,金融机构就综合运用自身的信息、专业优势,在条款、地区风险等方面 给予承包商专业化建议,从源头上杜绝向高风险地区开出高风险条款的保函,在成本控制方面,西方金融机构利用自己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广泛的分支机构、代理行关 系,代理保函的中间费用,为企业节省成本,遇到恶意索赔的情况,依靠金融机构自身在业界较高的国际地位及对受益人所在国法律的熟悉,通过政府、司法等多种 途径向受益人施压,从而降低甚至规避风险。而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就显得比较弱势,颇有孤军奋战的味道。
詹平原说,当前形势下企业保函业务的需求,根据“走出去”企业自身的特点及面临的国际环境的状况,量身打造个性化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应加大国际化的力度, 为企业的“走出去”搭建优良的国际平台。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走出去”企业要走得稳、走得好,需要国际、国内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我工程承包类企业在境外项目多集中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保函的语种、币种、效期等方面均有诸多苛刻要求,我中国公 司与当地政府、承包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对相关金融产品的迫切要求也就凸显出来。”詹平原举例说,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 亚等北非国家,保函指定为法语,效期原则上只接受敞口;叙利亚语种为阿拉伯语,当地转开行只接受效期敞口;南非很多国家只接受西班牙语保函,履约保函有时 高达合同额的50%以上,且有时效期不固定;一些国家保函语言上要求当地语(小语种)。要满足不同项目所在国的要求,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
“就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早期除中行等少数几个银行外,大多数银行对小语种、小币种、效期敞口的保函均比较排斥,金融产品的紧缺成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发 展的瓶颈。这两年随着银行业务品种的拓展,上述矛盾有所缓解,但总体上企业感觉仍然需大于供,需要进一步拓展。”詹平原说。
于立新表示,应收账款从资金压力和坏账风险两方面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截至2008年10月,中国进出口企业累计超过1500多亿美元的海外欠款难以追 回,且还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有68%的企业曾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遭受损失。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由于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贷款和合同违约, 特别是随着金融海啸的蔓延和深化,全球普遍面临企业经营困难,这将进一步增大收款风险。
于立新说,2005年中国的出口坏账率高达5%,2008年更是高达8%,以中国出口总额1.43亿元计算,2008年我国企业出口坏账就达到惊人的1144亿美元左右,目前中国出口企业账面上所显示的坏账,很大部分是由于其自身缺乏专业管理造成的。
据于立新介绍,担保行业是国际上公认的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最早的专业担保机构产生于1840年的瑞士。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机 构。保理业务是指银行等保理商通过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准和购买,向卖方在基于买方信用条件下,提供的中短期并可循环使用的、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账款催收、 坏账担保等服务。其中银行保函作为信用程度高、支付方便的一种结算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外经贸企业国际贸易和工程承包业务中,并在国际工程招投标、施工过 程、完工保修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担保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较快,担保行业快速成长。截至2007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机构已达3729家,共筹集担保资金1774.1亿元,累计担保企业70万户,累计担保总额1.35万亿元。担保行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 资金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财务部总经理詹平原说,就保函业务而言,西方公司从递交申请开始,金融机构就综合运用自身的信息、专业优势,在条款、地区风险等方面 给予承包商专业化建议,从源头上杜绝向高风险地区开出高风险条款的保函,在成本控制方面,西方金融机构利用自己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广泛的分支机构、代理行关 系,代理保函的中间费用,为企业节省成本,遇到恶意索赔的情况,依靠金融机构自身在业界较高的国际地位及对受益人所在国法律的熟悉,通过政府、司法等多种 途径向受益人施压,从而降低甚至规避风险。而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就显得比较弱势,颇有孤军奋战的味道。
詹平原说,当前形势下企业保函业务的需求,根据“走出去”企业自身的特点及面临的国际环境的状况,量身打造个性化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应加大国际化的力度, 为企业的“走出去”搭建优良的国际平台。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走出去”企业要走得稳、走得好,需要国际、国内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我工程承包类企业在境外项目多集中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保函的语种、币种、效期等方面均有诸多苛刻要求,我中国公 司与当地政府、承包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对相关金融产品的迫切要求也就凸显出来。”詹平原举例说,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 亚等北非国家,保函指定为法语,效期原则上只接受敞口;叙利亚语种为阿拉伯语,当地转开行只接受效期敞口;南非很多国家只接受西班牙语保函,履约保函有时 高达合同额的50%以上,且有时效期不固定;一些国家保函语言上要求当地语(小语种)。要满足不同项目所在国的要求,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
“就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早期除中行等少数几个银行外,大多数银行对小语种、小币种、效期敞口的保函均比较排斥,金融产品的紧缺成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发 展的瓶颈。这两年随着银行业务品种的拓展,上述矛盾有所缓解,但总体上企业感觉仍然需大于供,需要进一步拓展。”詹平原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