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界的那些胡润富豪:身家百亿是如何投资出来的?

2017-10-17 15:52 2669

来源:自由理财师、腾讯财经、金瓶媒、腾讯财经我们来说说上榜胡润富豪的投资牛人。据统计,本次上榜的金融投资人数达232人,是第四大产生富豪

来源:自由理财师、腾讯财经、金瓶媒、腾讯财经


我们来说说上榜胡润富豪的投资牛人。


据统计,本次上榜的金融投资人数达232人,是第四大产生富豪行业。基金君仔细看了看胡润榜上的投资富豪们,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包括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身家达170亿元,位居胡润财富榜179名;期货行业传奇大佬葛卫东,身家达150亿元人民币,位居胡润财富榜216名;还有两家百亿私募的创始人,重阳投资的裘国根和景林资产的蒋锦志,身家分别达70亿元和30亿元。


部分上榜投资人


身家170亿的高瓴资本张磊:腾讯、京东的幕后推手


胡润榜单上,45岁的张磊以170亿元的身家,位居财富榜179名。


说起张磊,并不见得大家都熟悉。但是张磊所投资过的企业,却早已成为大家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包括你现在看的微信,骑过的摩拜,打过车的滴滴,剁过手的京东等等。这些都是张磊所投资过的企业。


今年45岁的张磊,是管理规模达300亿美元的高瓴资本创建人。1972年出生在中国中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村庄,1989年以省状元考进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1998年申请到美国耶鲁大学读研究生,曾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美元,为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今年也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了3亿人民币。2005年张磊回国创办高瓴资本公司,12年时间,高瓴资本规模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到如今的300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业绩最优秀的私募股权管理基金之一。


高瓴资本主要投资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与初创公司,包括第一笔投资,就把基金一开始筹集到的大部分钱投到了腾迅;同时还是京东的首批投资者。此外,张磊至今投资过知名中国企业还包括:去哪儿、蓝月亮、Airbnb、百济神州、蔚来汽车、爱奇艺、百丽国际等。


作为投资人,张磊坚信三个投资哲学:“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带领下,高瓴从创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成为“企业的长期合伙人”,跟很多投资机构在企业IPO上市之后就陆续套现退出不同,高瓴的投资少而精,看重的公司不多,但一般持有期较长,追求长期收益。所投公司上市后,只要业务发展前景可期,都会继续持有。包括上述的腾讯和京东,作为腾迅的长期持有者以及京东的首批投资者,他负责为两家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事宜出谋划策。


而在今年6月人大的毕业典礼。作为校友代表,张磊返校,以《做时间的朋友,Think Big, Think Long》为题做了致辞,并为即将迎来80周年校庆的母校人大提前献上3亿元贺礼。


面对人大的8000毕业生,他说,其实做人和投资一样,都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做选择。他强调要做时间的朋友。“作为投资人,我自己的感触是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做选择,时间自然会成为你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世界里,懂得‘滞后满足’( 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早已先胜一筹。我把这称为选择延期享受成功。希望大家都能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不骄不躁,好故事都是来自于有挑战的生活;持之以恒,时间终将会成为你的朋友。”


期货行业传奇大佬葛卫东:财富达150亿元


葛卫东通过期货市场发家成名,现任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虽然转型为私募基金领域,但是其私募基金仍然主要投资在商品期货上。


葛卫东资历老,操作手法凶猛,业绩优秀,江湖尊号“葛老大”,2000年开始做期货,两次爆仓,2004年迅速崛起,成为期湖中一代枭雄,血雨腥风十几载,自称“没有对手”。不过,做了十几年的期货交易,葛卫东却建议投资者,倘若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接受失败,千万不要尝试期货交易了,绝对不适合。


毕竟期货市场过分大起大落。比如2016年,葛卫东便因其混沌资管基金的业绩跌幅惨重,多次被市场推至舆论的焦点。但观察葛卫东今年的胡润排行榜中的表现,财富相对于去年涨了25%达到150亿元,名次也相对于去年提升25位至第216位,业绩或许已经有所收复。


他曾经多次介绍他的混沌理论,精髓就是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和过程的可推导性。“混沌理论教育我们永远不要高估自己,永远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影响市场的因素太多,任何一个微小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走势的巨大变化。对于市场,我们需要评估的东西太多太多,我想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应该明白自己面对市场所决定的角色。但是根据混沌理论,有两点是对我们投资者有利的,一是市场永远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其二,我们虽然不能保证我们目前投资的结果,但我们能推测出现这种结果的大致概率。”


葛卫东曾经分享过做期货的三个重点:“第一,对基本面的研究;第二,人的洞察力——信息不是优势,洞察力才是优势;第三,心态,心理素质其实有很大一方面是天生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期货业传奇的:“叶大户”“浓汤野人(林广袤)”等并未上榜,可能是由于数据不够公开所致。


