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一慢二看三通过
2009-06-04 15:02533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意愿有所降低。不久前中国贸促会历时4个月对1104家外向型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发展 趋势、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对海外投资持观望态度,也有近半数的企业表示在未来的3~5年中会增加对外投资。
截至2008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累计额约140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以年均超过60%的速度增长。但是,中国还处于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道路上的起步阶段。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对外投资的比例还较少,在投资规模方面,尽管近3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有所提 高,但总体而言,投资规模依旧较小的状况并未发生显著改变。
有近半数的企业表示在未来的3~5年中会增加对外投资,这说明,未来中国的对外投资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对海外投资持观望态 度,表达了未来不会进行对外投资的意愿。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还处于第二阶段,即每年直接投资流出在加速增长,但是其增量还不足以抵 消直接投资流入增量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意愿有所降低。
据调查,中国企业已经把对外投资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尽管扩张海外市场还是目前和未来几年企业对外投资最重要的目标,但是降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培育知名品牌以及开发和获取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都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对外投资所关注的重要目标;
除了设立海外办事处、零售商店等营销网络外,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在海外设立独资公司或股份制合资企业,虽然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在海外投资多采用兼并、收 购外国资产或公司的方式,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购并没有成为对外投资的主流方式,但是受访企业未来将会采取更多的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自有资金相对充裕,未来愿意用自有资金对外投资的企业比例大幅提高,而伴随近 年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的完善,中国的对外投资融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融资难问题有显著改善,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非国有银行 借贷等方式融资的企业明显增多。
布局:制造业为首选
在1104家受访企业中,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产业分布较广,制造业是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领域的首选,其次是贸易和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和加工。根据对企业未来对外投资意向的调查,这一趋势基本保持不变,这与中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相符。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轻工、机电等制造业的优势大增,已经成为世界较大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降低生产和出口 成本,回避外国贸易壁垒,在海外投资建厂、设立营销网络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弥补资源的稀 缺,采取投资于海外,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和加工。中国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反映在海外投资上就是投资于各类服务行业的企业数量和金额都比较少。
据调查,企业对外投资于包括信息产品在内的制造业是首选,其次是贸易,为21%,投资于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和加工的企业比例超过10%,投资于农业和农产品生产、金融、商业和技术等服务业的企业比例较少。
调查显示,企业境外投资规模依旧较小。在所有进行过对外投资的受访企业中,约有2/3企业表示现有对外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对外投资超过 1000万美元的企业占20%。与2006年的调查相比,投资规模少于500万美元的企业比例从73%下降到66%,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比例则从3% 上升到6%以上。虽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尽管依旧较小,但是比三年前仍有显著提高。
在对外投资方式选择上,超过半数的企业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办事处,表明这种方式仍然是对外投资最常见的方式。与当地企业建立股份制合资公司紧随其 后,然后才是设立自己的零售商店和营销网络,以及建立全新的独资公司。通过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企业只有不到8%,并购还没有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流选 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程度仍然较低。根据调查,进行过对外投资的受访企业总体跨国经营指数在20%左右,而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指数的值大多数都在50%以上,说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程度总体上看还比较低。企业跨国经营的网络分散程度也比较低。
挑战:外国消费者心存疑虑
受访企业表示在对外投资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外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存在担心,其他一些主要挑战是:融资困难、缺乏对新市场法规和风险的了 解、当地消费者不了解中国品牌、公司缺乏管理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等,中国和东道国政府和民间对投资项目的负面反应,并不是很突出的挑战。
受访企业对中国现有的鼓励“走出去”发展政策基本满意,企业希望在对外投资时,政府能够更多地提供专项资金和信贷支持,同时希望政府简化对外投资管理 程序,保护投资者和海外资产的合法权益等,企业对外汇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如何避免双重征税等,也表示出相当的关心。企业对中国现有的促进“走出去”公共 服务体系基本满意,其中对人才培训服务的满意度略低一些。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商协会等能够更积极地开展经贸活动,为企业搭建中外交流的务实有效平台,为企 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国际市场、投资环境、投资项目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热点:企业青睐东南亚
