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红海硝烟四起 买单侠人人贷遭遇负面舆情

安喆 | 2017-08-17 17:14 6185

 消费金融的监管将日趋严格,相当部分不合规的企业将可能会退出市场,而大型平台和持牌机构的优势将愈发明显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安喆 

 消费金融的监管将日趋严格,相当部分不合规的企业将可能会退出市场,而大型平台和持牌机构的优势将愈发明显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安喆

  从蓝海,走进硝烟四起的红海,消费金融行业的切变,在2017年似乎来得特别快。

  《投资时报》记者调查获悉,今年以来,不少消费金融公司,或是新杀入消费金融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为追求规模,对客户资质审核“放水”,因此造成资产不良率高企;与此同时,贷款黑中介的涌入,也给消费金融领域制造了大量不良资产,导致风险剧增。

  对于行业发展陷入的痛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在新近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中强调,在当下“控风险、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预计对消费金融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将日趋严格,相当部分不合规的企业将可能会退出市场。

  在整个行业被高光持续笼罩的背景下,一些消费金融公司或网贷平台,如买单侠、人人贷等,分别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负面舆情冲击。

  买单侠屡屡被“曝光”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上海秦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秦苍科技)旗下一款APP,买单侠定位为“一款面向年轻人群的移动信用金融服务产品”。从2017年3月秦苍科技宣布完成首笔5亿元场外信托受益权ABS时对外释放的数据看,其历史借款用户累计达150万。

  相关信息同时显示,买单侠锁定3C消费场景服务,平均2.8分钟就能出风控审核结果,10分钟内完成整个申请流程;目前,其分期借款平均单额约2500元,还款周期9—15个月;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近4万家门店。

  然而,《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最近半年来,有关买单侠的负面消息十分密集。随意在互联网上检索,可以看到大量有关买单侠的报道和讨论。记者对此稍加整理后发现,其中既有对买单侠用户反映情况的报道,也有买单侠前员工在一些论坛发的帖子,内容从“被骗求助”,到“呼吁”其他人不要在买单侠办理业务等,甚至还有多个消息指买单侠部分驻点已倒闭。

  比如,山东滨州博兴县多位市民反映,他们帮小额金融贷款公司“买单侠”业务员王某刷单,可几个月后,买单侠官方开始向他们催债,王某不知所终。

  根据市民朱先生反馈,2015年5月,他帮朋友王某在买单侠上刷单,申请了3300元贷款,并留下自己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和电话号码。朱先生透露,王某告诉他就是单纯的帮忙刷单,完成任务,不需还贷。而且,朱先生把贷款立刻给了王某,并未拿那笔钱。之后,在王某请求下,朱先生再次在买单侠申请了7200元贷款。这笔贷款同样被王某直接收回,朱先生并未拿到。可随后几个月,朱先生的银行卡被买单侠陆续扣了2000元钱。获悉王某已失联后,朱先生报警质疑买单侠涉嫌诈骗。

  市民李先生也遭遇了同样问题,至今他仍背负着80000多元债务。据李先生透露,博兴同样遭遇的大约还有100多人,许多人已经向公安机关报警。

  再如,有买单侠用户在网络发帖称“被骗求助”。这位用户自称在买单侠贷了4000元,当时店员告知其没有利息只有少许服务费,但回家以后这位用户通过APP看见一共需还款6000多元,远远超出他的意料。

  有关买单侠部分驻点倒闭的信息则分散于多个信源。一位山东青岛网友透露,他办理了买单侠,但听说本地买单侠已倒闭,只剩外地的。“我已逾期好久,过一段时间就有买单侠的人打电话催还款,说是要起诉,请问买单侠合法吗?我会被起诉吗?”

