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三季报登场 缩表正在进行……

张晨曲 | 2017-10-30 13:07 32732

来源:新金融观察作者:张晨曲上市银行2017年三季度财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从已经发布的数据看,不同类型银行的业绩表现分化趋势较为明显,大型银

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张晨曲


上市银行2017年三季度财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从已经发布的数据看,不同类型银行的业绩表现分化趋势较为明显,大型银行继续稳企,城商行增速亮眼。而受缩表进程影响,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表现则相对平庸。


业绩分化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大型银行的业绩改善超预期。截至9月30日,建设银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012.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2%。同时,前三季度该行的营业收入、拨备前营业利润均在中报基础上继续提升。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净息差回升幅度明显,生息资产收益率提升。据招商证券金融组测算,3Q17建设银行净息差为2.23%,季度环比回升8bps,回升幅度较2Q17(2bps)继续扩大。“对于四大行这类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来说,净息差的稳步回升将持续拉动净利息收入增长,是其业绩改善的核心动力之一。”招商证券分析师马鲲鹏、李晨称。


由于经营稳健且核心盈利能力突出,业界判断未来大型银行业绩持续向上的趋势将进一步延续。招商证券金融组判断,四大行当前正处于至少五年级别业绩持续向上的起点上。


而与大型银行业绩持续向好相比,处在“调结构”阶段的股份制银行目前依旧未能走出收入增长乏力的局面。至9月末,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98.33亿元,同比降幅2.60%;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53.07亿元,同比下降0.03%


究其原因,多由负债端成本上升,以及非息收入中投资收益的减少所致。如前三季度平安银行的投资收入为6.4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66亿元降幅明显。另据天风证券测算,3Q17平安银行的负债成本率为2.64%,环比上行13个基点,其中个人、公司定期存款成本率环比分别上行24个和9个基点。


与营业收入的下降相伴,股份制银行的盈利增长也较为缓慢。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47.38亿元,同比增长0.56%;平安银行净利润191.53亿元,同比增长2.32%。


城商行方面,不同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个位”增长,受规模扩张和投资收益带动,三季度交出的答卷颇为亮眼。眼下,盈利分布更趋多元已经成为城商行的一个主要经营策略,包括中间业务的拓展,提升投行、托管、资产管理等利润中心的盈利能力。如基于货币基金投资收益的增加,宁波银行前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16.33亿元,同比增长12.13亿元,增幅达到288.4%。


加之资产规模的增长,宁波银行前三季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68亿元,同比增长16.15%;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为9530.64亿元,比年初增长7.69%。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各类型银行三季度业绩呈现出分化局面,但从资产质量角度,不良贷款率下降成为主旋律,资产质量改善明显。至9月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66%,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50%,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90%,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6月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业界认为,后续随着银行业资产质量的进一步改善,计提拨备压力将得到释放,为业绩提升提供空间。


压降同业规模


而从经营业绩低于市场预期的几家银行来看,影响三季度业绩的主要因素在于正在进行的缩表进程。以中信银行为例,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 55369.7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64%;负债总额51357.5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7.41%。缩表趋势较为明显。


具体到压缩的最主要资产,主要是应收账款类投资。“三季度中信银行缩表着力点在于投资类资产,环比降低13%,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环比降低31%。”华泰证券判断主要原因在于表内自营非标规模压降。


事实上,受金融降杠杆的影响,不少银行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就启动了缩表进程,包括资产端的同业理财、证券定向资管计划,以及负债端的同业存单等均被大幅压降。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负债双双收缩,比年初分别减少2.6万亿元和2万亿元。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


尽管在一定时间内,缩表带来的生息资产收缩会影响业绩表现,但对于稳定息差和提升流动性覆盖比率而言,资产端的结构调整与规模收缩无疑都是有帮助的。如单季度看,中信3Q17净息差为1.83%,季度环比提高11bps,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提升8个百分点至160.98%,令拨备计提压力得到缓解。此外压缩同业存放和同业存单规模,也有利于银行在市场利率上行的环境中控制负债成本。


毕竟,银行目前仍然面临较大的吸储压力。从已经披露的财报数据看,存款增长乏力成为普遍现象,不少银行都出现了季度存款总额环比负增长的局面。


为此,银行方面加大了高成本主动性负债的吸收力度,如大力发行保本理财产品等。“自2016年下半年开启金融去杠杆以来,存款立行逐渐又重新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大力吸收存款今年再次成为许多商业银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和目标。”青岛银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刘晓曙分析称,受央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影响,股份制、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同业负债成本几乎上升了100个基点,当前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一般性存款的平均成本都将远低于同业负债的成本。但与过去有存款就有了利润不同,当前股份制、城商行等中小银行要更加注重获取成本低、稳定性强的存款,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未来存款增长的最大挑战将主要来自存款成本的管控。

9
标签: 银行 晨曲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