对于投资目的地分布,在进行过对外投资的企业中,超过60%在东亚和东南亚有对外投资,该比例比2006年的45%有显著上升,说明东亚地区对中国企 业的吸引力增强。而非洲以22%上升为可以与西欧和北美地区相比的热点地区。只有较少的中国企业选择到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投资。
在美国和中国香港,有20%的企业有投资,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地区,而在越南有10%的企业有投资,越南正在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国家。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在经济结构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文化传统相近,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商业往来和联系,因此,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企业“走 出去”发展的最佳目的地,集中了大量的中国海外投资,而且这种状况在未来的3~5年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越南因为其经济改革的成效,正 日益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国家。中国企业在其他地区的直接投资比较分散,非洲、欧洲、北美和中东等地区都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
调查发现,扩张市场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最主要的目的,而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居于第二位,第三是降低成本,而开发自然资源、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和 回避贸易壁垒等都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关注的目标。例如在中东的投资大多是为了更好地获取能源资源,在非洲投资是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在欧洲和北美更多地 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曾经进行过海外投资的受访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与世界顶级的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用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海外收入占全部营销收入的比例等指 标来衡量,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远远低于顶级跨国公司,而用对外投资国家数衡量,有对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平均仅在2个国家和地区有投资。总体上看,中国东 部沿海地区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开放程度较高有关。而各行业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都较低,没有明显差 别。
受访企业对世界各国(地区)的投资开放程度总体上表示满意,北美被认为是最开放的地区,其次是东南亚和澳大利亚,非洲和西欧排在其后,东欧和中亚被认为开放程度略低。
意向:越南成企业首选投资地
多数受访企业对现有对外投资状况表示满意,超过90%的企业表示非常满意或基本上满意,仅有不到10%企业表示不满意。在排名前十的最有可能的投资国 (地区)中,越南出人意料地成为受访企业最愿意投资的国家(地区),有近28%的企业表示未来最有可能在越南投资,而香港和澳门、美国等紧随其后。
未来2年投资趋势受访企业中,预期在未来2年内会增加对外投资的企业超过40%,同时也有超过40%的企业表示未来2年不会进行对外投资。这反映了中国企业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对海外投资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
未来3~5年投资规模在中长期(3~5年)内,受访企业拟对外投资的规模仍然较小,有超过60%的企业预期未来3~5年的对外投资规模在100万美元 以下,另外还有22%企业表示对外投资规模将介于100万~500万美元之间,未来对外投资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不足20%。这组数字与2006年的调 查结果相比显得不是很乐观,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调查者认为抽样范围的扩大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未来选择的融资渠道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企业未来对外投资选择的融资渠道发生了重要变化,公司自有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而选择国有 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企业比例从2006年的49%下降到45%,选择国内非国有银行融资的比例从2006年的5%上升到10%,通过发行新股票融资的从 2006年2%上升到15%,发行新债券融资的仍然保持在3%左右。
融资渠道的变化反映了两个事实,第一是3年来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自有资金相对变得充裕;第二是3年来中国的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融资渠道变得多元化了,过去融资难的问题有重要的改善。
未来投资目的受访企业已经将未来的海外投资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尽管扩张海外市场还是37%受访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但是其他的一些因素,例 如降低成本、获取技术和经验、绕开贸易壁垒、获取国外知名品牌、获取战略性自然资源等都成为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重要的影响因素,表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的目的趋于多元化。
未来投资方式选择设立自己的销售办事处是未来企业对外投资方式的首选,这是大多数初次进行对外投资企业最愿意采取的方式,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选择了其 他的对外投资方式,而扩充、升级现有制造公司的企业并不多,可能反映了现有对外投资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太大的效益,追加投资的动力相对不足等所致。另外,未 来希望通过并购进行投资的企业比例与现状相比,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并不明显。
行业选择受访企业未来对外投资涉及的行业领域分布与现有投资的行业分布几乎相同,制造业仍然是主要的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其次是进出口贸易,与现有投资相比,投资于农业和金融服务业的意向略有上升。
