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连降
2009-05-31 09:47349
今年1-4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27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连续7个月出现下降。
今年1-4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27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连续7个月出现下降。
作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以及外资最为集中之地,上海1-4月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数量和吸引合同外资金额出现了多年罕见的下降势头:同比分别下降15%和11%左右;依靠过去吸引外资的“老底”,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勉强增长3%,但正增长越来越难以维持。
上 述统计显示,即使是“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上海,同样和全国一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外资下滑形势;而在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7个月下降的背后,是更为严重的 合同外资下降。上海市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锦屏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全球经济下滑预期加重的情况下,我国吸引外资持续下降的后续影响 值得重视,研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增值税改革中的“外企不适应症”
从2009年起,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因此一年可减负1200亿元人民币。但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外资企业对此出现了“不适应症”。
据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人士介绍,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外资企业的负面影响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最为突出。尽管有销项税后可以进行抵扣,但外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 反映增加了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得不偿失”,部分高新技术类外企,产品全部外销,不能按销项税抵扣;对外资研发中心来说,由于不存在销项税,只有营业 税,因此外资研发中心的设备投资成本将因增值税转型改革一下子增加17%,运营和投资成本将大幅提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实 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影响较大的恰恰是我国长期以来重点引进的先进制造业和研发中心等鼓励类外资项目。相比较而言,对于一般的外资企业(非鼓励类)却是有 利的。因为非鼓励类外资企业原先征税进口的设备在以后的经营中可以进行抵扣,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
“这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新政策的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对保经济增长、对引进外资政策的长期稳健执行是否有利。”刘锦屏说。
需防范外企“关停并转”现象升级
今 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萎缩以及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上海两家知名外资企业出现“关停并转”:先是英特尔公司宣布整合在华生产运营,将上海浦东芯片封装测试 工厂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工厂,此举意味着关闭上海工厂,涉及到2000多名员工生计;随后惠而浦关闭了其在浦东的洗衣机工厂,宣布将在华洗衣机生产整合至浙 江省。
据了解,2008年9月份以前,上海外资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增幅增长还都在两成以上,此后逐月下滑。截至目前,上海外企虽然没有出现规模性的“关停并转”,但类似英特尔、惠而浦存在整合资源、降低人工和生产成本需求的外企不在少数。
从 海关统计看,一季度,上海全市的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20.8%和32.1%,但外资企业的这两项指标降幅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外资企 业一贯“擅长”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降幅更是明显。这表明外资企业受金融危机以及国际市场萎缩影响更为严重,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汪明建议,以英特尔和惠而浦为前车之鉴,各地应加强外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查,建立相关的商务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同时重视其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的解决,在危急时刻施以援手,共渡难关。
我国仍有吸引外资的新优势和新机遇
上 海市商务委员会专家黄峰预测,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我国今年吸引外资可能“告别高峰、转入低谷”,但我国仍有吸引外资的新优势和新机遇。以上海为例,3年 前,服务业吸引外资占合同外资总额比例就已达到了三分之二左右,并在近大半年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1-4月,以总部型经济、商业、物流、 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吸引合同外资同比增长了近四成。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专家宋锦标认为,虽然吸收新的外资形势严峻,但考虑 到我国经济总体上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因此也不排除2009年新批外资项目和规模走出一条 “前降后升”的曲线。“因为经济增长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扩张动力和盈利水平,只要具有市场成长前景,外商直接投资就会投入甚至增长。”
宋 锦标认为,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不好时,更会侧重于降低成本,对技术转移的限制会相对宽松,企业拓展新市场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高新技术、服务 外包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将增加。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相对安全,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具备形成外资进入“孤岛”效应的条件。他建议,如果国家表现出更加开放的姿 态,实施更具扶持力度的政策举措,这次金融危机就有可能是我国引进高新技术、引进急需产业的良机。
作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以及外资最为集中之地,上海1-4月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数量和吸引合同外资金额出现了多年罕见的下降势头:同比分别下降15%和11%左右;依靠过去吸引外资的“老底”,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勉强增长3%,但正增长越来越难以维持。
上 述统计显示,即使是“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上海,同样和全国一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外资下滑形势;而在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7个月下降的背后,是更为严重的 合同外资下降。上海市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锦屏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全球经济下滑预期加重的情况下,我国吸引外资持续下降的后续影响 值得重视,研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增值税改革中的“外企不适应症”
从2009年起,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因此一年可减负1200亿元人民币。但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外资企业对此出现了“不适应症”。
据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人士介绍,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外资企业的负面影响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最为突出。尽管有销项税后可以进行抵扣,但外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 反映增加了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得不偿失”,部分高新技术类外企,产品全部外销,不能按销项税抵扣;对外资研发中心来说,由于不存在销项税,只有营业 税,因此外资研发中心的设备投资成本将因增值税转型改革一下子增加17%,运营和投资成本将大幅提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实 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影响较大的恰恰是我国长期以来重点引进的先进制造业和研发中心等鼓励类外资项目。相比较而言,对于一般的外资企业(非鼓励类)却是有 利的。因为非鼓励类外资企业原先征税进口的设备在以后的经营中可以进行抵扣,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
“这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新政策的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对保经济增长、对引进外资政策的长期稳健执行是否有利。”刘锦屏说。
需防范外企“关停并转”现象升级
今 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萎缩以及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上海两家知名外资企业出现“关停并转”:先是英特尔公司宣布整合在华生产运营,将上海浦东芯片封装测试 工厂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工厂,此举意味着关闭上海工厂,涉及到2000多名员工生计;随后惠而浦关闭了其在浦东的洗衣机工厂,宣布将在华洗衣机生产整合至浙 江省。
据了解,2008年9月份以前,上海外资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增幅增长还都在两成以上,此后逐月下滑。截至目前,上海外企虽然没有出现规模性的“关停并转”,但类似英特尔、惠而浦存在整合资源、降低人工和生产成本需求的外企不在少数。
从 海关统计看,一季度,上海全市的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20.8%和32.1%,但外资企业的这两项指标降幅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外资企 业一贯“擅长”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降幅更是明显。这表明外资企业受金融危机以及国际市场萎缩影响更为严重,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汪明建议,以英特尔和惠而浦为前车之鉴,各地应加强外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查,建立相关的商务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同时重视其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的解决,在危急时刻施以援手,共渡难关。
我国仍有吸引外资的新优势和新机遇
上 海市商务委员会专家黄峰预测,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我国今年吸引外资可能“告别高峰、转入低谷”,但我国仍有吸引外资的新优势和新机遇。以上海为例,3年 前,服务业吸引外资占合同外资总额比例就已达到了三分之二左右,并在近大半年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1-4月,以总部型经济、商业、物流、 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吸引合同外资同比增长了近四成。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专家宋锦标认为,虽然吸收新的外资形势严峻,但考虑 到我国经济总体上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因此也不排除2009年新批外资项目和规模走出一条 “前降后升”的曲线。“因为经济增长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扩张动力和盈利水平,只要具有市场成长前景,外商直接投资就会投入甚至增长。”
宋 锦标认为,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不好时,更会侧重于降低成本,对技术转移的限制会相对宽松,企业拓展新市场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高新技术、服务 外包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将增加。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相对安全,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具备形成外资进入“孤岛”效应的条件。他建议,如果国家表现出更加开放的姿 态,实施更具扶持力度的政策举措,这次金融危机就有可能是我国引进高新技术、引进急需产业的良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