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P2P自融,避开90%的坑!
平台自融,似乎是永恒的话题。随着9月12日e租宝案宣判,2015年最大的集资诈骗案件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
来源:未央网 MrBrick
平台自融,似乎是永恒的话题。随着9月12日e租宝案宣判,2015年最大的集资诈骗案件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
有句老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虽然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平台自融,但“×××平台涉嫌自融”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就是这种屡禁不止的造假模式,让无数投资者踩雷,更令不少投资人担心的是,仍有不少还在正常运营的平台在暗地里玩着自融游戏。
什么是自融?
所谓自融,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给自己融资。简单地说,就是平台实际控制人或关联人通过P2P平台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或用于自身企业的发展,或为自己所用投资其他社会项目,或供个人挥霍。
自融平台的特征
1、透明度较差。因为自融是网贷第一大忌,极少有平台公开宣称自己为自融,但自融平台又没有真实的借款业务,所以在借款标的信息的描述上会语焉不详,公开的信息也较少,实地考察也较难查阅到核心资料。更有甚者,会形成统一的发标样式,每天固定时点发固定金额、期限和内容的标。
2、源源不断的标,待收金额无节制的攀升。自融平台注定会走上借新还旧的庞氏之路,所以与真实借贷业务可能出现的淡旺季不同的是,自融平台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布借款标,持续推高待收金额,才能维持资金链的稳定。
3、有实体企业关联公司的。自融平台设立的目的多数是为背后的实体企业“输血”。这些企业多数是在银行和其他渠道难以获取资金的,所以想借用P2P网贷平台获取资金的。
4、较高的收益率。因为要快速的获取大额资金用于支持背后的实体企业,自融平台一般会给予较高的收益率,但也是无力维持如此高昂的成本和之后激进型出借人的撤离,造成了诸多高息自融平台的覆灭。
5、过于注重门面。一些急于吸钱的平台,邀请出借人来考察时,非常讲排场,豪车接送,五星级大酒店吃住,邀请当地电视台报道、邀请网贷名人考察等,这些平台都是利用出借人一些心理上的弱点大做文章。
6、没有分工明确的团队的。有些平台没有借贷业务员,分工不明确,老板即是业务员,既是运营,又是风控,老板顶大梁。
自融平台的识别
1、首先从平台背景分析,自融的平台往往背景强大,有着很好的实业支撑,但这些实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是比较饥渴的,而且往往是一些朝阳性的产业,比如说房地产,煤炭产业链,钢材或者传统制造业,遇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就要多个心眼,谨慎行事了。
2、资金杠杆率显著升高,这个需要大家花点心思去算一下。一般资金杠杆率等于待收金额除于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金,若平台进行自融的时候,待收金额升高但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金不变,分子变大而分母不变,杠杆率就会不断升高。
3、待收金额不断升高。不同平台风控措施不同,种类也多,但观察它的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金的变化是很重要的量化指标,一般正常平台获利至少不亏损情况都会想扩大规模从而逐渐增加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金,而平台自融所需资金量不断但其本身是无法或很少获利的,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难以增加的。
4、从标的上分析,自融平台一般都有两个主要特征:利率高和期限短。而且标的信息不透明,模棱两可,缺乏实质性内容,它本身就不是真正的借款何来真实详尽的借款资料,甚至出现拷贝的情况,同时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的大额借款和等额小标,若你投的平台出现这种现象,这个时候你就要多加留意了。
5、从借款人上看猫腻,自融平台一般借款人数少且人均借款额度大,同一个借款人反复出现,这情况在以往因自融而雷的平台案例中就出现过。
6、是否有资金托管或银行存管,目前来说能够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寥寥可数,多数的平台还是第三方支付托管。做资金托管是为了让投资人的资金与平台的资金分开,防止平台自融和挪用资金的可能。要注意,无论第三方托管还是银行存管,只是保证资金的安全,并不能杜绝平台虚假标情况。一个既没托管又没存管的平台,其自融跑路的风险就比较高,投资人遇到这种平台一定要小心谨慎。
通过以上几点,初步可以判断出平台是否存在自融嫌疑。当然,避开自融平台只是保护投资安全的一个方面,投资人在投资时应该清醒的判断投资项目的可靠性,避免盲目相信所谓的背景。同时投资人也要克服错误的投资心理,包括贪婪,侥幸,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