投资目的地选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仍然是受访企业未来对外投资的首选,有59%的企业表示未来投资的20%以上要投向东亚和东南亚,西欧、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也吸引了很多受访企业,而选择投资大洋洲的企业数最少,仅有5%的企业愿意把20%以上的投资投向大洋洲。
在排名前十的最有可能的投资国(地区)中,越南出人意料地成为受访企业最愿意投资的国家(地区),有近28%的企业表示未来最有可能在越南投资,而香港和澳门、美国、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德国紧随其后。
特点 境外投资的四个显著特点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累计额约14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开展国际化经 营,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提高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投资所在国提供了就业、税收,为当地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 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好评。归纳起来,现阶段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呈现明显特点。
———投资规模增长较快。2003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仅28.5亿美元,到2008年这一个口径的数字达到406.5亿美元,五年平均年增长70%。单个项目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几十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项目不断出现。
———投资领域逐步拓宽。目前中国境外投资的项目已经从过去的贸易加工制造业、小型加工业为主逐步发展到矿能资源开发、家电轻纺等家电制造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境外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与国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更加紧密。
———投资主体多元化。随着各类经济主体实力的增强,在大型国有企业保持主导地位的同时,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已占限额以上境外投资项目总数的20%,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投资方式灵活多样,除传统的绿地投资以外,还逐步发展到并购、参股等更加灵活的投资方式。2008年此类投资已占限额以上境外投资项目投资总数的30%。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公司联合到第三国进行投资已有良好开端。
链接: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放宽企业对外投资的外汇管制
———简化了境外投资外汇审核手续。一方面取消了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不再对境外投资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审查,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外汇风险由企业 自主承担和负责。另一方面,简化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明确规定对全部以实物形式进行的境外投资,对于对外援助项下的境外投资项目部再进行境外投资 外汇资金来源审核。第三,取消了汇回利润保证金的要求,而且从2003年开始将境内投资主体已经缴纳的利润保证金连本带息全部返还给境内的投资主体。
———从2002年年初开始先是在东部沿海省份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从2005年4月底开始在全国进行推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 放宽企业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明确规定境内投资主体除了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以外,还可以使用国内的外汇贷款和人民币购汇进行境外投资。这就意味着境内 的投资主体可以使用多种资金来源进行境外投资;第二,扩大了境外投资的购汇额度;第三不再强制性地要求境外投资企业利润调回到境内来,明确规定境外投资企 业在境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可以在境外进行增资和再投资,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有力地缓解了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和资金难的问题;第四,下放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 的审批权限,将所在的外汇管理局外汇资金来源审批权限从原来300万美元提高到等值1000万美元。
———2006年7月1日,外汇管理局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一方面取消了境外投资购回额度的限制,明确规定,境内投资主体使用人民币购汇不再进行额度的控制。只要有人民币,在外汇方面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允许境外投资的前期费用先行汇出。
———2007年8月,外汇管理局又进一步下放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权限,无论资金大小,外汇资金来源审核权限全部下放给所在地的外汇管理局,无需再上报到国家外汇管理局最后核准。
此外,从2005年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和缓解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改革银行对境外投资企业融资性担保管理政策。从2005年7月开始,改革外汇银行对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根据具体情况,核 定一个提供境外投资融资性担保的额度,在额度范围内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评估情况进行担保,无需再逐笔上报外汇局进行核准。同时,由仅限于中资银行扩大到 所有具有担保资格的银行,包括外资银行。另一方面是将担保人由原来仅限于中资企业扩大到所有的企业。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对其境外成员企业进行境外放款,2004年外汇局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经过外汇管理局的核准,使用其自有外汇资金对其 境外成员企业提供放款支持,以缓解境外投资企业流动性困难的问题。在2005年和2007年分别在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进行改革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集 团除了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外,还可以使用人民币购汇对境外成员企业进行放款,降低了境外投资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宁波市实施民营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2007年7月,经过外汇管理局的核准在宁波地区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的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使用自有外汇资金,人民币购汇资金以及国内的外汇贷款,对其境外成员企业提供放款支持。
