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业务流程模型化探索

张闻沁 | 2017-08-20 22:20 2642

仅就目前条件来讲,可以考虑结合贸易特征产品自身需求引入简单模型,作为实现贸易融资业务全流程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突破。文/ 信银行国际业务部高

仅就目前条件来讲,可以考虑结合贸易特征产品自身需求引入简单模型,作为实现贸易融资业务全流程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突破。

文/ 信银行国际业务部高级经理 张闻沁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2017年6月刊,贸易金融公众号,(ID:trade_finance),华贸融出品


背景简述

多年以来,贸易融资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业务体系,基本上可以从进、出口两个方向,根据不同类型的结算方式予以规范。


贸易融资业务区别于普通固定资产贷款、人民币资金贷款等传统信贷业务,依托于贸易流程闭环及金融机构信用参与结算,具备了良好的自偿性。


而随着未来业务的深入开展,如何考虑将业务流程趋向于更加精细化及专业化管理值得考虑。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贸易结算领域已有所突破,未来对于贸易融资流程操作能否有进一步贡献还有待于持续观察,而仅就目前条件来讲,个人认为可以考虑结合贸易特征产品自身需求引入简单模型,作为实现贸易融资业务全流程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突破。


为什么要建立贸易融资业务流程模型

为什么要在贸易融资业务操作流程中引入相关模型?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提高效率、注重价值创造以及防控风险三个方面。


(一)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首先来讲,贸易融资业务流程模型化可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贸易融资业务无论从监管机构管理还是银行自身角度来讲,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工作是业务受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于当前海外经济体未明显复苏、需求依旧低迷的环境下,更不可忽视这一环节。


当前来讲,对于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工作主要靠工作人员人工执行。对于具备一定规模且业务经验成熟的银行,经营机构人员会进行初审,并由上级产品部门提出专业性意见。


主要通过对企业的贸易合同、贸易单据如报关单、发票、运输单以及合同中要求的其他单据进行审核,从而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融资金额合理性、融资期限与实际账期的匹配性等进行客观判断。


个人认为对于此项工作中的部分内容,特别是客观要素审核完全可以通过模型化操作,减轻人工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准确性。


比如将贸易基础合同所有要素内容录入信贷系统中,根据产品的相关管理规定,通过模型对于融资金额、期限、单据中的物流、贸易参与方等要素与基础合同匹配性等进行自动筛查。以此大幅提高业务前期审核效率及准确性。


(二)满足价值需求


贸易融资业务的经营要注重价值创造,在为客户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考验着单笔业务的定价水平。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式对负债及资产价格进行定价,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标准进行价格差异化浮动。


个人认为为了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体现经营价值,对于贸易融资业务定价模型需求是存在的,可以嵌入操作流程中,通过模型实现对融资价格的智能化管理,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符合定价要求,实现价值收益。


(三)有助于风险防控


个人认为控制风险为贸易融资流程引入模型的最重要原因。


如大家所熟知,一般对于境内人民币信贷业务,风险水平往往与客户所在行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等紧密相关。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来讲,业务的风险程度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还要考虑境外贸易合作方所在国、代理行、物流、贸易标的物国际市场状况、贸易对手信用等诸多因素,因此对于风险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非低风险(信用担保方式)类的业务。


如何有效防范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近年来一直是业界探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核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用风险,但从客观来讲并不能百分之百防范所有业务风险,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在业务操作的全流程中嵌入相关模型,则能够进一步有效防范信用、操作及市场风险。


贸易融资流程中可以建立哪些模型?

如果说在贸易融资业务流程中建立相关模型能够实现上述功能,那么究竟需要建立哪些基础模型呢?个人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制度模型


贸易融资业务本身基于产品制度而存在,对于经营及产品条线人员来讲,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均要照章执行。人工操作面临效率及准确性的难题,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建立产品制度模型是必要的。


具体做法为将制度中对于融资条件、融资金额、期限及相关要素、融资材料等所有要求内容通过模型对经营机构业务人员录入内容进行系统自动验证,将不符合产品制度受理条件的业务进行系统自动拦截,以此提高业务受理效率。


(二)业务审核模型


本文开始部分提到当前对于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已成为贸易融资业务领域最重要工作之一,因此也可以考虑通过建立专业化的业务审核模型,在分担人工审核压力的同时,提升审核效果的全面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比如以一笔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为例,在模型设计中,将贸易合同中的贸易双方注册地、发货地、收货地、收货地址、收货人信息等与出口单据资料匹配程度通过模型进行核对,并对贸易合同金额、预收、应收账款比例、发货日至收款日期与融资期限匹配性等进行比对,如果出现要素信息不一致或可疑信息则立即发起预警,以此增加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客观审核的准确性。


(三)贸易融资定价模型


前面已经讲到对于贸易融资业务在为贸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亦要体现价值收益。因此将业务定价模型嵌入到业务流程中亦是提升业务价值的有效措施之一。个人认为定价模型的设计相对复杂,既要满足于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要求,同时亦要根据风险缓释措施、融资期限、综合收益等诸多因素来测算经济利润,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四)贸易商品市场模型


众所周知,在贸易金融领域中,以全球大宗商品作为贸易标的物的融资规模占有较大比例,且多数大宗商品进口企业往往以货权向银行质押作为融资条件。对大宗商品的市值监控、仓储核查等往往成为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受理中的重要环节。


但个人认为目前来讲此项工作并未与融资业务本身深度啮合,采取人工盯市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力成本,因此建议能够在业务操作流程中加入大宗商品融资监控模型,模型要素涵盖货物质押率、商品实时价格、下游销售周期等,商品价格下跌时通过模型处理发起预警,提示信贷业务人员通过及时追加质押货物等相关补偿措施,防范融资风险。


(五) 国别及金融机构风险模型


贸易企业的合作伙伴以及其服务银行来自于不同国家,因此无法排除因合作伙伴所在国发生战乱或其他政治动荡而造成其无法履行贸易合同项下责任和义务,另外对于贸易合作伙伴的服务银行可能由于被国际机构制裁导致无法履行信用证、保函项下付款责任。


因此建议在贸易融资业务流程中嵌入简单国别风险及境外机构服务银行信用风险模型,使得在发生上述风险时,及时自动抓取相关业务信息主动预警,为采取风险防控措施争取主动。


结语

贸易融资业务一直以来为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早已形成了成熟的业务体系。随着未来商业银行向智能化的不断迈进,如何实现通过智能化提高效率、创造价值及防范风险是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新方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业务操作流程中引入线上化专业模型,实现贷前、贷中及贷后全流程模型化管理,将成为业务发展的新方向,值得业界探索。


0
标签: 贸易 融资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