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资产质量 虽有远虑但无近忧
2009-05-25 10:02418
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走势并未像预期那样乐观。由于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市场开始担心激增的贷款投放会引发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对此相关专家表示,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风险将顺延,尽管今年不良贷款余额有上升的风险,但由于贷款规模的增加,2009年不良率将出现下降。
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走势并未像预期那样乐观。由于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市场开始担心激增的贷款投放会引发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对此相关专家表示,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风险将顺延,尽管今年不良贷款余额有上升的风险,但由于贷款规模的增加,2009年不良率将出现下降。
资产质量短期无忧
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不良率在2007年到2008年中期达到峰值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之后一降再降。截至3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
目前资产质量依然保持较好水平,我国银行业控制风险能力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渤海证券金融分析师张继袖认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资产注入和银行业改制剥离一部分历史不良资产,资产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企业盈利增长,间接降低了银行业不良资产。
从香港的数据看,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的GDP增速出现下滑,但是银行贷款的不良率极值滞后于GDP增速接近一个季度的时间。美国的经验基本上是贷款的不良率(用全部银行的违约率替代)同步或者滞后于GDP增速一个季度的时间。由于资产质量恶化滞后于经济下滑,所以2008年我国贷款质量并未紧随经济下滑而出现恶化。
但是2009年下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将会成为大概率事件。一方面,虽然在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拉动下,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好转迹象,但是外需疲软和居民消费未见启动仍旧无法保证中国经济彻底走出低迷。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中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企业等微观层面面临的困境导致贷款还款压力仍旧较大。
另一方面,新增贷款的持续扩大,为不良贷款的增长埋下了隐患。今年前4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7万亿元,已达到了年初中央确定的今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的调控目标。而面对如此激增的新增贷款资金,风险的防范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搞好服务和严守风险管理底线,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切实防范各类信贷风险,严禁信贷资金脱离主业。
虽然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规模可能会有所扩大,但是由于新增贷款的迅猛增长,下半年不良贷款的相对比例不会出现大幅上升。甚至如果下半年经济实现复苏,贷款质量会逐渐呈现出好转之势。西南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付立春预计,2009年上半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不超过5个基点,下半年不良贷款率上升不超过15个基点。从银行类型上看,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压力相对更小。
高拨备覆盖风险
对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在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分化,监管机构已经提前作出了预判。年初银监会就曾提出,将监管目标从不良贷款的“双降”改为“双控”,甚至要对不良贷款余额的反弹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已经较银监会成立之初30%的平均水平,有了大幅下降,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则已经基本降低到国际先进水平。加之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继续要求银行实现“双降”,恐怕难以为继。
与之并行的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拨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拨备覆盖率至少要达到130%以上,风险较高的银行应更加注重创造条件,进一步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
从银行拨备覆盖率来看,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2002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为应对不良贷款进行拨备的程度不断提高,2002年的拨备覆盖率为6.9%,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41.2%。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风险,2008年银行拨备覆盖程度在2007年的基础上更是扩大了2倍,达到115.3%的很高水平。
不过也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银行都在努力提高拨备覆盖率,提高防御资产质量下滑的能力。虽然拨备覆盖率比较高可以提升抗风险能力,但它也会侵蚀利润。
东海证券金融分析师李文认为,不良贷款率下降和拨备覆盖率上升有助于银行抵抗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业绩的稳定性。但个别拨备覆盖率不够高或未达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如深发展(105.14%)、交通银行(117.10%)、中国银行(121.72%)未来要面对增加拨备的压力。
警惕不良贷款全面反弹
早前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一季度)》,对于信贷质量给予了格外的关注。报告提到,去年末今年初出现的现象是,信贷增长较快,但实体经济却恢复较慢。这种现象出现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可能也无法排除考核因素影响下信贷“冲时点”成分所造成的数据虚高。
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配套贷款短期内风险不会暴露出来,而票据融资虽然占比较高,但风险很低,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切实起到成效,经济增长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则不必过度担忧银行的信贷质量。如果2、3年后政府投资项目的盈利欠佳,宏观经济增长没有明显起色,则将对银行的信贷质量产生很大压力。