截至2008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累计额约140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以年均超过60%的速度增长。但是,中国还处于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道路上的起步阶段。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对外投资的比例还较少,在投资规模方面,尽管近3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有所提 高,但总体而言,投资规模依旧较小的状况并未发生显著改变。
有近半数的企业表示在未来的3~5年中会增加对外投资,这说明,未来中国的对外投资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对海外投资持观望态 度,表达了未来不会进行对外投资的意愿。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还处于第二阶段,即每年直接投资流出在加速增长,但是其增量还不足以抵 消直接投资流入增量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意愿有所降低。
据调查,中国企业已经把对外投资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尽管扩张海外市场还是目前和未来几年企业对外投资最重要的目标,但是降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培育知名品牌以及开发和获取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都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对外投资所关注的重要目标;
除了设立海外办事处、零售商店等营销网络外,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在海外设立独资公司或股份制合资企业,虽然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在海外投资多采用兼并、收 购外国资产或公司的方式,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购并没有成为对外投资的主流方式,但是受访企业未来将会采取更多的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自有资金相对充裕,未来愿意用自有资金对外投资的企业比例大幅提高,而伴随近 年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的完善,中国的对外投资融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融资难问题有显著改善,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非国有银行 借贷等方式融资的企业明显增多。
布局:制造业为首选
在1104家受访企业中,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产业分布较广,制造业是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领域的首选,其次是贸易和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和加工。根据对企业未来对外投资意向的调查,这一趋势基本保持不变,这与中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相符。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轻工、机电等制造业的优势大增,已经成为世界较大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降低生产和出口 成本,回避外国贸易壁垒,在海外投资建厂、设立营销网络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弥补资源的稀 缺,采取投资于海外,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和加工。中国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反映在海外投资上就是投资于各类服务行业的企业数量和金额都比较少。
据调查,企业对外投资于包括信息产品在内的制造业是首选,其次是贸易,为21%,投资于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和加工的企业比例超过10%,投资于农业和农产品生产、金融、商业和技术等服务业的企业比例较少。
调查显示,企业境外投资规模依旧较小。在所有进行过对外投资的受访企业中,约有2/3企业表示现有对外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对外投资超过 1000万美元的企业占20%。与2006年的调查相比,投资规模少于500万美元的企业比例从73%下降到66%,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比例则从3% 上升到6%以上。虽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尽管依旧较小,但是比三年前仍有显著提高。
在对外投资方式选择上,超过半数的企业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办事处,表明这种方式仍然是对外投资最常见的方式。与当地企业建立股份制合资公司紧随其 后,然后才是设立自己的零售商店和营销网络,以及建立全新的独资公司。通过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企业只有不到8%,并购还没有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流选 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程度仍然较低。根据调查,进行过对外投资的受访企业总体跨国经营指数在20%左右,而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指数的值大多数都在50%以上,说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程度总体上看还比较低。企业跨国经营的网络分散程度也比较低。
挑战:外国消费者心存疑虑
受访企业表示在对外投资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外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存在担心,其他一些主要挑战是:融资困难、缺乏对新市场法规和风险的了 解、当地消费者不了解中国品牌、公司缺乏管理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等,中国和东道国政府和民间对投资项目的负面反应,并不是很突出的挑战。
受访企业对中国现有的鼓励“走出去”发展政策基本满意,企业希望在对外投资时,政府能够更多地提供专项资金和信贷支持,同时希望政府简化对外投资管理 程序,保护投资者和海外资产的合法权益等,企业对外汇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如何避免双重征税等,也表示出相当的关心。企业对中国现有的促进“走出去”公共 服务体系基本满意,其中对人才培训服务的满意度略低一些。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商协会等能够更积极地开展经贸活动,为企业搭建中外交流的务实有效平台,为企 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国际市场、投资环境、投资项目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热点:企业青睐东南亚