百亿私募掌舵人裘国根:身家70亿元


裘国根是重阳投资的掌舵人,1993年以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加入君安证券。1996年在深圳开始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2001年转战上海,创办重阳投资。一向低调行事的裘国根,长久以来默默地积累着个人的财富,早在2008年,早以14.6亿元的身家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28位。目前重阳投资是国内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资产规模早已超过200亿。今年裘国根夫妇则以70亿元的身家上榜胡润富豪榜。


裘国根曾经分享过他的投资“军规”,基金君摘取6条分享给大家:


1. 不要过度看重短期收益率。 投资成功的第一要义是避免大亏,投资界的成功要义是“不要亏损不要亏损还是不要亏损”。高尔夫比赛中的最后赢家不一定是频现小鸟、老鹰,但切记打爆。投资人也是如此切记打爆,大亏。 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结果是惊人的复合收益率。


2.不要片面理解有效市场假设。历史和辩证地看。市场短期的有效性很低,市场长期的有效性非常高。投资者行为决定短期股价,基本面决定长期股价。投资和交易的四个层次: 看长做短、看长做长、看短做短、看短做长。


3.不要迷信“股神”,将短期成功中的偶然因素当成必然因素。投资上没有“超人”,不同的投资人看未来的眼力尽管有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有限的。


4.不要用当前去度量未来。投资市场的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目前的PE市场又是一个很好地案例。


5.股市上的“短视”时尚。在议论和评价一个人时,远见和短视的褒贬明确,但在股票市场,短视往往被当成一种时尚,或被简单拔高到方法论层面。短线高手恰恰很好地利用了大众的短视心理。


6.将对冲简单看成锁定风险的手段。有效对冲必须考虑的两个关键要素,阿尔法和流动性。(流动性帮助你活下来确保犯错的时候可以调头可以走, 很多人死掉因为流动性出了问题。 但是活下来之外还要发现预期差。)理性投资切忌成功学和阴谋论。


同时,他还给进入资管行业的新人建议:方法+勤奋。成功的投资人需要具备一定禀赋,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积累再积累, 才能在预见未来上领先别人。


此外他表示,一个优秀的分析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一定的思辨能力。优秀的投资管理人除了上述三个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偏好,过人的抗压能力并在研究上善于借力。


景林资产的蒋锦志:身家达30亿元


在私募界,景林资产以及它的创始人蒋锦志格外低调。如果不是它的客户或者“圈内人士”,并没有太多人知道。据了解,2004年成立的景林资产,目前拥有500亿规模(其中300亿为海外基金,200亿为国内基金),客户大多是机构客户,是一家拥有十几年长期优秀业绩的公司,不少产品年复合收益超过20%。


创始人蒋锦志是以其对公司的深入分析和价值投资理念闻名于业界,有着优秀的长期投资业绩。蒋锦志于1992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学硕士学位,之后在深交所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999年,他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习金融和房地产一年。2000年学成回国后,他积极进行中国股票投资,特别是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并于2004年成立景林资产。


坐拥30亿资产的蒋锦志很少公开讲话,基金君找到他在五道口和师弟师妹分享的价值投资理念,他表示大道至简,最简单的理念往往是最正确实用,同时也是最难坚持的。分享部分精髓给大家。


1.首先不亏钱,然后挣钱。


2.投资中的概率论:追求确定性。散户为什么经常会亏钱,一个方面是不能坚持,另一个方面是不考虑上涨概率。因此我对研究员的态度是推荐最有把握、且确定性最高的几个股票,而不是推荐一堆股票或是推荐潜在涨幅大但确定性不高的股票。我们首先要追求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盈利最大化。


3.复利的威力:投资需要时间和耐心。如果你想一夜暴富,你就会铤而走险,那么盈利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相反如果能长期坚持,就算年回报率不高,最后也能取得非常可观的收益。


同时他还分享了他的三点投资原则。


1.研究方法:按照投资实业一样来研究个股,强调实地调研,追求确定性强的预期收益。


2.深入分析公司商业模式及在产业链上的竞争优势;注重公司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密切关注公司管理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


3.投资策略:坚持组合投资并适当集中投资。


至于怎么看公司,蒋锦志表示,归纳起来是:对成长类公司就看成长,对于资产类的公司就要看资产价值,看资产价格是不是在不停的变大。“光便宜没用,如果这个公司管理层很糟糕,今天资产价值值十块,明天可能会变成8块钱,后天又会变成4块钱,所以公司资产价值的成长非常重要,千万不要投经常毁灭公司价值的团队。”


还要看看公司是否有壁垒,与其他公司相比是不是有竞争优势,公司有没有未来。另外,公司治理也非常重要,企业家也非常重要,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是非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团队十分重要。虽然我们很看重持续成长类的公司,我们也不排斥“turn around”的公司,也就是“乌鸡变凤凰”的公司。


……


此外,股权私募中,同创伟业的郑伟鹤、黄荔夫妇则身家53亿元,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身家45亿元,基石资本的张维身家达26亿元等等,这里基金君就不一一介绍了。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上榜富豪财富计算的截止日期为今年的8月15日,后续可能有增减情况,切胡润是基本按照公开信息统计的,不一定准去反映中国富豪的全部身家,投资圈内也可能有些人也很有钱隐形富豪并未上榜。