从上市公司一季报数据看,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关注类贷款、逾期90天以上贷款等质量指标皆较年初出现下滑,资产质量存在一定压力。而从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绝对值数据来分析,从去年三季度以来,不良贷款余额逐季递增。不良贷款额的大幅增加验证了此前对银行贷款质量的担忧。
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2009:中国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认为,未来几年不良资产呈上升趋势。根据不良贷款滞后经济下滑两年的经验,如果去年、今年是经济低谷,则明年和2011年以后才是不良贷款集中形成的时点。
资产质量短期无忧
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不良率在2007年到2008年中期达到峰值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之后一降再降。截至3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
目前资产质量依然保持较好水平,我国银行业控制风险能力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渤海证券金融分析师张继袖认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资产注入和银行业改制剥离一部分历史不良资产,资产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企业盈利增长,间接降低了银行业不良资产。
从香港的数据看,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的GDP增速出现下滑,但是银行贷款的不良率极值滞后于GDP增速接近一个季度的时间。美国的经验基本上是贷款的不良率(用全部银行的违约率替代)同步或者滞后于GDP增速一个季度的时间。由于资产质量恶化滞后于经济下滑,所以2008年我国贷款质量并未紧随经济下滑而出现恶化。
但是2009年下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将会成为大概率事件。一方面,虽然在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拉动下,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好转迹象,但是外需疲软和居民消费未见启动仍旧无法保证中国经济彻底走出低迷。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中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企业等微观层面面临的困境导致贷款还款压力仍旧较大。
另一方面,新增贷款的持续扩大,为不良贷款的增长埋下了隐患。今年前4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7万亿元,已达到了年初中央确定的今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的调控目标。而面对如此激增的新增贷款资金,风险的防范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搞好服务和严守风险管理底线,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切实防范各类信贷风险,严禁信贷资金脱离主业。
虽然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规模可能会有所扩大,但是由于新增贷款的迅猛增长,下半年不良贷款的相对比例不会出现大幅上升。甚至如果下半年经济实现复苏,贷款质量会逐渐呈现出好转之势。西南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付立春预计,2009年上半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不超过5个基点,下半年不良贷款率上升不超过15个基点。从银行类型上看,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压力相对更小。
高拨备覆盖风险
对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在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分化,监管机构已经提前作出了预判。年初银监会就曾提出,将监管目标从不良贷款的“双降”改为“双控”,甚至要对不良贷款余额的反弹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已经较银监会成立之初30%的平均水平,有了大幅下降,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则已经基本降低到国际先进水平。加之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继续要求银行实现“双降”,恐怕难以为继。
与之并行的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拨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拨备覆盖率至少要达到130%以上,风险较高的银行应更加注重创造条件,进一步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
从银行拨备覆盖率来看,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2002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为应对不良贷款进行拨备的程度不断提高,2002年的拨备覆盖率为6.9%,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41.2%。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风险,2008年银行拨备覆盖程度在2007年的基础上更是扩大了2倍,达到115.3%的很高水平。
不过也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银行都在努力提高拨备覆盖率,提高防御资产质量下滑的能力。虽然拨备覆盖率比较高可以提升抗风险能力,但它也会侵蚀利润。
东海证券金融分析师李文认为,不良贷款率下降和拨备覆盖率上升有助于银行抵抗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业绩的稳定性。但个别拨备覆盖率不够高或未达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如深发展(105.14%)、交通银行(117.10%)、中国银行(121.72%)未来要面对增加拨备的压力。
警惕不良贷款全面反弹
早前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一季度)》,对于信贷质量给予了格外的关注。报告提到,去年末今年初出现的现象是,信贷增长较快,但实体经济却恢复较慢。这种现象出现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可能也无法排除考核因素影响下信贷“冲时点”成分所造成的数据虚高。
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配套贷款短期内风险不会暴露出来,而票据融资虽然占比较高,但风险很低,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切实起到成效,经济增长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则不必过度担忧银行的信贷质量。如果2、3年后政府投资项目的盈利欠佳,宏观经济增长没有明显起色,则将对银行的信贷质量产生很大压力。
从上市公司一季报数据看,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关注类贷款、逾期90天以上贷款等质量指标皆较年初出现下滑,资产质量存在一定压力。而从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绝对值数据来分析,从去年三季度以来,不良贷款余额逐季递增。不良贷款额的大幅增加验证了此前对银行贷款质量的担忧。
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2009:中国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认为,未来几年不良资产呈上升趋势。根据不良贷款滞后经济下滑两年的经验,如果去年、今年是经济低谷,则明年和2011年以后才是不良贷款集中形成的时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