对于投资目的地分布,在进行过对外投资的企业中,超过60%在东亚和东南亚有对外投资,该比例比2006年的45%有显著上升,说明东亚地区对中国企 业的吸引力增强。而非洲以22%上升为可以与西欧和北美地区相比的热点地区。只有较少的中国企业选择到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投资。
在美国和中国香港,有20%的企业有投资,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地区,而在越南有10%的企业有投资,越南正在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国家。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在经济结构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文化传统相近,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商业往来和联系,因此,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企业“走 出去”发展的最佳目的地,集中了大量的中国海外投资,而且这种状况在未来的3~5年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越南因为其经济改革的成效,正 日益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国家。中国企业在其他地区的直接投资比较分散,非洲、欧洲、北美和中东等地区都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
调查发现,扩张市场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最主要的目的,而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居于第二位,第三是降低成本,而开发自然资源、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和 回避贸易壁垒等都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关注的目标。例如在中东的投资大多是为了更好地获取能源资源,在非洲投资是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在欧洲和北美更多地 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曾经进行过海外投资的受访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与世界顶级的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用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海外收入占全部营销收入的比例等指 标来衡量,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远远低于顶级跨国公司,而用对外投资国家数衡量,有对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平均仅在2个国家和地区有投资。总体上看,中国东 部沿海地区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开放程度较高有关。而各行业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都较低,没有明显差 别。
受访企业对世界各国(地区)的投资开放程度总体上表示满意,北美被认为是最开放的地区,其次是东南亚和澳大利亚,非洲和西欧排在其后,东欧和中亚被认为开放程度略低。
意向:越南成企业首选投资地
多数受访企业对现有对外投资状况表示满意,超过90%的企业表示非常满意或基本上满意,仅有不到10%企业表示不满意。在排名前十的最有可能的投资国 (地区)中,越南出人意料地成为受访企业最愿意投资的国家(地区),有近28%的企业表示未来最有可能在越南投资,而香港和澳门、美国等紧随其后。
未来2年投资趋势受访企业中,预期在未来2年内会增加对外投资的企业超过40%,同时也有超过40%的企业表示未来2年不会进行对外投资。这反映了中国企业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对海外投资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
未来3~5年投资规模在中长期(3~5年)内,受访企业拟对外投资的规模仍然较小,有超过60%的企业预期未来3~5年的对外投资规模在100万美元 以下,另外还有22%企业表示对外投资规模将介于100万~500万美元之间,未来对外投资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不足20%。这组数字与2006年的调 查结果相比显得不是很乐观,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调查者认为抽样范围的扩大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未来选择的融资渠道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企业未来对外投资选择的融资渠道发生了重要变化,公司自有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而选择国有 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企业比例从2006年的49%下降到45%,选择国内非国有银行融资的比例从2006年的5%上升到10%,通过发行新股票融资的从 2006年2%上升到15%,发行新债券融资的仍然保持在3%左右。
融资渠道的变化反映了两个事实,第一是3年来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自有资金相对变得充裕;第二是3年来中国的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融资渠道变得多元化了,过去融资难的问题有重要的改善。
未来投资目的受访企业已经将未来的海外投资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尽管扩张海外市场还是37%受访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但是其他的一些因素,例 如降低成本、获取技术和经验、绕开贸易壁垒、获取国外知名品牌、获取战略性自然资源等都成为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重要的影响因素,表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的目的趋于多元化。
未来投资方式选择设立自己的销售办事处是未来企业对外投资方式的首选,这是大多数初次进行对外投资企业最愿意采取的方式,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选择了其 他的对外投资方式,而扩充、升级现有制造公司的企业并不多,可能反映了现有对外投资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太大的效益,追加投资的动力相对不足等所致。另外,未 来希望通过并购进行投资的企业比例与现状相比,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并不明显。
行业选择受访企业未来对外投资涉及的行业领域分布与现有投资的行业分布几乎相同,制造业仍然是主要的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其次是进出口贸易,与现有投资相比,投资于农业和金融服务业的意向略有上升。
投资目的地选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仍然是受访企业未来对外投资的首选,有59%的企业表示未来投资的20%以上要投向东亚和东南亚,西欧、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也吸引了很多受访企业,而选择投资大洋洲的企业数最少,仅有5%的企业愿意把20%以上的投资投向大洋洲。