延伸阅读


私募市场现冰火两重天 


编者按:近年来野蛮增长的私募机构不断遇到监管部门祭出的组合拳,不少小私募往往因为向非合格投资者募资、未备案产品、不落实风险评估等原因频触监管红线。而人员配备少、成立时间短、业绩持续不佳更是小私募发展的桎梏。在马太效应之下,小私募突围仍困难重重。


近期,上市公司腾达建设(600512)孙公司挥金认购一家大私募旗下的基金产品,消息一出随即刷屏私募界。不过,并非所有的私募都如此幸运,部分小私募募资难、展业难甚至沦为失联机构并不鲜见,私募行业二八效应不断加剧。据了解,近年来野蛮增长的私募机构不断遇到监管部门祭出的组合拳,不少小私募往往因为向非合格投资者募资、未备案产品、不落实风险评估等原因频触监管红线。而人员配备少、成立时间短、业绩持续不佳更是小私募发展的桎梏。在马太效应之下,小私募突围仍困难重重。


市场现冰火两重天


资源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不平衡现象又被称为马太效应,放眼私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的二八分化现象充斥着整个市场,尤其在今年股债双煞的大背景下,私募基金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愈演愈烈。


根据腾达建设上市公司公告,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投资收益,公司控股孙公司宁波汇浩投资有限公司将以3亿元自有资金认购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景林瑞达私募基金份额,目前该基金已经于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


除了募集资金令小型私募难以望其项背外,大私募发行产品数量也令小私募难以企及,私募行业呈现出了资金向知名度高、规模大、业绩稳的机构倾斜的特点。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已登记的20652家私募机构管理基金规模突破10万亿元大关,然而百亿元规模级别的私募机构仅有169家,这也就意味着,不足总数零头的私募机构管理着近1/5的资产规模。


与上述私募获得资金支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小型私募频频陷入发行空窗期,“现在小私募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没有业绩和名气的很难募到足够的资金,有些甚至无法支持公司运转”。北京一家私募市场部人士表示,有不少空壳私募主动申请注销私募管理人登记,也是资金筹集困难的现实所迫。


行业监管严字当头


今年以来,股债市场风向下行,面对行业波动,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小私募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证监会对私募市场违规行为执法力度依然延续高压态势,对私募基金违规案件的打击力度明显加大,部分私募机构因为募集渠道有限剑走偏锋、产品销售过程涉嫌违规受到处罚,私募行业面临大洗牌。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在监管部门统一摸排战略部署下,私募机构面临“大扫除”。2017年上半年,证监会组织对328家私募机构开展了专项检查, 从检查结果来看,约1/4被抽查私募机构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其中信息披露、备案登记、公开宣传、合格投资者认定、风险测评不合规等问题成为处罚“重灾区”。


上半年被证监会处罚的私募大部分是由于合法合规问题,尤其是小私募。对于小私募频踩红线的原因,盈码基金研究员徐丽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小私募往往起步不久,在财力、人力方面实力不够,人员配备和流程梳理上容易存在缺陷,合规化运营仍待加强。


“小私募组织构架不够完善,分工不明确,往往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运营的各个环节没有专人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工作疏漏。”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研究员坦言。


监管高压下,小私募生存环境越发堪忧,因市场环境等原因影响,部分小私募在成立后未能及时展业,最终沦为失联私募机构。此前,中国基金业协会陆续披露失联私募黑名单,截至8月28日,基金业协会已累计公布了15批拟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并将174家机构列为失联机构,其中有71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有4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小私募的清理工作在去年已轰轰烈烈开启,去年监管层曾发动过两次清壳行动,合计清理超过1万家私募机构,一大批无展业能力的空壳机构被注销,改善了行业构成,重塑了私募行业形象。


小私募突围遇瓶颈


近两年来,私募基金的日子并不好过,市场环境不尽如人意以及监管严压下,私募行业大浪淘沙,抗风险能力本就较弱的小型私募“死伤惨重”,业绩突围困境重重。


北京一家次新私募机构研究员表示,目前有一个项目正在与银行方面洽谈,但是由于今年上半年股债市场行情不太好,再加上委外去通道压力的影响,银行认购结构化私募基金情绪由热转冷,后期银行出于风控等原因考虑,甚至要求公司质押等值资产。


马太效应下小私募困局难破


对于未来小私募如何突围,徐丽表示,小私募反而是容易诞生创新的机构,规模小操作更加灵活,容易产生行业黑马,通常情况下,进入银行白名单或许是扩充规模的最快途径,还可以通过券商、第三方等渠道扩充规模,但无论哪种渠道,核心还是需要逐渐完善公司运营和风控体系,向合规化方向发展,踏实聚焦业绩,重在长远。


事实上,加强人才投入、扎实投研能力一直是投资核心。“私募机构投研团队普遍较公募规模小,可以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的方式吸引投研人才,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有助于公司提升投研实力,提升管理业绩,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同时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该机制如何长期有效而广泛地运用还有待观察。”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如是说。

8
标签: 富豪 腾讯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