  百度贴吧安徽吧里,有位买单侠前员工发帖说“千万不要办理买单侠分期”,并称“很多地方买单侠驻点已经倒闭了”。这位前员工还指出,因为高额利息,致使很多顾客上门闹事,而买单侠员工只要一个月不达标,有逾期就会直接被开除,工资什么都没有。“现在很多地方买单侠都炸锅了!我们已经申请劳动仲裁。”

  百度贴吧郑州吧里,一位名为“不协调的小胖纸”网友透露了另外一些信息。几个月前,这位网友用买单侠软件购买手机,由于事务繁多,还款第二天才打入卡里,之后放置没管,没想到此后催收人员通知他缴纳逾期费,且并非通知他缴纳一天逾期费,而是十天。

  更让“不协调的小胖纸”惊讶的是,催收人员让其给他私人微信打款。“作为一个正经公司,怎么可能允许员工私自收取客户的款项?”此外,在与催收人员两小时微信交流中,对方三番两次更改还款金额也让“不协调的小胖纸”倍感疑惑。上网百度后,他发现有很多人遭遇和自己差不多。他们在买单侠碰到的共性问题是:一还款、逾期,没有短信提醒;二是逾期多日才冒出催收部门;三是催收人员重要问题不正面解决,非要先打款才行,且要求打的都是私人账户;四是催收人员态度恶劣,动不动就拿法院传票相威胁。

  消费金融监管将日趋严格

  某种程度而言,买单侠遭遇的用户“舆情危机”或可称“信任危机”,折射出消费金融类公司的社会关注度,已伴随着行业规模的迅速膨胀而日趋高涨,且这并非个案。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消费金融行业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是已营业数年的相关企业不断曝出负面消息甚或被监管部门查处,一边是尽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仍不断有消费金融新军抢入。

  从去年底至今,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在强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经历了两轮清洗,P2P行业淘汰了不少非法非合规的平台,但众多P2P公司转身,迅速投入消费金融领域。根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5月P2P网贷行业涉及消费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达295家。除此之外,不少网贷平台也在积极寻求以消费金融业务为主的资产端机构合作。

  这批“新参者”会如何“搅局”消费金融领域,备受各方关注。

  以在P2P平台中名气较大、成立于2010年的人人贷为例,《投资时报》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人人贷相关人士在多个场合表示,人人贷将专注个人消费信贷。

  记者同时了解到,在今年5月中旬举办的合规进程沟通会上,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表示:“整个市场发展到现在,逐渐开始趋于理性。2017年是真正的监管元年,相信整改期结束之后,行业竞争会变得更有序。但这种竞争并不会走向缓和,反而会更加激烈。”其“2017年是真正的监管元年”被广泛引用。

  但与“强监管”言论对比鲜明的是,此前,人人贷先后被卷入涉嫌“与坤鹏租赁合作变相自融、严重违反监管部门其他规定”,以及涉嫌“违规代销基金”的风波中。

  今年“3·15”前夕,新浪基金曝光台对人人贷在官网上增加基金销售频道、涉嫌“违规”让投资者在其官网自由申购基金予以了曝光。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只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可申请注册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没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机构,不可以代销基金。但在证监会批准的107家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名单里,人人贷并不在其列。且即使是提供基金销售辅助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需证监会核准。而截至目前,证监会批准公示的基金销售第三方平台只有四家:淘宝、百度、京东和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

  在难以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的情况下,人人贷与PPmoney一样,选择与持有基金销售牌照的盈米财富合作。但即便“曲线救国”,有关其依然涉嫌“违规”的声音仍存。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有关上述负面声音,人人贷并未通过官方作何回应,其官网上也未有任何澄清或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尚未成熟、空间巨大的消费金融市场,因吸引了各路资本竞相逐鹿,由此迅速从蓝海走向硝烟四起的红海。而随着一些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并不具备相应风控能力的机构进入市场,导致风险剧增,成为整个行业的痛点。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在《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潜在风险也在不断积聚。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由于大量非持牌金融机构参与,其业务基本游离在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之外。监管真空之下,部分消费金融的野蛮发展,对借款人、金融服务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稳定都可能形成不利的冲击。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看来,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将日趋严格,相当部分不合规的企业将可能会退出市场,而大型平台和持牌机构的优势将愈发明显。


1
标签: 红海 舆情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