在排名前十的最有可能的投资国(地区)中,越南出人意料地成为受访企业最愿意投资的国家(地区),有近28%的企业表示未来最有可能在越南投资,而香港和澳门、美国、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德国紧随其后。
特点 境外投资的四个显著特点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累计额约14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开展国际化经 营,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提高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投资所在国提供了就业、税收,为当地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 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好评。归纳起来,现阶段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呈现明显特点。
———投资规模增长较快。2003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仅28.5亿美元,到2008年这一个口径的数字达到406.5亿美元,五年平均年增长70%。单个项目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几十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项目不断出现。
———投资领域逐步拓宽。目前中国境外投资的项目已经从过去的贸易加工制造业、小型加工业为主逐步发展到矿能资源开发、家电轻纺等家电制造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境外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与国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更加紧密。
———投资主体多元化。随着各类经济主体实力的增强,在大型国有企业保持主导地位的同时,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已占限额以上境外投资项目总数的20%,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投资方式灵活多样,除传统的绿地投资以外,还逐步发展到并购、参股等更加灵活的投资方式。2008年此类投资已占限额以上境外投资项目投资总数的30%。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公司联合到第三国进行投资已有良好开端。
链接: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放宽企业对外投资的外汇管制
———简化了境外投资外汇审核手续。一方面取消了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不再对境外投资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审查,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外汇风险由企业 自主承担和负责。另一方面,简化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明确规定对全部以实物形式进行的境外投资,对于对外援助项下的境外投资项目部再进行境外投资 外汇资金来源审核。第三,取消了汇回利润保证金的要求,而且从2003年开始将境内投资主体已经缴纳的利润保证金连本带息全部返还给境内的投资主体。
———从2002年年初开始先是在东部沿海省份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从2005年4月底开始在全国进行推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 放宽企业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明确规定境内投资主体除了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以外,还可以使用国内的外汇贷款和人民币购汇进行境外投资。这就意味着境内 的投资主体可以使用多种资金来源进行境外投资;第二,扩大了境外投资的购汇额度;第三不再强制性地要求境外投资企业利润调回到境内来,明确规定境外投资企 业在境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可以在境外进行增资和再投资,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有力地缓解了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和资金难的问题;第四,下放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 的审批权限,将所在的外汇管理局外汇资金来源审批权限从原来300万美元提高到等值1000万美元。
———2006年7月1日,外汇管理局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一方面取消了境外投资购回额度的限制,明确规定,境内投资主体使用人民币购汇不再进行额度的控制。只要有人民币,在外汇方面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允许境外投资的前期费用先行汇出。
———2007年8月,外汇管理局又进一步下放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权限,无论资金大小,外汇资金来源审核权限全部下放给所在地的外汇管理局,无需再上报到国家外汇管理局最后核准。
此外,从2005年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和缓解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改革银行对境外投资企业融资性担保管理政策。从2005年7月开始,改革外汇银行对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根据具体情况,核 定一个提供境外投资融资性担保的额度,在额度范围内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评估情况进行担保,无需再逐笔上报外汇局进行核准。同时,由仅限于中资银行扩大到 所有具有担保资格的银行,包括外资银行。另一方面是将担保人由原来仅限于中资企业扩大到所有的企业。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对其境外成员企业进行境外放款,2004年外汇局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经过外汇管理局的核准,使用其自有外汇资金对其 境外成员企业提供放款支持,以缓解境外投资企业流动性困难的问题。在2005年和2007年分别在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进行改革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集 团除了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外,还可以使用人民币购汇对境外成员企业进行放款,降低了境外投资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宁波市实施民营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2007年7月,经过外汇管理局的核准在宁波地区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的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使用自有外汇资金,人民币购汇资金以及国内的外汇贷款,对其境外成员企业提供放款支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